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物珍宝曾被当作了“一文不值”的废品和垃圾?

废品回收站各种废品堆积如山,经常有人会在里面翻找,进行回收再利用。文物都是珍藏在博物馆,两者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其实有很多文物是从废品收购站中翻寻出来的,不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那国宝级的文物。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文物。中国的文物历经了沧桑,有很多流失在民间。当时普通老百姓都还不重视旧货,珍贵的瓷器用来盛盐或者喂猫喂狗,或是跟破报纸、旧书本一起当作废品卖了。因此有着大量的文物散落在废品收购站,当然现在是没有了,不过在农村依然还是有着不少的收购老物品的小贩。

曾被当作“废品”的文物

1、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何尊是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重14.6公斤,最重要的是上面的铭文,122字铭文中有“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件国宝级文物曾一度流落在废品站,被博物馆干部以30元的价格收购。

陕西的历史非常悠久,人们不经意间就有可能刨出文物。上世纪60年代,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的村民陈堆租借了隔壁的两间房子居住,在一次暴雨后,发现后院土崖上有亮光,就刨出了个铜器。陈堆对这个铜器并没有太在意,离开陕西时交给了陈湖保管,陈湖也没有太在意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换了30元。其实,在60年代30元也是不小的一笔数目了。

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在闲逛收购站时,发现了这件铜器。佟太注意到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不一般,觉得是件文物,告诉了馆长。馆长让保管部主任去查看一下,主任也断定是珍贵文物,就以当时收购的30元买回了博物馆。这30元花的确实太划算了,经确认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上面是精美的饕餮纹,因此成为宝鸡市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更是凭借精美的造型图案,意义重大的铭文,成为国宝级的文物。

2、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陶鹰鼎是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的陶器,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陶鹰鼎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是农民殷思义犁地时发现的。殷思义犁地时发现了一件黑色的陶器,他并没有觉得是什么值钱的物品,带回家当了喂鸡的盆子。后来,考古队在华县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殷思义觉得自己挖出的陶器是个文物,就把当作鸡食盆的陶器交给了考古队。考古队发现后,震惊地发现这竟然是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又在殷思义的田里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古物。在发现的新石器文物中,陶鹰鼎也是国宝级的文物,有着独一无二的鹰首造型,是新石器时代最杰出的鸟兽器形。

3、秦杜虎符

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兵符,杜虎符是秦国的兵符,现存最早的调兵凭证。虎符分为两半,上有金字铭文,杜虎符左半符在杜地军官手中,右半在秦国国君手中,调动超过50人的士兵就需要两半合在一起。

秦杜虎符出土于西安市山门口镇北沈家桥村,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1975年,沈家桥村少年杨东锋平整土地发现了一个动物形状的金属硬物,因为太轻不值钱就一直当作玩具。经过摩挲露出了上面的金字,杨东锋非常好奇去了文物商店打听,店员也不清楚,让他去博物馆问下确认了是文物。当时杨东锋就要求一套军服,不过博物馆并没有军服,给了他几十块钱。现在这件虎符早已是价值连城,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4、西汉皇后之玺

西汉皇后之玺是西汉玉器,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西汉皇后之玺非常小巧,2.8厘米的正方形,通高2厘米,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上有匍匐螭虎形,下有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在历史上,无论是皇帝玉玺,还是皇后的印玺,都是无价之宝,这件西汉皇后之玺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陕西遍地是文物,一砖一瓦都有故事”,在路上捡个石头就有可能是古代印章。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在陕西发现的,正确来说是捡到的。1968年,咸阳市韩家湾13岁的孔忠良放学回家发现一块发光的白色小石头,就装进书包带回了家。回家他父亲查看后,觉得是件文物,就交给了陕西省博物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上好的和田羊脂白玉,上面雕刻的是螭虎,更令人震惊的是四个篆体字“皇后之玺”。这个小石头竟然是皇后的印玺,在文物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后来,经过专家经过查阅许多古代文献,确定这是西汉吕后的“皇后之玺”,价值连城。不过孔忠良和他父亲知道这是价值连城的印玺后,依然没要任何报酬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博物馆。当时也没有什么表彰,博物馆只给了他们20元的回家路费。

5、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多面体煤精组印是由煤精制成的多面体印章,南北朝西魏时期的文物,是西魏大柱国独孤信的印章。独孤信是西魏、北周时期名将,战功赫赫,他更是“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大女儿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儿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被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历经北周、隋、唐三代。独孤信的职务太多了就有了这样的多面体印章,有14个正方形印面镌刻印文,刻有“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等。

多面体煤精组印出土于陕西省旬阳县,与西汉皇后之玺一样,它也是被捡到的。旬阳县的一名中学生宋清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但这块石头是煤中之王墨玉,更是稀世珍宝多面体印章。宋清把这面印章交给了国家,现在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陕西悠久的历史。刨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鹰鼎、秦杜虎符,在家里发现了西周青铜器何尊,路上捡到的石头也是西汉皇后之玺,西魏煤精组印。

6、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岫玉,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雕龙”的国宝文物。

红山文化玉龙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是农民张凤祥发现的。1971年,张凤祥在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里面摸出了一个钩子样式的东西,就带回了家。回家后,张凤祥就扔在了家里,他的弟弟才六七岁,就天天拖着玩,慢慢拖出了光泽,能看出是一件玉器。张凤祥就带着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的干部花了30块钱收了下来,当作普通文物锁在了箱子里面。

八十年代的时候,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考古人员在牛河梁发现了两个精美的玉猪龙,翁牛特旗文化馆的馆长听说后,觉得他们收下的玉器也是珍贵文物,去北京找了专家鉴定,确定是5000年前红山人精心制作的玉器。这件玉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7、西周班簋

簋(guǐ),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西周班簋是西周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曾经被清宫收藏,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抢出皇宫,流失民间。

七十年代,西周班簋被毁成大小不一的碎片,送到废品回收站,差点被回炉。北京文物清理拣选小组发现碎片后,整理送到故宫文物修复厂重新修复,现收藏在首都博物馆。

西周班簋有着高超的制作工艺,造型精美,在其中还有周成王伐东夷国的铭文,非常有价值。

8、牺首兽面纹铜尊

牺首兽面纹铜尊是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体现了商代青铜器极高的艺术与科技水平。这个铜尊是湖南的文物工作者在废铜收购站偶然发现的,发现时已经严重破碎,后经修复才重现原貌,是同类铜尊中最高大的一件,现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9、高子戈

高子戈是春秋时期青铜兵器,全国一级文物,收藏在临淄齐故城博物馆。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高子戈出土于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村,1970年15岁的高洪智和两个同学在村边的淄河边玩耍,在一个墓旁边发现了一个陶罐。三人打算挖出些东西换点零花钱,挖下去发下了一些青铜兵器,其中就有完整的高子戈。三人把挖出来的物品当作铜卖给了废品站,一共卖了5.97元钱。此后高子戈历经辗转,收藏在齐国历史博物馆。1986年,高洪智参观博物馆时,惊诧地发现正是自己十六年前自己卖给废品站的青铜器。

10、战国鸟盖瓠壶

鸟盖瓠壶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壶,国家一级文物。鸟盖瓠壶造型非常独特,壶盖是一只鸟的形状,壶腹呈瓠瓜形,上面有生动形象的装饰,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一度被当作废铜烂铁,是在废品站拣选出来的,现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11、《寒切帖》、《干呕帖》

《寒切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王羲之晚年的草书作品。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备受历代推崇,《寒切帖》也一直为后世所收藏。《寒切帖》历经辗转,在上纪六十年代出现与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当时这个帖子差点被熔为纸浆,幸亏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刘光启所发现,从落款而认出这是王羲之的《寒切帖》,才留了下来,现在珍藏在天津博物馆。

《干呕帖》也是王羲之的作品,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这件帖子在清朝时收藏在故宫,清朝末年溥仪去东北时被带出宫,流落在民间,文物界一直苦苦寻找。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光启在大纸堆中发现了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现珍藏于天津博物馆。

12、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又被称为鹰顶金冠,是匈奴酋长的金冠饰。王冠上立有一展翅欲飞的雄鹰,浮雕为四只狼和四只盘角羊组成的咬斗图案,代表了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被誉为“草原瑰宝”。

匈奴王冠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是一个年近八旬的拾荒老人捡到的。很多文物深埋地底,历经岁月侵袭,逐渐露于地表,四羊方尊是这样,匈奴王冠也是一样。1972年,76岁的老人王美子在沙窝子里挖土龙骨,发现了不少三棱形铜箭头和一根铁棍,铁棍上还有一些金片。王美子知道下面有金器,但他认为外财不能独得,于是叫来儿子和邻居五人一起发掘。

匈奴王冠是金饰品,所以并没有当成废品。以前的百姓虽然不重视文物,青铜器人们不认得,但真金白银谁也知道珍贵,王美子五人把发掘的金器到伊盟杭锦旗人民银行卖了。当时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差,不仅没上报,为了金子的纯度还帮忙把镶嵌的玛瑙、玉石、松石等镶嵌宝石砸下来,并且鼓励多挖多卖,有多少收多少。直到后来一个职员反映到文教局,才引起了重视,收回了文物,在墓地发现了200多件匈奴王金银物。鹰顶金冠饰是这批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王冠,现收藏在内蒙古博物院,是镇馆之宝。

宝物可遇不可求,这样曾一度散落的文物还是有很多的。四羊方尊曾被炸成了20多块碎片丢弃在湖南银行仓库的木箱中十几年,西周虢季子白盘也一度被当做马槽,文稿书画更是有着很多,这些珍贵文物能再次被发现也无疑是很幸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