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过去二十年中,民间老翡翠收藏一直稳中有升,随着民间古老翡翠资源的枯竭,预计未来几年,其价值将会突飞猛进,尤其古代精美老翡翠,将会用它所涵盖的特有的文化底蕴散发出它迷人的光辉。
目前有确凿证据显示,翡翠开采和使用的历史大约有400年左右,大约在明代的中晚期传入中国,在明代及清康熙文献中有制作成器的记载。至于翡翠最早进入清宫内廷的记录,玉器专家杨伯达认为是雍正十一年云南巡抚张允随进贡的贡品,当时依产地称为“永昌碧玉”。(按清宫玉料定色标准,凡绿色玉均称为碧玉)“永昌”与缅甸比邻,因此这里所说的“永昌碧玉”应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疑。而清宫档案中“翡翠”之名始见于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的《杂录档》,此条所记地方显吏为祝乾隆帝诞辰而送至圆明园的万寿贡,其中即有“翡翠瓶”一件。从这时开始,翡翠陈设便逐渐开始在清代宫廷中盛行。
老翡翠被国商检统统鉴定为处理翡翠;遍布全国的国商检门店再“对号入座”,斩钉截铁地把天然老翡翠鉴定成BC货;还有一部分专家教授们“亢奋地告诫”百姓到处都是 BC 货,不小心就要上当,血本无归!
翡翠多晶集合体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天然的孔隙、存在着薄弱的晶间空隙。但这些孔隙并不是贯通的,外加色料向里面浸染时,存在着类似机械密封的“迷宫”效应,染色液体越往里走,阻力越大,从而造成颜色浮于表面这样的效果。
被权 威检测机构否定的所谓老翠,恰恰有问题的不是检测机构,而是被检测的根本不是老翠,而是新仿的填充染色翡翠甚至是染色八三玉以及石英岩石和料器等。
清翡翠的特质就是三点,一是密度,或者叫比重,必须是3.31左右;二是硬度,摩氏硬度6.5到7以上;三是折光率,必须是1.66。清翡翠出自缅甸的雾露河,属于老坑,更有别于当代 开采的新坑翡翠,最 大不同,是它的主要成分是钠铝灰石,而不是新坑翡翠的钠铬灰石。
翡翠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价值主要取决于翡翠本身的质地和玉雕师的创作; 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籽料」、「山料」、「山流水」、「戈壁料」 四大要素;很多脑洞大开,注重创意和意境的作品反而更容易出彩,这也是今后翡翠雕行业的一个趋势。因此: 翡翠是没有品牌的,做品牌的本质,都是为了溢价,把翡翠本身的价格抬得更高后卖给你,获取更高利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