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视点 | 为什么说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在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人们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幸福的象征,即便是国家领导人,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当人们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认知障碍、亲子矛盾、邻里纠纷、工作压力以及其他心理困惑之类的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心理顾问。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发达国家,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专属心理顾问,每百万人口中有550名心理咨询师,平均每1800人中有1名心理咨询师;在德国,2000人当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在日本,拥有心理咨询师的公立初中达到了3750所。而在中国,100万人口中仅有2.4名心理工作者,心理服务的缺口很大。
而且,在中国,许多人把找心理咨询师看成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当有人提到要去做心理咨询时,一些人的反应就是:这个人一定是“心理有病”了。在一些人眼里,去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成为了一件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事,其实这种认知是狭隘和错误的。
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这是一种自信和智慧的选择。这就像在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要使用导航一样。(当然,导航要用专业的。)
当情绪出现问题,人生遇到困惑,当然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指点迷津。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所谓“心理有病”的人,而恰恰是思维正常的人。因为,神志不清的人无法主动寻求帮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