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生倒计时 | No.50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
图片来源网络
实习医生倒计时第50周: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一年的实习,会有24次的离别。请记住那句“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第三个夜班
实习小组是七人,正好安排每个人一周值一次班,第三周是我的第三次夜班。
值班的管理模式是实行三班制:病房里直面病人的是一班老师,二班多是主治医生或者住院总医生,三班是主任。一班在一线处理,处理不了的就叫上级,一直到三班。
我资历是最低的,能力越小,责任越小。
周一我值班,白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5点,只有两名新病人入院。但5点后的值班时间,却新收了两名新病人。
从入院病人数的角度来说,值班医生的工作压力突然大了很多。也难怪二班老师建议我下次妇科实习的时候,换个班头,避免和她搭档。
身为产科的实习生,老师都很照顾我们。晚上来急诊,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把我们从梦乡中叫醒。于是,一觉醒来,本以为夜无殊,结果老师一宿没睡。这样的故事在我第三次值班前的两天都反复的上演。
虽说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爱护,但是在情绪最高涨的时候,不体会这种令人窒息的操作,真的挺可惜。
周一下班后,鼓起勇气将写有手机号码的纸条给了一班老师“奶奶”。这顿操作颇有点像给喜欢的女生留电话一样,人生第一次给别人留号码居然会是在这种场景下。果真喜欢一件事情后,会促使人做很多以前不会做的事情。
最后,除了临下班前来的两位新病人,我还是一觉睡到了天亮,夜无殊。
三周的产科实习
三周的产科实习生活具体是怎样的呢?
值夜班三次,跟门诊一次,看手术一次……
零次的产科检查,十次的胎心监护,三次的换药操作……
听了N多的胎心,量了N多的血压,测了N次的毛糖……
……
夹杂了执业医生第一阶段考试的三周,这样的生活真的挺让人兴奋。但若是真的没有遗憾,也是不可能。
在产科的时候没有能够好好地静下心来看妇产科的课本;
NCCN的指南没有继续坚持阅读下去;
坚持了三个月游泳习惯被打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恢复;
……
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课本上的内容掌握得还不扎实,比如产检OGTT试验的正常范围值忘了;
各种药物的作用以及机制都忘得差不多;
急诊情况下自己可能会和“傻子”一样;
……
出科整理的时候,整理这三周自己床位上的病人,发现床位上的人工流产的居多:
有未婚的,有结了婚的,也有结了婚又离了婚的 ;有的是由于身体情况的客观原因,有的是个人的主观原因。
医学不只是救人,而是让人更好地活下去。
频繁被打断的职业
三周的产科生活让我又悟出了一个道理:医生可能是个常常被打断的职业,尤其在病房中。
写着病史,极有可能一通电话又得让自己处理其它的事情;
病史写到一半,胎心监护检查结束,又需要自己放下正在操作的事情去处理;
更别提带教老师常常被同学们的问题打断工作进度;
……
常被打断的状态下,“心流”体验自然会很差。
如何衔接之前的工作,其实是个蛮需要技巧的工作。我不止一次忙着忙着便将之前做到一半的事情给忘记。这个问题的克服,或许真的需要慢慢经历,然后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不过医院是一个冗余的系统,大家的联系不是点对点的单线联系,而是面对面的多线。
比如测毛糖,白板上会写测毛糖的具体事宜;自己的工作小本子会记下具体的细节;同组的同学会细心地提醒;护士老师会打电话督促……一件测毛糖就有这么多的联系,联系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即便是常常被打断的状态。
什么是团队?就是你突然意识到忘了某事的时候,你的队友和你说,他已经处理好。团队也是帮助我们抵抗“被打断状态”的法宝。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越长大越发现自己是那种念旧的人,不轻易开启一场关系,但开启后就会恋恋不舍。
一年的实习经历24个科室,24次的离别,想想到令人难受。
是时候,去描摹实习旅途中那些捎带我们一路的师长。
虽然病房分前组与后组,同学们也分为前组与后组。但带教的三名住院医师青青姐、方方姐与月如姐对我们都是一视同仁,我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其中的任何一位解答。
我管理的所有床位都是青青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青青姐算的上是我的顶头上司。三位老师中,青青姐最man,喝水的杯子都是那种1.2L大容量;不拘细节,垃圾桶满到溢出来,连上级医生都看不下去,青青姐和我们依旧在办公室办公;主动打扫办公室桌子,给我们舒适办公环境的也是青青姐。
方方姐和月如姐就是那种很温柔的小姐姐类型。真的看不出方方姐是有娃的人,一直觉得方方姐应该就比我们大不了几岁,还是同时代的人,结果人家已经是孩子他妈,不过依旧是我们的方方姐。
月如姐可没有《仙剑》中林月如的泼辣,真的是温柔。某最最难伺候的孕妇主动要我们的月如姐给她做产科检查,只因为月如姐温柔。
三位小姐姐都很温柔,对同学们也特别好。实习小白磕磕碰碰总会犯些错误,她们总会包容我们的错误,然后帮助我们提升自己。虽然她们偶尔也会抱怨,但是总会以十分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工作。
一班除了三位小姐姐,还有“大爷”、“奶奶”和“馒老师”。
大爷依旧是你大爷,大爷的开场便带给了我一个“宫外孕”急诊的礼物。第一次值夜班便遇到这遭事,真的是相当磨练人。
让我拉心电图,结果没有给我开医嘱,大爷真的是在考验我;
让我早晨独自一人去重症监护室听胎心,大爷真的是在考验我;
让我去借没有听过和见过的“后穹窿穿刺包”,大爷真的是在考验我;
……
不过和大爷值班,压力大归大,但成长也是挺快的。仔细看大爷嘛,体胖个不高,眼睛不大,有些“蠢萌”的感觉,挺可爱的。
“奶奶”是一个长发女子,也不知道这昵称的来源。妇科支援产科的一班老师。想想两周我还会回到妇科二病区,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馒老师是个网红,但我对网红不感兴趣。不过老师的皮肤确实挺白的,挺有书生气。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沈老师那样,壮壮的北方糙汉子的风气。
对了,第三周来了个“赵副总”,也是风一样的女子,语速有些快,脑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嫌弃”我的二班老师是一个风格。
焦妈和晓健姐都带过我看手术。
焦妈带我去的是六舍的日间手术室,虽然没有手术操作。但是做了些巡回护士的职责工作还是挺有成就感:无影灯的开关、包被式手术服的系扣……
感受了一波宫腔镜的操作。手术结束后觉得,如果能解决往子宫注射甘露醇所带来的气泡移动对内窥镜视野的影响,应该会很好地改善医生的操作体验吧
晓健姐带我看的是B超引导下的刮宫术,我始终不敢离手术台很近,怕影响台上医生的操作。晓健姐朝我挥了挥手,我以为是让我远离避嫌,结果是我理解错。胆小的我算是被晓健姐记住了。
晓健姐的口头禅“同学怎么还没有走”、“同学怎么还不去睡”“、同学没事去过周末吧”。有这样的产科老总,真的好不想出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