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塚敬节先生谈抑肝散

抑肝散由当归、钩藤、川芎、茯苓、柴胡、甘草组成,我常加入芍药。

曾诊治一个1岁多的男童,从山阳地区由父母带来就诊。当时,男童患者既不会爬,也不能坐,整日躺着,仅手足有少量活动,口中似有语言,但完全听不懂所说是什么。当地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但治疗无效。身心发育不良,血色也不好。

因为我对此类患者,总是用抑肝散加芍药,所以对此患童开了1月量的药。1月后,男童的父亲来信购买药物,信中说男童手足活动变得活跃,表情也较明亮了。2个月后,又来信述如下:最近特别是自己一人能做许多活动了,能够站立行走了。虽仍不会爬行,但能够背朝下用脚蹬着前进,可能是因此吧,睡眠也好多了。手的动作尚不顺畅。已能坐得很稳了,一个人能坐30分钟。颈部还不够稳定,但比初诊时的情况好多了。不限于小儿麻痹,抑肝散对于小儿痉挛发作、发育不良、佝偻病、抽动秽语综合症、神经质等,也有不可思议的效果。此方原由中国古代名医薛铠所创,用于治疗小儿癫痫。我认为,方中钩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仅仅用钩藤所含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并不能说明钩藤在临床上的药效。

钩藤在古老的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均无记载,梁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首次记载。宋代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有如下记载:“钩藤,微寒,无毒。用治小儿寒热、十二痫。陶弘景用于治疗小儿,其他不用。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味苦。《药性论》云钩藤味甘、平,主小儿惊啼、瘛瘲、热拥。《日华子》云治客忤、胎风。”

薛铠《钱氏小儿直诀》注中,论抑肝散如下:“抑肝散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啮齿,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呕吐痰涎,腹膨少食,睡卧不安者。”从上述记载可知,抑肝散对于乳幼儿以痉挛发作、意识消失等为主诉的多种疾病有效。但是,我认为在这些效果中,钩藤的作用所占比例很大。从我的临床经验可知,钩藤具有抑制脑血管痉挛、促进血流的效果。

如上所述,抑肝散主要用于从乳幼儿到小儿,但我国德川时代的名医和田东郭曾将此方用于成人的中风(脑出血、脑软化症)和神经症,说明此方并非小儿专药。和田东郭在此方中加入芍药,用于治疗多怒、不眠、急躁易怒之严重者,以腹直肌好像浮于腹部表面一样能够触摸到的表现为治疗目标。因此,易怒亢奋、失眠、焦躁不安、兴奋时颜面发青而手足颤动等症状,是此方的治疗目标。即使腹诊未见腹直肌浮于腹表而易触及,此方也有效,但多数情况有腹直肌紧张的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