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篆刻学》:印纽

现代,篆刻意义下的印章,从印章实物来考察,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两类:1、素章;2、带纽的印章。一般情况下,有纽的印章价格较为昂贵(大致是无纽素章价格的一倍)。本文主要介绍印纽的种类。
(带龙、凤纽的印材)
严格意义来说,“印纽”不属于《篆刻学》范畴,它虽然也参与印章的整体审美,但印纽部分的创作多不是篆刻人来完成,而多由雕刻艺人提前完成的,因此,李刚田和马士达先生所创作的新版《篆刻学》就把这部分内容剔除出来了,但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却罗列甚细,因此我们仍作简单介绍,供爱好者了解。
(《篆刻学》里的印纽章节)
印纽的主要意义是装饰美化。依照原文,我们来读一下:印章有印纽,就像器物有盖子,石碑有碑额,浮屠(就是佛塔)有塔尖,也像榭台屋宇的屋顶有顶脊鸱甍(读méng,就是屋脊)。它们的形制虽然不同,但作用都是为了装整修饰。
印纽的种类,可以分类器具及禽兽虫鱼等若干种。我们可以照搬图例:
(各种印纽之一)
如图所列,有龙纽、凤纽、虎纽、螭纽、蛇纽、橐驼纽、辟邪纽、龟纽等禽兽虫鱼纽类,也有纯几何体的台纽、二、三层台的就是二、三台纽。
(各种印纽之二)
这一张图所列的印纽相对好认,有个亭子形状的就是亭纽,有个桥状的就是桥纽(注意跟瓦纽的区别),佩有小环的,就是环纽,像伸长的鼻子的就是鼻纽,上部直直愣愣的,就是直纽,如瓦片一样的,就叫瓦纽,像倒扣的粮食斗的,就叫覆斗纽,像篮子、水壶等器物上面提梁的,就叫提梁纽。
相对来说,夏商周三代(其实,现在还认为夏代无玺,甚至夏代是否存在还存疑问)古玺多为坛纽、台纽及螭、虎纽等,到了秦汉,官印的印纽则按等级区别,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私印并无定制,全凭印主个人爱好。
汉代还出现有盘龙纽,两面均作盘龙形状,有泉(就是钱币)纽,两面皆泉范,如图:
(盘龙纽和泉纽)
泉纽的种类较为丰富,有两面围列小五铢泉,中间标以吉语的,有两面环列小篆者,当然也有简简单单的圆形方孔者,这一类印,印很小,纽倍大于印,有时纽有印面的几倍大。
(不同式样的泉纽)
邓先生还罗列了一大批清代有名的制纽艺人的名字,比如周彬(字尚均)、杨璿(读xuán,意同“璇”,不要读作瑞音,字玉璇)是康熙年间的艺人;雍正年间,有名奕天、名鉴的艺人,姓氏已不可考;嘉庆道光年间,有王定(字文安)、蒋列卿、及其弟子张日吕(字鹤千)、沈松年(字季申)、杨褎(读xiù,同“袖”,字圣荣)、张溶(字镜心,号石泉)、徐汉、马文等;到光绪年间,有林茂玉、林元珠等,都以制纽闻名。
我们把这些名匠名字及字号年代录下来,便于见到好的印纽时评估价值。如邓先生所言:“杨制今邈不可见,周制亦如凤毛麟角,仅王文安、张鹤行手迹偶有所见,得者亦珍同珙璧。”这些大匠人的作品,如今都是珍品了。当然,也有一些匠人的作品,虽然不勒工名,也同样是珍品。
(吉羊兽纽)
但制纽有个原则,珍贵的石料,一般不刻纽,因为会伤及石材,如果实在不得已,比如石料有瑕疵,制纽艺人巧夺天工,制纽掩盖瑕疵,好的制纽艺人,因材而施,决不滥制。
现在有的制纽庸碌的工匠,拿到石料,不加细细审视,信手便制,是块石料就拿来制纽,邓先生的话很形象,“石乃抱泣”,石头们都要抱在一起哭泣了。
制纽的精工,还有云纽和锦袱两种,施于圆顶方顶之印最合适,石印有方圆顶的,因佳石不遇良工,不忍多耗石料,而只能得到普通的印纽,顶圆者,因其势雕成峰峦的样子,用云形断之,方形的,薄刻方袱,四边分垂印之四面,袱的表面,镂成文锦样子。
(简单的云纽石材)
这段话,邓先生只是举例,实际上,现在的的印纽,千变万化,精工叠出,我们经常在网上见到各式各样的依石材之势,制成妙纽的作品。
(依石顶样式而饰的印纽)
再有,就是薄意了。所谓的薄意,就是在无纽印的四面,薄薄刻出一幅画意,可以刻人物、山水、亭榭、云月、花鸟、虫鱼之类的,比如:
(薄意印石)
邓先生认为这是云峦方锦的变格,确实如此,雕纽可不就是依势而为吗,比如有坑有洞的石料,有裂痕的石料,有含有石格的石料,有红、绿、黄、白、青、赭、黝、黑相间为斑纹者,各因其巧,施以雕镂,掩其疵累。
动手刻纽也有原则,就是邓先生所说:“宜简不宜繁,简而有韵,不落凡俗,繁则过于装点,近穿凿矣。”
此前的这些,是前两章的内容,从下一篇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篆刻的派别(实际上就是说近代篆刻史)。
(0)

相关推荐

  • 田志顺:简谈陶瓷印制作

    陶瓷印,中国传统印章的一个种类,更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相对于纯天然石材(如寿山石.青田石等)为载体的传统印章而言,陶瓷印以瓷土为原料,完全由人工制作而成,其印章纽体及独特的治印方法,为当代新兴的印章 ...

  • 细读《篆刻学》:“印文”的统一与篆刻实务中字典的选择

    <篆刻学>全书的最后,下编的第五节,邓散木先生归纳了几条"賸言",賸,同"剩",余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是没有办法归入前文的各种杂项内容,但 ...

  • 细读《篆刻学》:如何选择性地临摹古印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读章法部分的"临古"部分,这是邓散木先生所谓的第一种章法分类. (临古章节) 学篆刻必须临印,尤其以临摹古印最为重要.但邓先生的话也有道理 ...

  • 细读《篆刻学》:古人的成语印

    接着读邓先生的<篆刻学>,说说成语印. 这里的成语,并不是指后世所说的"成语"入印.后世所说的"成语",指的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一般意义下的成语 ...

  • 细读《篆刻学》:吉语印

    今天内容不多,就只说吉语印. 吉语印并不复杂,就是把吉祥话刻成印,比如祈祷财富.祈祷健康.祈祷禄位.祈祷平安.祈祷顺利等.有关吉语印,邓散木先生讲得也不复杂,就是举例子. (<篆刻学>有关 ...

  • 细读《篆刻学》:史上那些有名的收藏鉴赏印

    这次我们介绍"收藏鉴赏印".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把它们列为私印分类的第九类,如图: (<篆刻学>书影) 收藏鉴赏印,兴起于唐代,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古人的“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古人的私印,除了姓名字号印外,还有很多种,今天再介绍另外两种: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先说书简印 所谓的书简印,就是古人们在写完书简之后,加盖在书简上的私印.那时的书简,其实就是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古人的“个人签名”

    我们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这次我们集中说说"署押印": (邓散木<篆刻学>署押印部分书影) 署押印应当起源于古人的花式签名,为了显示承诺或信誉.权威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朱白相间印”及其对姓名章创作的启发

    古代的匠人是深具审美理想的,这充分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印章里.比如,在汉印里就有半朱半白的印章,也有朱白相间的印章,这打破了印章非朱即白的审美样式,使印章之美大幅度地丰富起来. 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 ...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表字印、多面印

    关于这邓先生这几章的标题,分类并不严谨,因为分类标准不统一,"字印"指的是印面内容,多面印指的是印面结构形式,这样分类,很乱,但为了保持原著面目,我们仍按先生的旧标题顺序来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