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为人知的兰州事变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及蒋介石顽固地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发动内战。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苦速未果反遭训斥的情况下,决定采取“兵谏”,于12月12日凌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终于促成了全国抗战的局面。这段历史,大家并不陌生,但发生在“西安事变”背后并有力地支持了“西安事变”的“兰州事变”,却显得少为人知了。

从坐的姿态和距离看,蒋(右)张(左)杨(中)当时的关系已经很微妙了

兰州地处甘肃中部,跨黄河两岸。其自古便是西陲重镇,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的同时,亲署特急密电发到兰州,命令驻甘东北军51军立即采取行动,配合“西安事变”。共产党员、东北军51军中校参谋解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首和高级指挥员,曾参加东北军并出任参谋、副旅长等职务,曾任国民党军少将,是正宗的“双料少将”;抗美援朝期间,解方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参谋长,参与多次重大战役的指挥,并参加朝鲜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译收电报后,立即利用自己的有利身份,启发动员军参谋长刘中干、省府秘书长周从政制定周密的计划,坚决执行张学良将军的命令,发动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兰州事变”。

兰州城旧貌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下午4时,在兰州水北门一带驻防的东北军某部,首先向从黄河北岸来城里的中央军的一个连开了火。这个连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稀里糊地做了屈死鬼。在城内的东北军其他部队,先后包围了国民党“西北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的办公地——西北绥靖公署及公安局、军警总督察处、中央军第24师留守处等机关。

时任“西北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

当天晚8时许,夜幕降临,北风呼啸。东北军驻兰州的51军军部内却宾客满座,笑语欢声。原来,为了“消除误会”,他们按计划请来了一批“贵客”,但知情人心里清楚,这是货真价实的“鸿门宴”。宴会开席时间不长,突然冲进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将国民党兰州绥靖公署参谋长章亮探等高级军政官员全部扣押。紧接着枪声大作,驻兰州的东北军迅速向中央军各兵营、机场、银行,报馆及特务、警察机关等发起猛烈的进攻,当夜,枪声彻夜未绝,在51军的突然进攻下,猝不及防的中央军各部和特务、警察机构来不及进行有效抵抗,除一个骑兵团仓皇逃走,但还是在第二天被解决外,其余的多当场缴枪投降。但是,在攻打绥靖公署时,51军官兵却意外地遇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双方各有伤亡。紧急关头,又是解方亲自率领军部战斗力较强的通讯营组成“突击队”,向敌展开猛烈进攻。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突击队”很快攻入绥靖公署,干净利落地彻底消灭了敌人。直至12月13日早晨,兰州城内的枪声才逐渐缓和。

五五年排在开国少将首位的解方将军有个绰号——小诸葛

在此次“兰州事变”中,西北绥靖公署卫队长高凤梧、军需处长正式辉、参议杨涉冈、监印官柳长庚、副官蒋卿、特务长周元等被打死,兰州国民党的党报被勒令停刊,朱绍良在西安被张将学良将军扣留。这次事变使兰州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区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标语,要求“停止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改组国民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东北军将领召开各种会议,向各界解释“西安事变”立场和“兰州事变”的目的,宣传张学良和杨虎城二将军“八项政治主张”。

张学良(左)与杨虎城将军因为“西安事变”青史留名

并时,还通电全国,表示坚决拥护张、杨的爱国行动。通电发出后,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内引起极大恐慌。51军的爱国行动,受到我党和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51军这支东北军中的精锐部队后来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坚持作战六年,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又在敌后战场山东坚持五年游击战争;在艰苦的岁月中,这支部队仅中高级军官就有7名少将、8名上校、15名中校阵亡,全军累计伤亡更是达到30000余人,数次打光整补再战,放眼当时国民党军队全军无出其右者)。很快在我党的帮助下,兰州成立了抗日救亡联合会,不少进步人士前往各学校进行抗日宣传,并散发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的传单。与此同时,群众性的救亡运动开始在兰州开展起来。“兰州事变”实际上是“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事变”的顺利成功,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威,增强了张、杨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谈判地位。

兰州民众集会支持全民抗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