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从牛家庄路过
01
今天是2021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夜,也是世界勤俭日。明天就是11月了。这一年,就剩下两个月了。
昨天是金庸去世三周年纪念日。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的纪念,最有特色的是六神磊磊,他找了个同道中人,分别朗诵金庸作品的段落,加上几位朗诵者,都是网络名人,像六神磊磊本人,是以写《六神磊磊读金庸》封神的,像张佳玮,像王怜花,都是吃过金庸饭的。所以,这个视频很受欢迎。
在众多的留言里,最受欢迎的是这句话:
全世界都从牛家庄路过。
牛家庄是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开篇里,郭啸天、杨铁心两家居住的村落。丘处机路过这个村庄,给两家即将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意思是不忘靖康之耻。
故事由此开始。换句话说,这个村落,是金庸武侠世界,或者金庸武侠宇宙的起点,就像伊甸园是圣经世界的起点一样。
其实,这个村落,也是中国村落的象征,或者说中文世界的象征。
所以,网络上才有那个著名的段子:
如果丘处机不路过牛家庄:
1、假如当时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那么,秘密跟踪他的那些金兵就不会死在郭,杨二人的院子里,同样,完颜洪烈也不会见到包惜弱而对她念念不忘。
2、那些金兵不会死在丘处机手里,而郭,杨两家以后不会受到牵连。
3、郭,杨两家不受波及,李萍不会流亡大漠,郭靖和杨康将会平平安安出生在牛家村。江南七怪自然也不会前往大漠。
4、而要是没有郭靖和七怪相助,铁木真就会死在扎木合他们手里,蒙古各部也就不能统一。
5、蒙古不能统一,也就不会有什么西征。火药就不会传入欧洲。
6、没有火药,铁甲士在欧洲的统治就不会动摇。因此,黑暗的中世纪将延长一千年,也就没有文艺复兴。
7、没有了文艺复兴,自然也没有大航海。北美洲将始终是游牧的印第安人的家园。
8、同样,西班牙人不会将铁炮传入 日本 。长筱会战是武田方面获胜,日本战国时代将一直持续不能统一。
9、在另一国度,完颜洪烈没有包惜弱,只能全力参加权力斗争。金国因此会内乱。
10、没有蒙古,金国又内乱,因此,宋不但不会灭亡,反而会统一。宋朝注重商贸,因此,资本主义萌芽将在 中国 出现。
11、如果发展到今天,中国将是最发达的国家,远远领先于日本,西班牙,西欧,美洲。
12、今天的金融危机也就不会出现!
所有的一切,都怪丘处机,你说你一道士,没事干嘛路过什么牛家村嘛?!
这个版本,是我在网络上找到的2017年的版本,所以只是到了金融危机。不知道群众中有无穷的智慧,会不会把现在的新冠疫情貌似合理地编排上去。
02
我正儿八经读金庸,应该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第一部,应该就是《射雕》,这可能也和电视剧开始普及有关,我记得当时我们家的电视机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电压不稳,为了看射雕,要用两台甚至三台稳压器,把电压调高,左邻右舍围坐在我们家的院子里,看电视。
所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电视剧让人们的生活进入了电子时代,但人的精神未必进入电子时代。
大学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烧鸡是狂热的金庸武侠爱好者,他很少去上课,每天背着个黄挎包,去解放桥的书摊去租书,回来躺在宿舍的床上,就开始读。他可能是读遍了当时世面上所有的金庸或者类金庸的所有作品。
他人邋遢,没有人愿意和一起住宿舍。他就搬到靠近洗手间水房的一个没有人住的房间,和一位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但在老师中混得不屌造的老师的爸爸,住在一起。这个混得不屌造的老师,是工农兵大学生出身,讲课风趣幽默,一肚子俏皮话和不合时宜的牢骚。他的农村老爹来投靠他,但城里的儿媳妇不愿意老头和他们住一起。嫌老头儿脏。老师又没有能力搞房子,就和烧鸡住一屋。
那屋潮湿,一老一少两个人邋遢,烧鸡的被子好像从来没晒过,以至于他身上出现霉点,跑医院去看医生,医生说,你这是褥疮啊。
烧鸡虽然不上课,但每次考试,都是稳稳过关。堪称神人。他现在在济南一所学校当初中语文老师。
03
我正式读金庸,读得最多的,是《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最近这些年,基本上把他的作品买齐了。
倚天屠龙记,最难忘的是宝文堂本,里面的后记:
《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
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是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主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至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
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张无忌半个条件也没有。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
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
所以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虽然,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
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一九七七.三
这个后记,有不同的版本,我印象最深的是宝文堂的版本,就是从这个版本里,我读到了两点:
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金庸所谓不明白的,是他后来的情变婚变,他的大儿子査传侠在美国的自杀。
其实,金庸不明白的,还有更多,比如,他的父亲的死。
04
我昨天看了很多金庸影视作品的混剪,听了很多影视作品里的歌曲,心里有个感慨:
金庸做的梦,是冷兵器时代的书剑梦。
其实,这份感慨,由来已久。
我曾经多次说过,金庸是旧书生。做的是旧梦。所以,他的武侠宇宙,都是忠君爱国。他自己也是如此。
所以,尽管他住在香港,后来甚至到牛津去读历史博士,但他终其一生,都是旧知识分子。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是建立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点上,这是他无法超越时代的根本病症。所以他后来回大陆,邓小平接见他,说起他的父亲被杀,他说算了。
算了,就是他接受历史的周期律,接受历史的循回往复。
从这个意义来说,换个说法,如果全世界都不路过牛家庄呢?
——我们住在桃花源里,你们干嘛要来打扰我们的千古一梦呢?陶渊明是如此,大清帝国也是如此,现在有的人,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吗?
身处变幻的时代,在文化冲击最激烈的香港,北望神州,金庸祭起的是打狗棍,是刀枪剑戟,是九阳神功,是隔音入密。
从牛家庄,到剑桥,路漫漫。人可以进入电子时代,但精神呢,还停留在牛家庄。
这就是我们的国民精神,千古传承,万世一系。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
05
昨天读到河森堡的一段文字,这可能是最近几天来,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段话:
最近一年多,我越发有个执念,就是坚持产出成人向的内容。
这里的成人向内容与色情淫秽无涉,而是指的是那些契合成年人思维习惯的内容,要想说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先从反面说说它不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现在互联网平台内容有个明显趋势,即少儿向,这是成人向的反面,所谓的少儿向概括来说,就是那些简单、直白、光滑、柔软、可爱、激动的内容,是那些“太好哭了”和“笑不活了”的接力,是那些“反转了”和“又反转了”的轻断,是那些需要配上流行音乐尴尬煽情的短视频新闻,还有那些“宝宝心里苦”和“这个吃起来好凉凉”的叠词,当然还有500字文章下的“太长不看”。
别误会,我并没有觉得这些少儿化的内容有什么原罪,在精神松弛的时候,我也偶尔会有类似的表达,很多成年网友选择少儿化的表达也仅仅是出于玩笑,真正让我忧虑的是,我见到部分成年人因为长期浸泡在这些内容中,已经在精神上被重新塑造,如果一些成年人长期消费和生产少儿向的内容,那他们的精神就真的可能趋向少儿。
咱有一说一,少儿向的世界观是非常爽的,眼前一切的是非曲直都那么清晰明了,都那么激动人心,那些甜美可爱又毛茸茸的事物俯仰皆是,大脑只要品味充沛跌宕的情绪即可,至于演绎逻辑和体察事物的幽微曲折,那会让人疲劳困惑,这份责任大可交给别人,自己需要做的仅仅是翘起二郎腿并等待结论,许知远老师和施展老师在一次对谈中都表示,现在的年轻读者和在校青年身上有个非常明显的迹象,就是提问能力的衰退,这些青年似乎搞不清别人言论的重点是什么,在我看来,连问题都问不出来恰恰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等待结论,是心智少儿化的表现之一。
少儿化的一切都很美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被其塑造的成年人并不会因此就得到世界的宽容,因为如果你看起来像是个成年人,那世界就会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你,你15岁的时候搞砸了,旁人会拍拍你肩膀说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等你35岁搞砸了,HR会拍拍你肩膀让你把工牌交了,你15岁的时候满嘴跑火车,旁人会说年轻人思维就是活跃,你35岁频频口出暴论,老板同事就会觉得你不值得信赖。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不停地付出代价,如果我们主观上选择成长,那么我们至少还可以将主动权握在手里,有选择有准备地放弃些什么,但如果我们在主观上拒绝成长,那些被推迟而又逃避不过的代价将不断地累积势能,最后决堤将你冲垮,彼得森教授的那个比喻好,时间会先品尝你的一部分,并爱上你的味道,最后将你整个吞下肚子,这是从未有人能逃过的宿命。
选择消费并生产成人向的内容,就是选择直面阴郁、幽微、复杂、粗粝的世界,就是主动磨平现实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落差,就是主动承担逃避不过的麻烦和苦涩,这个选择很辛苦,一点也不让人喜欢,唯一的好处就是当狰狞的现实走到你面前时,你早已在精神上适应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by河森堡
我的一位小朋友,说过这样一段话,那么多公众号,每一个都想从你这儿掏走点什么,只有瞎爷的公众号,总能给我点儿什么。
瞎爷读书群里,有位读者朋友也这样说:
太多的人想借你的脑袋跑马圈地,让你困在那里,像掩着眼的驴拉磨一样,不知疲倦,不明所以的干活。
我倒是想起来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06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在拉黑一些人。
为什么要拉黑?有三种人。
一种是关注了你,就是来骂你的。他,或者她,小粉红之类,不知道怎么看到了你的一篇文章,不合他的观点,来了就骂。骂完就走。
我是每次看见这样的,立即拉黑。世界那么大,你没有在我的地盘存在的必要。
第二种,是有极端道德洁癖的人,你不能接广告,你不能谈钱。这些人,从来都是白嫖,留言无数,但从来都是一个子儿都不会掏的人。
第三种,是自己人格分裂,却指责别人人格分裂的人。这些人,不知道变通,读了一点儿书,就守着自己的井,听不得别的蛤蟆叫。
大家都是蛤蟆,都是自己观念的井底之蛙,但总有些井,洞口更大,有更多的天光照进来。
微博上,有人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他的观点,我基本上是赞同的:
近一两年以来,我个人认为整个互联网环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我愿意称之为“所有人践踏所有人”,点开一条热搜,你可以看到每条火热的微博底下几乎都有人在吵架,吵架的理由五花八门,观点,偶像,乃至地域,性别,一切都能成为吵起来的理由。这除了跟有些人别有用心的推动以外,也跟整个互联网载体的简短化有关。
成人“幼儿化”的概念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并非因为二者的大脑的根本性差异,很大原因是孩子对信息的摄取少,处理速度慢,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天真简单。
而在短内容如此泛滥的时代,人们的信息摄取能力极速退化,如果你每天只看15秒的视频,140字以下的文字的话,那么其实你的信息摄取能力并不比小学生强,甚至还弱。
而在简单的思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被简单的判断为“敌”和“友”,中间区域太过复杂,在二元世界里是不允许存在灰色地带的。所以,互联网几乎变成了黑暗森林,人们互相辨别出敌友,然后互相开喷或者同仇敌忾。
你说要是敌友无法判定该怎么办呢?有的是办法。法国名相黎塞留曾经说过一句话——“给我世界上最诚实的人写出的六行字,我能从中找到绞死他的理由”。只要你想,你可以从任何人身上找到敌人的特质。
而那些“露怯”的人,被所有人看到了“敌人特质”的人,会被迅速集火,群起而攻之。所以,我们不断的看到一场又一场网暴的发生。在众暴寡的过程中,大众是道德完人,是完美无缺的,如同宗教裁判所般审判每个露怯的人。每个网暴的人都享受着践踏他人的快感,并且并不担心下一个被践踏的人会是自己。在不断的网暴他人中,大众赢麻了。
而更容易“露怯”的人则必须谨言慎行,甚至万马齐喑,如同在黑暗森林里不能暴露坐标一样,生怕下一个被盯上的人是自己。所以大家看,现在的明星比过去话少多了。
《1984》里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知道你们肯定是错的。我不知道理想的互联网环境是什么样的,但这种戾气极重,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互相以最恶毒的话语互相攻击的环境,一定是错的。
07
活在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庸众是可怜的。
因为现在是比热兵器时代更先进的核兵器时代。靠着电视剧里放大的打打杀杀,是救不了牛家庄的。
与其全世界都从牛家庄路过,不如牛家庄路过全世界。
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瞎爷导读课》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