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篇  红山文化玉璧信息资源整理研究(2)

X
1 资料照片: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
(续)
通过对红山文化方形玉璧分析研究,特别是对方形玉璧出土位置的反复考证和综合研究,可以认定:红山文化方形玉璧是璧起源于斧的历史见证物,是红山文化先民们“以玉示神'、表达思想观念的最重要的工具,是直观反映红山文化先民们天圆地方观念的通神载体。他们以璧为葬是为了让苍天保佑,为了死后能“绝地天通”;他们精心设计制作大量玉璧来祭天殓尸,是因为沟通天地“唯玉为礼'。在比较分析斧在物质层面的作用与璧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后,就不难发现,红山文化方形玉璧(见附图15)就是早期由环形石斧和环形玉斧演变而来的最重要的玉璧造型。红山文化方形玉璧以其造型非常形象地进一步证实了:璧起源于环形石斧(见附图16),红山文化玉璧起源于环形石斧及环形玉斧(见附图17右),红山文化方形玉璧直接起源于玉斧及环形玉斧(见附图18、封二彩图18)。在玉璧发展史上红山文化方形玉璧曾发挥过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并且在历史上对其后产生的良渚文化玉璧以及琮形璧的形成,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见附图19、封三彩图41);在今天它 又为我们研究璧的起源提供了形象的具体依据,具有重要的文化寓意。当然,红山文化玉璧起源还有其工艺上的基础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渊源。
四、红山文化玉璧起源的工艺基础及精神文化渊源
在对红山文化玉璧信息资源整理研究中,我们发现红山文化玉璧的工艺发展经历了一个反复交替及演变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再到简单,这一过程既符合历史波浪式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新旧石器时期劳动生产工具的工艺演变过程。
在红山文化区域内,我们发现的一些石器和玉器,反映了这一演变特征。其一是环形石斧(见附图20),它将打制和磨制石器综合成为了一体,是在初步打制成型后再磨制的内孔,体现出了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过渡阶段中环形石斧的特点。其二是这个类似双联璧的挂件(见附图21),表面形状及两个大孔近似天然成型或稍微穿凿打制成型的,可系绳的小孔却琢磨得非常精细,足能说明它是一件新旧石器加工工艺交替过渡阶段的产物,象似红山文化三联壁及双联璧的鼻祖(见附图22、封二彩图12)。其三是下面这个玉璧(见附图23),外圆两面留有琢磨的台痕,好径较小而呈椭圆形;玉璧的表面不平,水沁比较明显,表面硬度降低,有划痕;从琢磨它的工艺看,是红山文化早期的一种玉璧,其留有台痕的不成熟工艺特征,后来被夸张地发展为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的独特工艺。
众所周知玉器是随着新石器的产生而出现的,琢磨工艺使玉器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见封二彩图24)。我们从红山文化玉璧琢磨工艺技术中看到,红山文化先民们非常善于传承文化,并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善于变短处为所长,从而扬长避短,最突出地表现了玉质本身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玉器琢磨工艺和独特的玉器风格。在精神渊源及传承文化方面,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一脉相承,他们都喜爱美丽的石头且都喜爱海蚶壳,“山顶洞人”文化遗存中有美石,还有三枚穿孔的海蚶壳,对这红山文化的先民们更是厚爱有加,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发现于吉林大安境内的海蚶壳纹环形玉斧(见封二彩图25),同最早期的玉斧一样(参见附图17左),是由深绿色老岫岩碧玉打制及琢磨成型,下凹处及难以琢磨找平的地方一丝不苟地随形琢磨成海蚶壳纹。这种工艺技术应用在石器上的也有发现。1977年吉林集安郊区乡就发现过一个残缺的海蚶壳纹环形石斧(见附图26),系用黑色板岩磨制而成,直径16.8厘米,孔径2.4厘米,厚1.3厘米,至边部渐薄,刃部锋利并有等距离成组的沟纹。根据磨损的痕迹看,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砍削的工具,或是一种原始的武器。而这个海蚶壳纹环形玉斧,发现时表面的好些地方有厚厚的水垢,说明它一直是被水沁着,既没有一点外力作用的损伤,也看不出使用的痕迹。显而易见,它不是实用的器具,是先民们祭祀河川礼仪所用的海蚶壳纹环形玉斧,是先于红山文化玉璧出现并最终演变为玉璧的早期礼仪玉器。红山文化海蚶壳纹环形玉斧的精神文化寓意,之后由红山文化玉璧秉承并发扬光大了。
红山文化玉器和石器中还有一些海蚶壳造型的挂件(见封二彩图27),左上角这个琢磨得形象逼真的黄玉海蚶壳令人刮目相看。它高4.2厘米,宽5.5厘米,整体厚度1.4厘米,壳最薄处0.2厘米;镂空部分的高为1.6厘米,宽2.5厘米,形状与外形一样,既便于佩带又美观别致,或许还含有更深刻的寓意。其它象形的石制海蚶壳,最早的可追溯到万年以前。1989年在辽宁牛河梁第2地点1号积石冢21号墓出土了一件海蚶壳形玉器(见封二彩图28),高5.6厘米,宽4.8厘米,厚0.35厘米,靠上角处钻一椭圆小孔,整个器物琢有象海蚶壳壳样的凹坑。出土时的位置是人的头顶部,将一件佩饰放在头顶部,似乎有某种象征意义。另外,还有一件角质的海蚶壳形状的饰品(见附图29),模仿海蚶壳将纹理刻划得非常精细,具有红山文化玉璧工艺特征。
还有,在靠近内蒙的吉林长岭腰井子古遗址曾出土一件玉璧、一件玉饰件和一件蚌器。其蚌器已残断,两端各钻一孔,完整的一端像是头部,往下利用蚌壳自然纹理装饰成一种形象,其两侧又雕刻成类似细锯齿状的纹饰。其玉饰件与玉璧材质同上述海蚶壳纹环形玉斧相近,通体都琢磨得很光滑。玉璧外径6.4厘米,好经2.4厘米,厚0.3厘米。玉饰件呈椭圆玉璧形,最大直径4.4厘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