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比雅依《总得有盼头》
总得有盼头
临近毕业。总有些同学,沉浸在游戏和酒色中。我已不想再多做批判了。人生不是审判台,不是做几篇言之无物的所谓时评文章,就能黑白分明的。
人呐,总得有点盼头的。身陷虚幻之景象、砒霜之膏粱,是目光短浅的。在流光炫目的青年结束后,你该如何面对你肆意亵渎的老年呢?
这个“盼头”,乃是“希望”与“方向”的总和力。那我本身举例:我“希望”写几篇公众号拿得出手的文章。那我的“方向”则是多产——每月至少产出十篇文章(还不能流水线化),这样能保证十之至少出彩两篇。也许有人要问了:万一卿试问纷沓而至,而小编未尝宽慈,一文未中,如何?好吧,我笔拙,这说明我要在遣词构句上花更多的功夫。
“希望”与“方向”,缺一不可。若无“希望”,那纯粹是混吃等死。生活将在你得过且过是流过指尖,最终潦草的画上句号。
无“方向”之盼头,只不过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想用人血馒头的迷信来治好儿子——此乃空有希望,试想一下,一辆无方向盘的汽车,驶于迷雾弥漫的的幽森小道,最终命运讲走向何处?
当你计算好到达巅峰的举例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计时以进了。“追求,一个相当主动的词——我认为它没有给你留什么空闲,让你躺在那儿上'YouTube’网站上看鹦鹉溜旱冰。”(小戴维·麦卡洛《你并不特别》)
我有一位小学同学,从小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我至少目睹他在短短一年内换过三个型号的名牌智能手机。他自幼,就被父母铺好了一条“光明平坦之路”——花重金上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最轻松、无任何追求和负担的度过一生。而我的那位同学呢,他仍然每天宣扬他的“生活哲学”:吃饭、睡觉,在虚拟游戏中一掷千金。
花重金上最好的学校,未来便花重金谋求大公司最舒适的闲职······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虽说不能以最坏的想法来揣摩人,我也并不仇富。但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是全天下最残忍的,他们活生生剥夺了一个本有无限可能的孩子的“盼头”。他本可以在人生的深秋中,收获奋斗来的甜美果实,而不是在一个三线小城市挥金如土。
我更从来没想到被剥夺“盼头”的事情会差点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希望去外省的一所学院研习法律专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走出这个赤贫的小城。谁知我的父母连恐带吓的强迫我去家门口一个下三滥学校,去选择一个“全家族人都看好”的“正经专业”。
我断然拒绝了他们的“美意”。于是父亲便和我形同陌路,半个月都不见说一句话;母亲对我的行为也表示莫名其妙,评曰:没有什么选择什么追求梦想,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混吃等死。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伤其不盼。
好了,我已经用长长的千字文章,从纯理论分析,到案例分析,再到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几乎循循诱善,告诉你“生活总要有盼头”的重要性——而你对未来的盼望,它们值用多少字来歌颂,只用多长的彩绘画卷描绘呢?你为什么还不去努力,把你美丽的理想实现?家门不幸,朋友不善,这都不是你逃避的借口。把你对明天的盼望寄与太阳,让它在明日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