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6大前沿科技助力智能保险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文末有福利!
编者注:在《智能保险,未来已来》一文中,我们提出了智能保险的概念。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各项技术在保险业的落地与展望,这六项技术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VR,全方面剖析了科技如何变革保险业。本文节选自由曲速资本联合保观出品的《2018年智能保险行业研究报告》,购买方式见文末。
区块链与保险
保险行业与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的基因契合性。保险本质上是一种均摊风险的机制,具有社会性、唯一性、时间性、安全性等天然属性。而区块链技术因其特有的去中心化及全网共识、公共可查询、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时间戳等特点,与保险行业天然契合。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主要应用方向:
身份认证
保险公司要接触大量的C端用户,花费在了解你的客户KYC(know your customer)上的成本高昂。
区块链解决方案:区块链公司可以提供身份验证的第三方服务,不用每个机构单独去做KYC,节约了成本。
数据安全
保险公司掌握了大量的客户数据,包括保单、客户的隐私数据等。传统作业流程中,经常涉及校对用户敏感信息,其数据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数据库被毁坏,后果不堪设想。
区块链解决方案:区块链是共享的分布式账本,可以避免单点崩溃的损失。即使一个数据库被毁坏,链上的其他节点的数据也能够帮助其恢复。同时由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没有一个节点能够单独记账,防止了单一节点被做假账的可能。
隐私安全
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的过程中掌握了客户大量的敏感信息,如身份、医疗健康等。
区块链解决方案:使用区块链记录相关客户信息和验证,用客户各自持有的私钥进行加密,将可以消除对信息复制或泄漏等安全问题的顾虑。客户在理赔的过程中,由于所有的数据都是从保险公司和医院的联盟链上提取的,敏感信息不用再直接提交给保险公司,而只需将该区块链与公钥交于信息需求方,验证的时候放到区块链上面进行验证。便能快速完成对相关信息的查找和校对。同时区块链采用对称加密和授权制度,虽然储存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是公开的,但数据只有授权者才能够访问到。
智能合约
传统保险业是由一系列人为操作驱动的:从报价到投保申请、从承保到合规审核、从出单再到第一时间损失通知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人的参与,导致成本高昂。
区块链解决方案: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保险由代码定义后自动强制执行,一旦达到特定出险条件,即可快速理赔。无需投保人申请理赔,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理赔。智能合约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保险公司的人力理赔成本。
节约成本的角度,PWC发布报告称区块链能够为再保险行业节约50-100亿美金的成本,占行业总成本的15%-20%。
核保理赔
核保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运营效率。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关于个人的健康状况、发生事故记录等信息可能会上传至区块链中,这样在投保时,保险公司将可获得投保人真实的风险情况,从而减少核保成本、增加核保效率,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不可逆和更改的特性,避免了蓄意篡改行为的发生。当理赔发生时,保险公司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完成理赔操作。
新产品-互助保险
互助保险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同时,互助保险的模式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运作不透明,可能存在平台虚构互助事件套取用户资金等问题;其次是用户隐私问题。网络互助平台一般载体为科技公司,缺乏监管和公信背书,因此容易遭到质疑;同时同于部分平运营方面不成熟,还存在效率低下,赔付流程缓慢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看报告全文)。
信息共享
利用区块链透明、开放的特点,构建以各保险公司为节点的区块链联盟,将省却建立信任和传输数据所需求的成本,实现有效信息共享,提高运营效率。
人工智能与保险
不管是向所有保险客户都出售低保障、高收益率的同一类保险产品,还是依靠人工经验来区别保险诈骗等等,站在现在看,都属于保险业粗放发展的突出表现。而人工智能的入局将使保险业更加专业化,同时带来中国保险业市场由粗放走向精细。从目前的应用来看,人工智能能够对保险公司经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中重要的价值。下面从产品定价、智能销售、智能承保、智能理赔四个环节阐述人工智能在保险业的应用:
产品定价
首先,通过数据分析为保险产品定价,实现定制。保险公司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原来需要精算师等高人力成本的岗位,将明显减少。另外,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分析客户数据,如医疗档案、可穿戴设备中的健康数据、驾驶数据等,可以动态对被保险人风险状况作出评估,有助于保险产品的分层定价和精准定价,实现保险产品的自动化生成。在部分险种上也降低了对代理人的需求。
智能销售
目前互联网保险的销售主要是在电脑端或者移动端建立保险超市,用户通过网络直接购买。这种方式的投保过程是单向的,用户无法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
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网络上构建人工智能销售系统,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对消费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品的精准化推荐,为用户定制个性化方案,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效率。
一方面,人工智能销售系统解决了目前互联网保险销售中的单向性问题,使得通过网络销售复杂的保险产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销售环节,如产品责任介绍、健康询问、免责条款的提示语告知等,均由人工智能系统自动完成,销售误导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智能承保
目前保险销售流程中的承保环节与互联网的结合相对较少,主要在核保环节。
通过机器识别参与保险核赔,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减少失误,降低风险。如在人身险领域,目前不少公司都通过智能穿戴系统收集消费者健康数据,以实现区分费率、防止欺诈的目的。在财险领域,也有公司开始推出车联网产品。
智能理赔
理赔中,有两个环节一直困扰着保险公司,一是理赔时效,二是保险欺诈。传统的理赔手段以人工查勘、人工定损为主,主要的工作量和成本都集中在人力资源上。未来,在索赔处理的各个环节中,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短时间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海量数据,保险公司可以把很多处理流程给自动化掉。在反欺诈上,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非常有效地识别出数据中的某些模式,并形成一定的规则,而一旦这个框架形成之后,欺诈性案子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监控下就无所遁形。
大数据与保险
大数据能够帮助保险公司从大量的用户数据中挖掘用户的洞见,大幅提高对客户需求及风险的把握能力,推进各环节流程优化。
大数据不仅能在静态的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帮助保险公司和再保险进行优化,也能在动态的风险定价中更好地捕捉和分析用户的风险评级,从而在定价和承保环节提供数据支撑。
相比其他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理解成本更高,所以大数据在保险营销层面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前端的用户画像,到售中的用户培育、引导和转化等智能营销手段,到承接整个流程的智能客服,都需要大数据技术在其中发挥作用。
保险是一项重服务的金融产品,但是服务中也容易出现欺诈和渗漏现象,大数据技术可以优化核保核赔以及赔付中出现的漏洞和风险,从而帮助保险公司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物联网与保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家庭、企业甚至是整个城市,都将实现持续互联,这也会引发保险行业的变革。在保险行业,物联网目前较为成功的使用,主要是车联网和可穿戴设备。
车联网有助于打破传统“保险随车走”的模式,创新“保险从人、保险从用”的方式进行费率厘定,使保险定价更为精准、风险管控更加到位、信息不对称得到控制、理赔成本逐渐减少,也能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创造车险市场的细分子市场。除此之外,物联网也能提升理赔环节的效率。车辆的传感设备将极大地简化事故后车辆损失数据的收集过程,通过IOT传感设备,自动识别车辆和周围物品损失。车辆发生损失后自动定损,免现场查勘,免付款维修,大大提升理赔效率及用户体验。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上的使用是物联网的另一大亮点。可穿戴设备对被保险人健康的管理,实现消费者和保险人的双赢局面,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赔付,并加强了保单主体间的联系,无形中提高了客户对保险人的品牌忠诚度。
▸ 更多应用案例参见报告全文
无人机与保险
无人机机内无驾驶员的特点使得无人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一些危险的、复杂的、费时的工作,在保险领域主要表现在查勘定损方面,无人机的空中优势使得难以进入的地区、十分广阔的面积、危险复杂的状况不再需要查勘定损人员亲临现场,既能够有效指导客户开展灾前预防,应付突发灾难,及时赶赴受灾现场,也可以保护查勘人员的安全,降低人工成本,并通过无人机设备和计算机的连接,更精准、更全面地对损失进行评估。
此外,无人机的出现也促进了无人机保险的产生,覆盖无人机作为财产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责任风险。
更多内容见报告
VR与保险
VR在保险公司的教育培训领域有着天然的生存土壤,具体包括如下:
机动车辆保险
佩戴一副VR(AR)眼镜能够将一辆车的内外部结构清晰地展现在你眼前,你可以360°全方位地看外形,也可以走近了看“内在”。这个内在包括被车身覆盖件遮挡住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的内部结构)、传动系统,对着轮毂凑近了看还可以看到里面刹车盘的细节。在“老司机”的带领下,一个新手可以快速了解汽车的机构以及各种事故对汽车不同部位零件造成的损坏。
在传统培训中,资金雄厚的保险公司会成立巨大的实验室,专门让理赔人员去观察实物学习,而现在只需要一副VR眼镜,在一间5平米的房间里即可完成培训。
财产险和风险管理
有了VR,核保人员或许不需要亲临现场,就能看得更加透彻,对于房屋商场、厂房仓库、工程机械等,哪里有火灾隐患,哪里有损坏风险,一目了然。自然,用这种方式培训,学习效率更高。
意外险和健康险
传统人体解剖学挂图和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上应用的教学图片都是二维模式,缺少直观的、立体的体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戴上VR眼镜后轻轻点击屏幕,屏幕上心脏、神经等的三维图像动态立体、大小方向随意调节,让影像开口说话。毫无疑问,这样更逼近现实的培训效果比以往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