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家文化有没有现实作用?有一篇古文堪比《老子》的实用版 2024-05-04 17:34:27 有些人以为,中国的道家文化是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所创立的,其实并非如此,作为中国本土的道家文化,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老子只是道家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老子》一书就是对上古道家文化最完整的阐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道家文化经典,无疑就是《老子》和《庄子》,但是《老子》一书有五千多字,又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讲述的内容很深奥又很抽象,要完整的读懂《老子》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老子》在二千多年的传抄过程中,又有不少误通误抄的错别字,很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解,再加上历代对《老子》的注解注释又很多,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解释,这么多不同的说法更让人莫衷一是。《庄子》一书也很难,庄子所写的这么多寓言故事,到底想说明什么道理,真的很难让人准确地把握,因为一个寓言故事,往往会产生好几种不同的理解。庄子又喜欢用文言文发表大段的议论,而且还是很抽象的议论,这些议论单是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况还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对于没有古代汉语专业知识的读者来说,要读懂《老子》和《庄子》中的这么多文言文,就已经是很吃力的事情,何况还要准确地把握书中这么多很抽象的含义。这也就是《老子》和《庄子》虽然流传了二千多年,但人们对于这两部经典,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甚至有些注解注释还互相矛盾的原因。虽然我们对道家的经典,还难以完全了解其中的含义,但有一个捷径,可以让我们完整地了解道家的思想,就是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中的道家人物身上,来了解真正的道家文化。相信大家都懂得“听其言不如观其行”这个道理,所以从道家人物身上来了解道家文化,就是一条很好的捷径,只要了解了道家人物是怎样为人处世的,也就了解了道家的文化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家人物,有伊尹、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而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之所以妇孺皆知,并不只是因为诸葛亮有多大的功业,而是因为诸葛亮有着超人的计谋。正因为诸葛亮有着超人的计谋,才被称为是智慧的化身。最后网络上也有人在议论,说诸葛亮不如司马懿,甚至说诸葛亮还不如魏延的,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可惜后世并没有司马懿和魏延的著作,否则就可以比较一番了。退一万步说,就算诸葛亮不如司马懿,甚至还不如魏延,但总比一般人强吧!就算诸葛亮没资格做司马懿和魏延的老师,但要做我们的老师,总是绰绰有余吧!否则刘备又怎么会请诸葛亮出山来辅助自己呢?又何以让诸葛亮担任丞相之职并执掌帅印呢?凭着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名声,肯定总有他的过人之处吧!对于一个真正想学习中国文化的人来说,可不能像某些键盘侠一样,对谁都要否定,对诸葛亮也要否定,甚至对孔子、老子都要否定,唯有对他自己才是肯定。对于这样的键盘侠,就没有任何交流分享的必要了,所以我们只对真心学习中国文化的读者网友们,分享我们的心得体会。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智慧呢?他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天赋的?还是跟谁学来的?或者是自己练出来的?其实,答案就在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篇短信之中。对于诸葛亮来说,自己具有这么高的智慧,肯定也想传给自己的儿子的,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不可能藏私而故意留一手的,一定会把自己最精华的学问,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在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文章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诫子书》,所以我们就可以从《诫子书》中,去寻找诸葛亮智慧的来源。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藏着诸葛亮的秘密,藏着诸葛亮智慧的源头,也藏着道家文化的精华。诸葛亮的《诫子书》,最早出自陈寿撰写的《诸葛亮集》,后来在唐《艺文类聚》和宋《太平御览》中也有收录。《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的《诫子书》,相信很多人都是读过的,甚至还会背诵,对于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广为流传。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淡泊表示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明志表示明白志向、抱负远大,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还有,宁静表示安静不多想,致远表示深谋远虑有远见,这不也是自相矛盾了吗?当代文化名人南怀瑾先生,曾经在2006年的《漫谈中国文化》中,也讲解过《诫子书》:先学会心境的宁静,这一点,希望中国新起的企业家,尤其是各位要注意能不能淡泊,不但生活要淡泊,思想也要淡泊。我想你们都会知道,从汉朝诸葛亮这封信以后,一般人常常讲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在他的这两句话里提出来的。“夫学须静也”,真讲学问,要一个宁静的环境,宁静的时间,每天诸位,十二个钟头里只要三四个钟头,自己有个单独宁静地反思、反省、读书的时间。南怀瑾先生早期在别的地方,也曾讲起过这篇《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从上述南怀瑾的讲解中,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来,南怀瑾并没有把这两个矛盾解释清楚。在有些资料上,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矛盾,就把淡泊理解为: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把明志理解为:明确志向。把宁静理解为: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把致远理解为:实现远大目标。但这样的解释,矛盾依然存在,既然内心恬淡,那还要什么志向?心中有了志向还是内心恬淡吗?这些资料上把宁静理解为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这是颇为牵强的,因为宁静就是思想安静的意思,既然思想都安静了,怎么还谈远大目标呢?他们之所以会得出如此矛盾的理解,就是因为他们并不真正懂得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先于宇宙天地就存在的,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道的形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生生不息的。所以,《老子》不厌其烦地强调,人要效法天道的虚无,要做到上德若谷、知足、生而不有、大国以下小国、柔弱、不争等等,就是要抛弃自我的情绪私欲,抛弃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天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获得利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道家文化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是跟普通人一样,通过把事情做好而获得利益,道家人物也需要种种的科学技术知识,只不过道家文化特别讲究的是,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比普通人多了一个无我的境界,并在无我的境界上产生智慧,道家人物就是凭着无我境界上的智慧,才比普通人看得更清、做得更对,取得的利益当然也就更多。按照道家思想,淡泊和宁静就是无我,只有淡泊和宁静,才能达到空灵的境界,只有在空灵的境界中,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灵光一闪就想到了好主意好方法,有了好主意好方法就能实现明志和致远。这就是道家文化,这就是道家无中生有的境界和功夫。道家人物就是遵循着这套道家的文化思想,先在深山老林中修身养性,以达到抛开自我,在领悟到了无我的空灵境界之后,就可以在空灵的境界上,无中生有的产生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出山来成就一番功业了。明白了道家无中生有这个道理之后,也就明白了《老子》中“有无相生”、“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为而无不为”等大量的论述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也就明白了《庄子》的思想,无非也是在阐述这个道理,而且只要把《庄子》内篇的七个题目连起来,就是道家无中生有的境界和功夫。我们从诸葛亮这个道家人物的身上,明白了道家的文化思想,我们也从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明白了道家文化的境界和功夫,所以说这一篇《诫子书》,堪比是《老子》的浓缩精华版,更是《老子》的实用版。老子的道就在《道德经》的二十五章真正的文化精髓,总能产生智慧,可以先了解再尝试易经到底该如何理解?只要看看这一卦的解读过程,就明白了学了老子的智慧,再来看杜甫的《望岳》,就知道老子真高明 赞 (0) 相关推荐 道家思想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和庄子是如何描述“道”的? 道家思想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和庄子是如何描述“道”的? 书法家常写“宁静致远”,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宁静致远",意思是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有所作为,达到目标. "宁静致远"最早出自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但现在人们常引用的则是出自蜀汉 ... 听庄子讲故事(一) 听庄子讲故事之前,先来聊聊道家. 道家自从出现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国泰民安时,道家是默默无闻的,天下大乱时,道家又出来拨乱反正,等到国家安定下来,又飘然而去,不争半分功与名.打个比方,国家和社会 ... 中国道家文化:易经六十四卦解读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白话文解释(图解) 第1卦 乾为天(乾卦) 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 ... 老子的道家文化,是如何在现实中运用的?有哪些境界和功夫 什么是老子的道家文化?历代以来的文人学者们,都有着各自的论述,凡是读过道家经典的人,也许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当代的文化名人,包括陈鼓应.傅佩荣.曾仕强.南怀瑾等人,都对<老子>.<庄 ... 中国古老是大夫就是按摩#道家文化 #中医 #积德行善 #修行 #易学智慧 #道医 中国古老是大夫就是按摩#道家文化 #中医 #积德行善 #修行 #易学智慧 #道医 探索中国传统棋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5-12-22 08:39 来源: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其中的中国棋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当今世界,经济互通性很强,中国文化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们 ... 《南华经》(26-33)庄子 音频全集共33集 道家文化经典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 ... 《南华经》(17-25)庄子 音频全集共33集 道家文化经典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 ... 《南华经》(9-16)庄子 音频全集共33集 道家文化经典 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存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书中包含了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内容包罗万象,对哲学.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 ... 《南华经》(1-8)庄子 音频全集共33集 道家文化经典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 ... 道家文化:“道”是不息的生命活力! 中国人喜欢说"求道"."学道"."明道"."行道"."弘道",中国人相信宇宙.社会.人生中有终极的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