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最近,相信家长们的朋友圈都被虐童事件刷屏了。着实令人气愤。但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气愤之余,家长们是不是应该理智的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孩子遇到类似伤害的风险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孩子受到伤害的可能9个预警表现。
孩子身上出现无法解释的淤伤、抓伤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伤痕。
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作息变化,具体表现为失眠、噩梦、尿床。
孩子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在遇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很可能出现自我伤害倾向。
孩子突然出现无端逃课、装病请假。
孩子突然坚持一定要回到家才上卫生间,并且拒绝使用学校的卫生间。
孩子如果接触过不合时宜的性信息,或者可能被侵害时,孩子就会试图“正常化”自己的经历。具体表现为,突然对自己、其他孩子或者成年人的隐私部位产生欲望。
例如:哆嗦、捂着肚子、高烧不退、尖叫、大便出血或干燥等。
突然害怕参加某项定期活动、不愿与陌生人交往、恐惧与人接触(特别与异性)、情绪总是出现两极变化。
绘画中突然出现强有力的人物形象、经常画蛇、画火、或者绘画中红色使用比重很大。
值得强调的一点,如果您的孩子突然出现上面的某种情况,并不是100%的说明您的孩子遭遇了侵犯,而是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的额外注意,一定要仔细并且客观的找到您孩子出现变化的具体的原因。
为了上面的状况不出现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家长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第一步查看办园资质、老师资质,以及师生比例,教育部要求师生比是1:5到1:7。
第二步看口碑,问问周围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作为参考。
第三步亲自到幼儿园看看环境,仔细注意观察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以及是否有监控设施。
每天跟孩子交流幼儿园的情况,既关心开心的事,也要留意孩子的负面情绪。例如:是不是对某个老师产生经常性的抵触情绪。
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很重要。如果情况严重,例如:持续情绪不稳定、行为絮乱,就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指导。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有意识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性教育,绘本通常是家长选择的一个常用性工具,我们前面的一篇文章也给家长们推荐了很多相关的绘本。错过的家长,可以回去翻看我们的文章。
但是,有一种情况,如果孩子不喜欢性教育的绘本,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早期性教育呢?
首先,明确让孩子明白身体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任何人不能随便碰;懂得辨认侵犯行为并拒绝;不要因为恐惧、羞耻而隐瞒实际情况。
其次,很多家长会觉得和孩子谈“性”很尴尬,那么就需要在私下多加练习,等能从容面对的时候,教育的气氛会更好一些。
再次,多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比如:给孩子洗澡时,换衣服时,引导话题,告诉孩子私密部位的名字,和隐私的重要性。家长要做好示范,换衣服要到房间里,上洗手间要关门。
每一孩子都是天使,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家长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来降低孩子受到伤害的风险。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孩子们,您不妨在下面的留言区把自己的方法的经历分享一下,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