诸城相州王氏家族

在咱们潍坊,封建科举制中曾出现不少的科举世家,有的甚至直系多代连续金榜题名。像之前曾有临朐冯氏直系四代四进士,安丘封山李氏直系四代五进士,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的一个氏族,曾出过“一门21进士,父子同朝为官,皇帝御赐进士”的奇迹。而且,在新时代积极奋进的革命岁月中,也出现过数位影响深远的大人物。这就是诸城市相州镇的王氏家族。本期的这里是潍坊,共同领略相州王氏家族的文化魅力。

位于诸城市北部的相州镇置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镇里居民多为王姓,王姓族人有着悠久的家族典史。根据相州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先祖王庠是明朝初期由海洲辗转来到相州定居。

迁居此地的王氏族人四世之前以务农为主,族谱记载始祖居相州东巷,当代就“有地千亩,马百余蹄”。二世即“已积谷称富人”。三世“产兴一镇”。四世“以财自卫,乡里称善人”。

五世以后,在近支新城王的影响下开始向仕途发展。氏族人王锳弱冠补诸生,顺治五年戊子科山东乡试中第32名举人,次年中进士。自此,诸城王氏在清朝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仅顺、康、雍三朝,就进士辈出。据族谱记载统计,清朝时期族中共考取进士21人,其中武进士一人,皇帝赐予进士一人,另外,还有130多人出仕为官,其中:侍郎、御史、布政使、监察使等三品以上官员14人;知府等四品官员13人;监察御史等五品官员7人;知州等五品官员23人;知县等七品官员31人;八品以下官员若干。其中,八世沛思是四省解元,八世沛憻左都御史衘。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成为诸城当地的名门望族。

相州王氏长支王仁之后,出过“一门四进士”、“一门三进士”。王仁共有二子:王绩、王约。8名进士都出自王绩之后。到了王绩的儿子王允升,王家已在相州经营五世,家道逐渐殷实。王允升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的四个儿子振基、开基、拓基、恢基全都读书有成,踏上仕途。后来,王允升也因子孙高官而受到朝廷的嘉奖。乾隆甲申《诸城县志》有记:“县中诸王,仕宦以允升后为著。”

王氏家族当中生平最具色彩的当属八世王沛憻。王沛憻不同于其他的族人进士,他考取的是康熙二十三年举人,同年授漳州同知,历任温州知府,四川建南道副使,广西布政使。因为其能力出众,备受雍正皇帝的喜爱,所以就赐予他一个进士,这在当时是及其罕见的。

在京城,王沛憻的官职是左都御史衘,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级定为从一品。王沛憻心思缜密,办事能力出众,雍正皇帝对他极为重视。到了晚年,沛憻卸任归乡,雍正皇帝亲自送别。

晋赠光禄大夫,赐一品全葬。并御笔亲书福字置于王氏祠堂。到此,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王氏奉旨修建名节牌坊多座,顺口溜“相州街,南北长,九座牌坊压当央”就是很好的说明。后经历一些变故,这些牌坊石碑被尽数毁坏掉了。

作为王氏家族中唯一的一位武进士,九世王善宗被授台湾水师左营守备。为保卫边防安全做出了贡献。诸城县志记载,安平为台湾门户,岛屿数以百计,善宗分遣战艘昼夜巡视,终其任,被靖海候施琅称为将才也。

清朝嘉庆以后,世变日亟,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诸城王氏对清廷的态度也在改变、在分化。有人继续与朝廷合作,甚至甘心为清廷殉葬;有人道废则隐,采取不合作态度;也有人加入到推翻清廷、创立共和的会党组织。道、咸年间,诸城王氏出于家族传统和本身利益考虑,与朝廷合作还是主流。他们继续走科举仕宦的老路,一旦国家有警,也愿意“为王前驱”。

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攻陷杭州,克复苏州、常州,破江南大营,势头甚劲。1861年和1867年捻军过境,抢掠诸城。自此,山东成为主战场。山东各地的抗捻行动中,出于自保,不仅有缙绅阶层,还有一般农民参与。捻军四次入境,但对诸城的损害都不大,这就有诸城王氏的功劳,文化名镇获得保全,王氏中王海澄和从弟王云湘的贡献最大。这也使得王氏得到褒奖,家族得以延续。

相州王氏最后的进士,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王金策。之后,随着清朝统治的没落和科举制度的衰微,相州王氏家族的科举之路也逐渐走到了尽头。然而,“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却在相州王氏家族流传至今。明清以来,诸城相州王氏非常注重科举教育,除了建立私塾,还广延名师。到了清末民初,王氏私立三等学堂的建立,则显示了他们既想一如既往地重视后代教育。最典型的莫过于从旧官僚转变为新政客的相州王氏十五世王凤翥,在清朝时他的官衔是“监生,候选州同知”。

在“废科举、兴学校”风气的影响下,王凤翥回到家乡,决心兴办相州王氏私立三等学堂。王氏捐献田,以地租作为学堂的创建基金及经费。1904年,该学堂成立,学制三年,王凤翥任校长,他广聘地方名士教授古文、历史,聘请外国传教士教授数理化及英语。因办学成绩突出,王凤翥曾获清朝学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私学的兴起,为诸城王氏的繁荣注入了力量,更成为他们直接参与各种党派,为美好中国而努力的培育地。王氏私立三等学堂所奉行的是洋务派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正是这种自由并包的气氛,使得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同时在学校得以传播,它的早期毕业生王乐平、王翔千分别成为国、共两党在山东的创始人,后来他们的家族子弟与学生王深林成为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王氏私立三等学堂停办,但仍有部分教师坚持在自己家中为学生授课。1913年,恢复办学被王氏族人重新提出,当时只恢复小学班,改校名为“相州王氏私立小学”。这所小学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相州王氏后代王志坚,从1929年到抗战爆发,一直担任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校长。王志坚任校长期间,对国语课进行改革,将人文教育与乡土教育结合起来,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收集民间流传的故事、俗语、歌谣、谜语,作为练习写作的项目,颇见成效。在他的努力下,相州王氏私学达到鼎盛。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氏家族的四位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王意坚都在这所小学接受过初级教育,另两位王家的女婿:臧克家、王力虽然没在这里上学,但对他们影响甚深的夫人都是在这个小学上学的。在现代历史上,从这个偏远的乡村小学走出的人才甚至不亚于一所重点大学。

1939年11月,日寇进驻相州镇,以相州一村为据点,把王氏私立小学的师生撵到附近民房,强占校舍百余间,并在原学校的操场上建起一座6米高的两层炮楼,四周架设铁丝网,挖掘壕沟。建立起日伪政权。他们把相州镇的小学集中起来,合并为相州区立小学,当时在小学就读的王愿坚因不愿每天早晨对日本军旗敬礼,曾经挨过不少耳光,也由此激发了年仅十五岁的他就冲上了抗日战场,以后成为了部队作家。

至相州解放前夕,王氏私立小学经日寇、汉奸践踏,多年积蓄的元气已丧失殆尽,校舍破坏,校产流损,到了彻底破产的边缘。解放后,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收归国有。自明清年间,相州王氏人才辈出,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积淀了厚重的文采底蕴。而相州王氏家族的后人们,他们的身上都还延续着他们先人自强不息的家族传统和刻苦进取的奋斗精神,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精神续写着新的辉煌。

(0)

相关推荐

  • 诸城相州王氏家族私学人才谱系 —诸城新闻网

    前排左一为王辩 王瑞华 山东诸城相州王家,在海峡两岸涌现出六位著名作家,山东三个党派的创始人,都与他们家族办的私学--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王氏家族的四位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 ...

  • 王琎明朝,日照人,现在的相州王氏

    ​王琎,字器之,日照人.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初为教授,坐事谪远方.洪武末,以贤能荐,授宁波知府.夜四鼓即秉烛读书,声彻署外.间诣学课诸生,诸生率四鼓起,诵习无敢懈.毁境内淫祠,三皇祠 ...

  • 王同皎相州安阳人,祖郎邪人,相州是郎邪王氏

    ​王同皎,相州安阳人,陈侍中.驸马都尉宽之曾孙.其先自琅邪仕江左,陈亡, 徙家河北.同皎,长安中尚皇太子女定安郡主.授朝散大夫,行太子典膳郎.敬晖 等讨张易之兄弟也.遣同皎与右羽林将军李多祚迎太子于东 ...

  • 神奇的诸城王氏家族 2012

    马耳山舞潍河唱,人才辈出名四方:  臧王刘李丁五家,明清两代业辉煌.  解放前,山东诸城境内有臧.王.刘.李.丁五大家族.提起五大家族中的王家,诸城人自然会想到相州王,而对大营王和贾悦王就不是很了解了 ...

  • 赵孟頫67岁作《相州昼锦堂记》卷

    赵孟頫67岁作<相州昼锦堂记>卷,32.5x17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结体谨飭内敛,笔墨遒劲秀发,通体气势畅旺,深受李北海影响.是其逝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4-仿相州窑高足盘)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会议 ...

  • 一真一假说瓷器(X35-仿相州窑青瓷佛)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贾宝 ...

  • 安阳相州窑的发现及出土的瓷器(深度透彻好文)

    河南省北部的安阳,隋唐时称相州.历史上生产瓷器的情况,文献记载甚少.自1929年在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中,发现隋仁寿三年(603年)卜仁墓,墓中出土了几件瓷器,这里的瓷器才初步为人所知.建国前在安阳小屯 ...

  • 东晋王氏家族存世唯一真迹,晋人笔法一览无余

    东晋 王珣行书<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