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 | 艾克所藏家具的下落与归宿
https://www.toutiao.com/a6750940124386689548/
原创明清家具研习社2020-03-17 12:00:53
2003年6月,恭王府准备筹建国家级博物馆,为填补展陈空间实物空缺的现状,恭王府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其中尤以明清家具为重点。
2006年,恭王府文管中心工作人员为征集文物来到香港。在鉴定当地一位古董商的明代家具实例的过程中,他们无意间在修复车间看到了与《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著录示例相似的几件明代黄花梨家具。
经问询了解后,证实这些家具正属艾克旧藏——其时这几件家具正由艾克先生的夫人曾佑和教授送至香港保养,准备拍卖。
恭王府外景
恭王府内景
惊喜之余,恭王府一行工作人员联系曾佑和教授,希望能借展这批珍贵的家具,以飨更多喜欢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者。
在距离那次展览正式开幕的前5天,恭王府才终于获得了曾佑和教授的同意。
为了追赶时间,加急运输,光运费就花去七万元,这批珍贵的明式家具从香港运抵北京,在2006年7月举办的恭王府文物特展中如期惊艳亮相。
而在此之前,曾教授早已委托某拍卖公司为这七件家具做了评估,价格约为一千八百万元人民币,准备参加当期的拍卖会。
明 黄花黎理石面书桌
明 黄花黎圈椅
明 黄花黎夹头榫带屉板小条案
明 黄花黎带束腰霸王枨小条桌
明 黄花黎条凳
为了不使这批珍贵的明代家具流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分别向文化部及国家文物局申请专项资金,争取征集。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曾撰文回忆——
曾佑和教授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无意用这几件家具牟取暴利,更不希望看到艾克先生多年收藏并伴随她六十余载的珍贵黄花黎家具流散于社会,从此杳无音信。
因此,我们多次与曾教授洽谈,希望能够由国有博物馆收藏。国家收藏不但能够妥善保存这七件珍贵的家具,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风采,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研究,能够更充分发掘它们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曾佑和教授在当年的捐赠现场
曾佑和女士在捐赠现场
最终促使曾佑和教授同意捐赠的,除了恭王府工作人员多番诚恳沟通外,还基于他们夫妇二人与恭王府不浅的情缘。
曾佑和教授年轻时代就读的辅仁大学女生部就设在恭王府,她在恭王府内学习、生活了多年,并与艾克先生在这里相识、相知、相恋。
艾克与曾佑和婚礼合照
她希望这些珍贵的家具最终能找到一个可以妥善保管的地方。“这些家具我也不能带走,还是留给大家,留给中国吧。”
于是,艾克先生和曾佑和教授珍藏的七件明式黄花梨家具永久入藏恭王府,其中有五件还是1944年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实例藏品。
1944年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是全世界第一部研究中国硬木家具的专著,共收录122件(套)明清家具。
其中,艾克夫妇自己收藏的有38件。当然,这并不代表艾克收藏的全部。除了他们自己的珍藏外,多是来自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使者以及欧洲学者们所收藏的中国家具。
其中用于拆散测绘的都是他们自己以及一些好友的珍藏,留下了30余张精确的测绘图纸,为后人保存大量珍贵的家具图像及尺寸资料。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测绘图纸
相比于入藏恭王府的7件家具,其他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随着时光流转,却有着各自的不同命运。
有些随着主人漂洋过海,得到保全。有的毁于十年浩劫,尚存国内的已不多。
1946年,辅仁大学受内战波及,面临停办。艾克教授与曾佑和女士拿到校方给予的一年补偿金后离开了北京,去了最初来华时的厦门大学,后往香港,于1948年收到夏威夷大学的任教邀请,移居美国。
曾佑和夏威夷家中
据曾佑和教授回忆,离京前,他们收藏的近50件黄花梨家具留在了中国,分两批交由在北京的英国大使馆和德国大使馆代为保管。
此外,一并留下的还有七十多箱的珍贵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德国使馆撤销,艾克夫妇存放于此的那部分家具就此下落不明,再无从追踪。
令人欣慰的是英国大使馆在撤走前,去信询问家具如何处置,后来由于时间紧迫,艾克夫妇将全部家具转给了一位德国友人。
后来这位友人十分慷慨的又将东西全部归还。而那些留在北京的书,后来都被没收,至今也不知去向。
2006年曾佑和教授捐赠恭王府的那七件黄花梨家具就来自这一批辗转保留下来的收藏。
曾佑和著《中国书道》英文精装本,1971年
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国书画在夏威夷》,1965年
幸而我们现在的信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对称,艾克夫妇当年流散的家具也一件件浮出水面,重现天日。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黄花梨凤纹衣架,是《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收录的最后一件家具实例,后为王世襄先生所藏,著录于《明式家具珍赏》版图166。
黄花梨凤纹衣架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黄花梨凤纹衣架
再如此例黄花梨条桌,就是艾克先生的旧藏,著录于《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第15页,版图14,现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王世襄先生著述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其中乙78号的四面平条桌线图,应该就是描摹自这桌子。
艾克先生离开中国时,显然没有带走这张条桌,却变成了原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具。
它是如何散佚,又如何被人发现,再被杨耀教授带回清华园的?这期间的流传故事,已随着光阴逝去。
据陈增弼教授回忆,有一次艾克夫人曾佑和女士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眼看见这条桌,就对陈教授说:这是我家的!
除了这些流传到博物馆的家具,近些年的国内外的拍场更是时不时传出消息,著录处均标明是《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家具。
2017年的嘉德春拍,就有一张黄花梨六柱架子床,是艾克先生《图考》一书中仅有的三张架子床之一,更是艾克夫妇最重要的收藏品。
明式家具泰斗王世襄先生也极为重视,特意将这张床的线图,编入其巨著《明式家具研究》丙16号。
黄花梨六柱架子床
然而,躲过无数劫难的黄花梨架子床,竟在重回祖国怀抱的那一刻,遭受摧残。
曾佑和女士于八十年代迁回北京居住。跟随多年的家具,包括这张床在内,也一起运回北京。
当时花费巨额运费,委托美国运输公司全程负责家具运输。由于架子床床身过大,无法直接运抵屋内。
运输公司工作人员竟然未经当事人许可,私自将床腿锯断!致使几百年古物遭此厄运!
2017年3月,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也呈现了两件《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的实例家具。
上图中陈设的这对黄花梨灯架原为安思远旧藏,并且著录于艾克先生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版图116号。
下面所示这对南官帽椅同样是玛丽家族的重要陈设,并且著录于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版图82号。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看到更多当年著录于《图考》中的家具一一呈现,供我们观瞻研习。
艾克先生的对中国家具的影响远远要大国我们的想象,重新研究、学习艾克先生对我们今天的家具发展是有极大意义的。
艾克先生 / Emil-Wilhelm-GustavEcke
最后再讲一个小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出现了一家西方人经营的以黄花梨家具为主的古玩店。
店主叫Charlotte Horstmann,其时她的先生在二战中阵亡,又有孩子要抚养,于是就做起了黄花梨家具生意。
为什么她会选择黄花梨家具呢?
她的父母在上世纪初就在北京经营饭店,而艾克曾长期在她家里租住,艾克对于中国古典家具的看法对她日后的选择有深刻影响。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这位Charlotte Horstmann女士对于让世界认识中国古典硬木家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自己的一些硬木家具收藏在七十年代整体出让给了美国的一家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Kansas City。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而这个博物馆里,收藏有《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版图47号的方桌以及版图26号的拔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