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幽默而又辛酸的古诗词,真情实感在其中,酸甜苦辣传千年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很多诗词写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有的诗词则是从生活出发,用幽默滑稽的笔触写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4首幽默而又辛酸的古诗词,真情实感在其中,酸甜苦辣传千年。赶紧收藏下来吧。
第1首:典却青衫供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躇。瓶中有醋堪浇菜, 囊底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 次第春风到草庐。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吕思诚。吕思诚担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等职,在元代算是功名赫赫。
不过,吕思诚在没有中举之前,日子过得非常凄凉,甚至也吃饭的钱也没有了。
于是乎,吕思诚也不顾读书人的颜面了,决定把自己的衣服拿去典当换米。吕思诚的妻子面有难色,认为这样做不够体面,有些丢人。
于是乎,吕思诚就专门写了一首诗,以此劝说妻子回心转意,安慰妻子耐心等待。
第一句的“青衫”,有的版本写作“春衫”,而意思大同小异,说的是读书人(少年人)的衣服,而不能理解为“青色的衣服”或者“春天的衣服”。
第二句“何必更踌躇”,开篇明义,说明吟诗的目的在于劝说妻子,希望妻子同意典当衣物来渡过难关。
而第三和第四句,语言风趣幽默,同时又有辛酸在内。
烧菜需要调料,而吕思诚说有醋就行了,就可以吃得很开心了。没有钱就别想着吃鱼了,吃米饭就万幸了。
这两句通过“堪”和“莫”这两个字,生动刻画了一种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寒酸样”,令人忍不住发笑,而又忍不住同情。
这两句说的虽然是“拿衣服换米”的眼前事,何尝不是吕思诚多日来和妻子艰苦度日的写照呢?
而第五和第六句,揭示了吕思诚之所以穷困潦倒的原因。吕思诚认为,世上虽然有“赚钱的捷径”,但许多事情却违背了道德良心,是他这个读书人无法认同的。
所以,吕思诚宁愿忍饥挨饿,也不会做“些子事”。因为,这是读书人的底线,是不能够有丝毫松动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吕思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一种令人感佩的伟大精神力量。这也是古代许多正直文人代代相传的美德。
我们当然可以嘲笑许多古代读书人是“书呆子”,是不通世务、没有情商的人。
然而,仔细想一想,我们却又忍不住敬佩这些可以坚守底线,依然拥有“良心”的读书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读书人,所谓的“礼仪典章”才不是完全骗人的假话,至少还有那么少数几个真正的信徒。
而最后两句,则是吕思诚的苦中作乐,更是吕思诚对妻子的安慰:“别看我们现在这样穷,但是我们经过了风霜,经过了严酷的日子,总会等到春风如意的日子。”
这两句诗,以意蕴来说,比较类似诗人雪莱《西风颂》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只不过,《西风颂》的感情比较激越,说话也是掷地有声。而吕思诚的生活比较困苦,他对于妻子的说话,似乎有些“自欺欺人”,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
但还是那句话,再怎么无可奈何,吕思诚都坚持着底线。而最终,吕思诚也终于中举,出人头地,给了妻子一个比较安逸的生活环境,算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后来,吕思诚还给妻子写了一首《寄内诗》,表达了对往日苦日子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自从上马苦思卿,一个穷家两手擎。少米无柴休懊恼,大男小女好看承。恩深夫妇情何极,道合君臣义更明。早晚太平归计道,连杯共饮话离情。”(自从上马苦思卿,一作自从上马苦思乡。)
第2首: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劳心走一遭。架上古诗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
古代苏州一带,有个读书人叫作“沈文卿”。他家里穷得叮当响,自己又没有考上功名,只能当个教书先生,混口饭吃而已。
有一天晚上,天气比较冷,沈文卿因为没钱而没有厚被子和厚衣服遮挡,冷得睡不着觉。
这时候,居然有一个小偷摸到了沈文卿的家里,窸窸窣窣,在屋子里找了个遍,也没有发现值钱的东西。
沈文卿早就发现了小偷,因为知道自家没有好东西,所以他一点也不着急。
过了一会儿,他才淡定说道:“寒舍承蒙梁上君子光顾,招呼不周,只能送上一首小诗。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劳心走一遭。架上古诗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
诗的意思很有趣,很幽默:“家里没有值钱货,只能让小偷白跑一趟。这样吧,案头上倒是有些书卷,还可以拿去给小偷的孩子读读书呢。”
小偷也是无语了,他只好礼貌一笑,转身而去。
而这首诗看上去幽默,实则表达了沈文卿内心的苦楚与辛酸。穷到这样的地步,真是令后人同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