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链以物格门牌为基础,对信息社会构筑安全屏障
徐蔚博士认为,所谓的信息社会,就是建立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全新的连接模式,我们可以在现实空间的社会体系中抽象表达网络空间,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支撑一体化的信息执行环境。
早在2006年,徐蔚博士就在向美国提交的数字人专利申请书中表述过,码链是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理念开发设计的。码链专利中以人为本的人,在信息时代称之为“数字人”,码链是数字人以其数字化方式在信息时代按照“主题”,通过“社会地位”与“社会态度”建立起数字化链接,从而形式全社会的“数字人网络”。
码链在这个数字人的基础上,叠加并打通了数字人“扫码链接(线下),分享传播(线上)”的互通互联,从而为数字人的对外服务邀约建立了技术实现的理论与实践,也就是码链的全社会服务性所在。
进一步,这个通过“码链的统一发码,互通互联”就可以建立全社会的数字网络,从而为数字经济奠定基础。
同时,数字人是四维世界的标识,可以看作是三维世界肉体人的“DNA片段”:可以唯一识别,又保护了个人隐私。
徐蔚博士介绍说,码链技术作为革命性的信息技术的载体,延拓了三维物理世界,在信息传递上建立 了一个以“码”为基本单位的信息维度。如果以一个三维物理世界为基础, 那么在码链数字世界中存在多个平行数字世界和一个实体物理世界。在实体物理世界中的“人”在平行数字世界中体现为数字人。码链是以数字人为本的物联网系统模型。秉承着东方哲学思想与西方科技相融合的一个新的体系。通过码链,我们可以使人们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接入,来进行从三维世界到四维世界的投影。
徐蔚博士还介绍说,身份代表着个人的社会属性,我们之所以能够融进社会,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明,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同样的,在数字世界里也需要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身份的凭证,在码链构建的数字世界里,二维码代表着用户(或商品)的身份信息所有权,用户可以在一个二维码中植入自己的DNA后,存储在码链网络中,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特定的多个平行世界中,二维码的唯一 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以及庞大的数量和时间戳,都给予了它成为我们在数字世界中身份标识的可能,也是搭建数字世界的基础。
此外,物格新经济体系中队的物联网格子“物格”,是存在于真实世界当中的,每一个物格在数字世界都可以得到映射。物格价值链可以通过物格唯一的经纬度坐标以及时间,和不同的数字人DNA所生成在数字地球中唯一的二维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通过码链的统一发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以及不同的场景和内容,让数据使用者获得不同的访问码,通过不同的访问码,给予数据使用者一定的权限。数据使用者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在访问这些码的过程中会留下时间戳。这样的数据使用,就能够进行追溯,从而实现对基本数据的保护。
徐蔚博士强调说,按照中国道家的传统思想: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小宇宙,而外部世界就是大宇宙,码链就是将一个个的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连接。通过人与万物的连接,来完成从线下到线上人类行为的每一次交互的纪录,这样就可以使的好的商业服务可以拥有更高效的传播,安全更有保障,人们的隐私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徐蔚博士阐述说,码链思想是基于数字人的概念发展而来,每一个二维码都是人类每一次交互以及人与世界的每次互动所生成的,这个二维码中也包含了发行人的服务列表。每一次的扫码接入,就代表着这次链接将发行人所提供的服务和扫码数字人相连接起来,通过相互交换数据使得相应数字获得它所需要的服务。而所有数字人获得的服务,以及每个服务相连的数字人,从两个维度构建岀一个以人为本的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在2004年就被徐蔚所带领的数字人团队赋予了Matrixlink(“智慧码链”)名称。
徐蔚博士介绍说,“智慧码链”不仅可以记录所有过去发生过的链接,同时也可以记录下那些根据人的意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链接,从而杜绝了违背人们意愿链接的发生,并且还能够挖掘岀人们需要的潜在服务。所以从哲学层面来说,码链思想是基于东方文明: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人是社会的核心,所有的链接传播都必须以人为本,而并非算法。所以人可以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御空眼镜(徐蔚发明的具有扫一扫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看一看,随时随地地接入这个真实世界、真实场景链。而5G,以及6G (卫星互联网)使得通过“码链”协议接入,构建“以 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万物互联的“数字人网络”成为可能。
徐蔚博士还进一步强调说,公共的、分布式的码链生态体系具有不可篡改性,并且还可以在不信任实体之间建立共识机制,这为物联网提供了安全上的保障。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交易和智能合约之间存在着各种纠纷,而码链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层。由于这些设备涉及金钱交易,或者是涉及一些应用,因此,创建一个具有安全可靠的商业体系则至关重要,而码链则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