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无奈的等待
无奈的等待
文/郭秀梅
最近一个时期,每当我路过大街上几个银行门口的时候,总会碰见一群群步履蹒跚,大约七十多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他们中间有些人甚或年龄已在八十岁之上。要问这群人急着要到银行干啥去?经过一番打听,噢!原来他们是要到银行去激活社保卡。
是的,这地方要实施老人退休金不再用折子发放,改由社保卡发放的形式了,随后便要老人就要在自动取款机里领取退休金。自动取款机又称ATM机,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意思是自动柜员机,因大部分功能用于取款,又称自动取款机。它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实现金融交易的自助服务,代替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
那天,正好我也没有紧要的事要办,为了弄个究竟,便随着鱼贯而入的人群进了一家银行。进了大门,自然是先扫绿码、戴口罩、消毒再抽顺序号,然后找空座位坐下等待叫号。还算幸运,当我刚刚落座,已经没有空位了。往后瞅了瞅,本以为他们前方有电视可看,可仔细看清楚了,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咨询台的背面。但见坐在座位上等待的老人足有20多位,而银行仅仅只有一个营业窗口敞开着。
这些老人索性一个个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有的打瞌睡、有的轻声聊着天、只有极少数的一两个人戴着眼镜在看手机。他们木然的坐着,无奈的、焦急的等待着,眼巴巴地瞅着那唯一向他们敞开的窗口。
正坐着,走进来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头,我便起身将座位让给他坐下,顺便站在旁边与几位老人攀谈起来。这位师傅说起银行卡、自助机器很有些伤脑筋。他说:“以前去银行存钱取钱,取多少都是在柜台取,我们也不用操作,窗口工作人员叫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也不用操更多的心。现在取1000元以下要到自动取款机去取,这就难为我们了。上了年纪视力不好,看不清自动取款机上的字,又不会操作,还害怕密码泄露,虽然也可以找工作人员帮忙,但总麻烦人家,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正说着来了位看上去有七十五、六岁的老太太,她看上去更是一脸踌躇,满心的不高兴。听到有人议论她便忙不迭的凑上前来,一口气倾倒出自己满肚子的苦水。“是的,不错,现在银行社保卡、手机银行是很便捷,操作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在话下,但对于老年人却有很多困难。无奈之下,老年人只好到银行排长队。同时,因账单字体小、看不懂存折上存钱取钱账单记录、不会输密码等一系列问题又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要不然对老年人实行两种办法,既实行发放社保卡又继续保留工资本那种形式,我也不知道这样行不行。”坐在后排的一位戴帽子的师傅也若有所思地插言到。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自主设备渐渐替代了人工服务,各类自助设备如自助取款机、车站自助购票机、充值话费自助机器、水电费自主机器等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给市民带来了便利。但这些自助服务设备,也给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带来了不少麻烦。老人从未接触过这东西不会用,即就是会用,年老眼花,也是有诸多不便。柜台又嫌人太多太麻烦,一般都是要他们去取款机自己取。
我毕竟不是来银行办事的,约莫快轮到我的抽号时,便找了个借口,将抽号让给了那个80岁左右的老师傅,便快步离开了银行。
在回家的路上,同一位看似老干部的老人谈及此事,对此他更是深有体会。老人讲:他今年78岁,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金。一谈到去银行存钱取钱,他显得很是无奈,露出一脸苦笑。原来,他刚去银行存钱的时候不会操作,都是靠银行服务人员的帮助,一会儿要刷身份证,一会儿要刷银行卡,一会儿要等验证码,输入验证码还要设置密码,每次按键的时候就感觉跟踩地雷一样,生怕出错,好不容易开了户把钱存进去,老人早已有点晕头转向了。
把钱存了之后,老人又开始担心,以前是一本存折,有多少钱都清清楚楚写在上面,现在只有一张卡,他总是有点不放心,在服务人员耐心解释之下才把心放下来。还有就是老忘记密码,刚开户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把密码记在一张纸上,每次存钱取钱的时候都带上,后来纸丢了,密码忘了,又得重新设置密码。
说到缴纳话费水电费,老人一肚子苦水。以前的时候,缴费很方便,缴话费直接去离家几步路的营业厅,缴水电费直接在小区交钱就行。但现在总觉得不适应,搬家后,营业厅离小区很远,交话费不方便;自助缴费机不会用,交了几次,也就不再去了。出于无奈,电费、水费等缴费也只能托付给儿女们了,名副其实的算是退居二线了。
通过这番明察暗访,实地考察,与众多老人们贴心交谈,以及所见所闻,深深地感到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全面关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极大优越性。同时也目睹了,诸如老年人使用磁卡所带来的麻烦,这样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以及老年人的人数递增,一系列关乎老年人的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简直使人没有思考的余地。为此,我们热切地呼吁全社会,时不我待,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在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下,关心、关注老年人问题。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使老年人乐享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
2020年10月29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郭秀梅,1953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具及教具、学生教、玩具的设计工作。撰写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获奖5篇。现已退休,兴趣广泛,喜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