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专家课堂 悟习作之道
作者十堰市阳光小学饶俊主任
首届全国真快乐作文研讨活动10月25日在湖北十堰慧海国际学校圆满结束。此次活动由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十堰市张湾区教体局联合主办,人大副主任李主任,教体局韩局长,教研室主任熊家斌等领导参加活动并讲话。活动在湖北十堰市张湾区教体局和慧海国际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圆满结束。参会名师发来活动点评,特刊发并与诸位分享。
真快乐作文示范课
真快乐作文示范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有幸在慧海国际学校参加了全国“真快乐作文”教学研讨活动,非常感谢“真快乐作文”专家团队和张湾区教研中心为我们提供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任务应该是依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积累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但是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常常谈“写”色变,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每次作文,师生都仿佛在喝中药,苦不堪言。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悦,让学生不再怕写?今天上午的四节示范课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一、情境铺路重体验 。几节课上,老师都能够积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沉浸其中。第一节通过玩魔术的情境导入,第二节创设考试的情境导入,第三节的查字典比赛的情境导入,第四节读例文的语言情境导入,都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同时,情境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在情境中读写,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让学生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文字,形成一种能力。二、搭建支架探秘诀 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搭建多种形式的习作支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实现了层级指导。 1.有效运用教材例文:第一节课,张老师以《穷人》这篇课文中的心理描写为引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发现人物的心理可以写自己、写他人、写后果、写幻觉多个方面,梳理出多角度进行心理描写的方法。第三节课老师也广泛地收集了教材中的精彩片段,并从每个片段中总结出一种写法:如从《穷人》中学用环境、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烘托心理、从《詹天佑》、《一夜的工作》中学不同人称的直接描写,从《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学通过联想、想象展现心理等方法,真正做到了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2.合理选用学生范文:第一节课老师选用学生佳作《考试》片段,引导学生勾连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从幻觉的角度写可以添加提示语“我好像看到”“我仿佛听到”,把抽象的方法具体化。第四节课老师运用了学生习作例文,通过两个片段的对比,梳理出“假言因果”的方法,并细化为正面举例,反面分析;反面举例,正面分析的例子,随之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可以说是边学边写,边教边写。
3.适时出示教师下水文:第一节课中老师把学生最开始的一句话心理描写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扩展开来,出示老师修改后的下水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秘诀,进而自己对照例文进行修改,完成第一次片段练习,很好地体现了支架的功能,让教和学都有了抓手。三、一课一得促生长 第一节课老师创设情境之后,让学生先动笔写。通过交流,发现学生不能写具体,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训练点,由少数至全体,把写具体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结合梳理出来的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在魔术前、魔术后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运用,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也看到了学生从“写不长”到模仿运用,再到创造性写作的拔节生长的过程。最后一节课,老师紧紧抓住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在例文的对比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密码,即“典型事例+论证过程+总结论点”,为学生提供概念支架。最后,以“贵在坚持”为中心论点,让学生扩展开去,写一个议论文片段。通过分享,我们发现学生选取的事例不尽相同,但都用上了“因果法”,体现了“一课一得”。 几节课例带给了我们许多前沿的理念,也引发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如:怎样让习作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有针对性?怎样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转化为能力,写出真情实感?同样是心理描写,如何体现不同年段的层次梯度?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评价?问题即课题,这些疑惑也正是我们后期作文教学研究的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和习作就像是两条腿走路,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愿和大家一起行走在习作教学的成长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