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文培训 | 句段积累 回忆专题
“回忆”专题
一、素材积累
(一)美词
往事如烟 忆苦思甜 人生如戏 朝花夕拾 思虑万千 旧事重提 似水年华 流年似水
岁月如歌 记忆犹新 今昔之感 思绪万千 过眼烟云 昙花一现 时过境迁 物是人非
念念不忘 雄心壮志 有志之士 志在四方 抱负不凡 长风破浪 鸿鹄之志 大展宏图
豪情壮志 宏图大志 自强不息 鹏程万里 凌云之志
(二)佳句
(1)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
(2)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
(3)日子让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让嫩绿的叶子一片片张开,让花朵一枝枝释放出香味,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色彩、甜蜜的收成。
(4)岁月,它就像一个容量有限的硬盘,不断记忆的同时,需要不断地遗忘。
(5)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而记忆的双手总会拾起那些明媚的芬芳。
(三)好段
(1)我们都有一种过去,叫“小时候”。许多或干净美好,或疼痛忧伤的人生体验都发生于彼时。我们带着童年的印记一路前行,以为小时候已经过去,却没想到曾经的经历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照进现实。“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所有的童年故事都像深深埋藏于冬日沃土中的一粒种子,积淀力量,终将破土萌芽。
(2)我那故乡的春天,新鲜活泼的春天啊,今日你从我记忆的门口轻轻地飘过,我只抓住了一点单薄的影像,又怎敢奢望时光倒流!让我再看仔细些、再深刻些!若时光怜悯我,让我回到过去,归来之时,再回想那而今已不复存在的绵延绿色苔地和深深的竹林,内心难以言说的伤感,恐怕就更无穷无尽了。
(3)家乡不止在人们的心头失落,家乡的老景观也在丧失,“少小离家老大回”,找不到昔日的情调,而眼前尽是水泥、塑料、不锈钢拼合起来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式正在一步步、一片片地“统一天下”。照此下去,大地上的文化景观将是重复、单调、乏味的。眼下,现代人文地理学家们在呼吁保卫“家乡”的价值,爱护家乡的文化景观,只要这些景观还在,就会“山水有情,游子梦萦”。
二、直击中考
(一)考题再现
阳光哺育万物,滋润心灵,是世上不可缺少的事物。如果世间没有了阳光,那一切都将结束,如果心灵缺少了阳光,那么心灵将变得空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像阳光一样,每次回想,都会带给我们感动、温暖和启发。
请以“阳光般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5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审题
审题。“回忆”指向过去,要写发生在过去的人、事、景。“阳光”是温暖、是光明、是幸福。这给我们的写作指定了方向,这份回忆必须是温暖的、积极向上的。材料中“如果世间没有了阳光,那一切都将结束,如果心灵缺少了阳光,那么心灵将变得空虚”“每次回想,都会带给我们感动、温暖和启发”要求我们在文末一定要写出这段回忆对“我”的影响或者给“我”带来的思考与启发。最好能做到“虚实结合”,以自然界的“阳光”为故事背景和环境,以“阳光”的象征来诠释主旨。
选材立意。情感类:亲情和友情的珍贵,会像阳光一样驱走现实的郁闷。书香文化类:阅读书籍的阳光,会为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品德修养类:社会上小人物身上真善美的品德更像是阳光,让人间处处充满温暖。
(三)构思
1.阳光照耀着校园,回忆教学楼里的青春往事——这里有,真诚的帮助围绕(同学互助学习)——这里有,青春的热血沸腾(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这里有,浓浓的真情流淌(师生共度中秋佳节)——和煦的阳光映在毕业纪念册上,为青春镀上了一层金边。
2.环境描写引出回忆——我对学习心生厌倦,可又不得不应学校要求去准备提前学习的课本——听同学说,学校对面书摊的老板很奇怪,我按捺住烦闷观察他专注的眼神(男人的眼神始终望向学校)——男人见我买书,热情招待我。我借书来发泄对学校的不满——男人生气,不愿意将书卖给我——旁边的摊主告诉我缘由:男人读初中时不得已辍了学,最见不得别人糟蹋课本——我深受触动,再次观察他(重点写男人的眼神)——他的目光像一缕阳光,驱散了我的懵懂与无知——我深受启发:原来我所厌弃的,却是有些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我向男人道歉,他对我重新亮起微笑——环境描写结尾。
(四)范文
阳光般的回忆
风过洄流,云残影存。成长的痕迹在一个个瞬间加深,刻成了树桩上的年轮,禁不住思绪翩跹。
午后太阳渐渐地从云层里蹦了出来。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心中对学校的厌恶不停地在脑中闪过,却也不得不应学校的要求准备提前学习的书本。
我走到校门口的对面的旧书摊,听很多同学说过,那儿有个摊主很奇怪。我勉强压下心头的烦闷,观察他。他倒真是与别的人不一样,整个人干净而利落。男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专注地望向对面——学校所在的地方,微微提起的嘴角倾泻出大把遥远的向往。我一怔,脚步不由放轻。许是阴影的原因,他如梦初醒,连忙起来招呼我,不忘给我一个微笑,像是见了亲人。
我随手翻了翻,惊异地发现几乎每本书的页脚都很平整,被细心整理过。胡乱选了一本,狠狠地用力卷了卷,发泄对学校的不满,男人脸上的笑意似被谁抹去了一样,“同学,你这样可不对!”我正在气头上,听到他的话便忍不住反驳:“书都是我的了,管那么多干什么?”他嘴唇翕动了几下,最后恼羞成怒似地说:“我不卖了,不卖了!”一把把钱塞给我,将书抢了去,小心地捧在怀里。我负气离去:“哼,又不是没有其他卖的地方。”故意找了一个离男人最近的摊子,这个摊主解释道:“你也别怪他,他像你这么大时成绩挺好,后来因为家里兄弟多,负担重,不得已辍了学,最见不得别人糟蹋书本,不珍惜读书的机会。”
我微微动容,转头看去。男人又恢复了之前的动作,雕塑似地坐在那儿,目光遥远而悠长,深邃而厚重,裹挟着温暖的阳光,射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男人目光似黑暗里的一抹暖阳,足以把我的懵懂与无知驱逐。
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吾之砒霜,彼之蜜糖”。原来我所厌弃的,却是有些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是他们用心守护的一个美好的梦。我望着学校,莫名地坚定下来,走到男人面前,轻轻地说:“对不起。”他一愣,随即咧开嘴笑了。我从没见过笑得这么好看的人,如海水褪尽沙砾般的皓蓝。这时的阳光似乎也沉静了下来,随着那一阵舒爽的风,醉倒在了他的笑容里。
白云苍狗,岁月如梭,时光沉淀了那瞬间的美好,连同阳光铺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等待着有一天,果实满园。
【点评】
选材:“我”厌倦了繁重的学习生活,却又不得不应学校的要求去准备提前学习的课本,在学校门口和一个书摊摊主有了这么一段美丽的插曲,是他驱逐了“我”青春期的懵懂与无知,让“我”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小作者写的这段回忆,跳出了一般学生常写的“家庭圈”和“朋友圈”,将视角投向了生活在身边却又并不熟悉的陌生人身上。选材新颖,也给故事留有很多发展的可能。它来源于生活,却又不落入俗套。
立意:学生能写到美丽的回忆给自己带来的转变已属不易。可小作者不仅写出了转变,竟还能从摊主对学校专注的目光中,领悟到“'吾之砒霜,彼之蜜糖’。原来我所厌弃的,却是有些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是他们用心守护的一个美好的梦”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其立意的深度,不得不让人点赞。有时候,成功,可能就是比常人再向前走一步。作文的立意,也是如此。
语言:语言凝练,有丰富的表现力。如“微微提起的嘴角倾泻出大把遥远的向往”,“倾泻”与“大把”这两个词将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男人向往的眼神是可以用手大把大把地抓起的,是倾泻而出的,足见其对于知识的渴望。
结构:本文结构紧密连贯、情节跌宕起伏。文中有多处闲笔,实则对推进故事的发展、揭示主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通过对比前后照应:“我”对书本的态度与摊主对书本的态度的对比、摊主对“我”态度的前后三次对比、“我”面对学习生活态度的前后对比等。情节设置上也独具匠心,处处设疑,处处铺垫。这些铺垫使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
手法:本文的小作者善于设悬,也善于释悬。文章开篇第一次巧设悬念,“那儿有个摊主很奇怪”,这个摊主究竟怪在何处?相信每个读者都想知道。“男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专注地望向对面——学校所在的地方,微微提起的嘴角倾泻出大把遥远的向往。”这是第二次设疑,男人的目光为何对学校如此专注?男人恼羞成怒,不愿再把书卖给“我”这是第三次设疑。这一系列的谜团,小作者安排了隔壁书摊店的摊主来解开,合情合理。这样的铺垫与设疑让文章主旨的揭示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