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秦始皇不得不修筑长城的匈奴,现在成了哪个民族?说来很难信 2024-08-04 11:37:09 字数:2422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采薇》中的名句,讲的是一个士兵少年时便戎守边境,直到年老时回家的那种悲伤,而之所以那么悲伤,则是因为“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因为猃狁的缘故,有家就相当于没有家,收拾好行李却无法启程。《诗经》是孔子收集的一些周朝人们的民间歌曲,可见当时猃狁是让周人非常困惑的,而猃狁又称为犬戎,就是后来匈奴的旧称。在周朝的时候,猃狁让周人不得不去边境戎守,甚至还一度攻破西周首都镐京,导致西周灭亡,让中原王朝进入了东周时期。春秋时期,猃狁也就是匈奴一族成为秦国的强敌,让秦国不得不屯重兵在北部以防匈奴南犯。到战国时期,新诞生的赵国多次被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侵扰,赵武灵王因此开展了向游牧民族学习的胡服骑射,军队战斗力大增,一举赶跑了林胡、楼烦,那两支人马向更北处迁移,融入到了匈奴之中,赵国开始与匈奴接壤。此时中原内战不休,匈奴常有窥伺之意,十万精兵屯驻边境,赵国使大将李牧率十万大军驻守,李牧在 这样过了十年,已经在城中待得不耐烦的赵军们纷纷请求一战,而匈奴们则认为赵人不敢一战,已经失去戒备心理变得松懈下来,这个时候李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搞了一个突然袭击,让匈奴损失惨重,从此匈奴十多年不敢南犯。秦朝建立的时候,匈奴渐渐又缓过气来,侵占了秦朝的很多地方,其中包括本属于秦国的陇西河套地区,以及原本属于赵国的边境州郡,直接威胁到了秦朝首都咸阳的安危。 秦始皇那可以说得上是“天字号第一狠人”,谁让自己吃亏那就要灭掉对方国家的主,吃了这样大亏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派遣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先是收复了河套地区,并且在匈奴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阴山以及贺兰山,让匈奴后退七百余里。不过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天然善骑射,有着非常强大的机动能力,若是大军撤走以后,他们想要再攻进来是非常容易的,因此秦始皇命令蒙恬的三十万大军一直在那里驻守,但这样子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大军的消耗实在太多了,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呢?在匈奴的强大压力下,秦始皇也被逼得不得不采取了守势,让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带领着百万民夫修筑成了长城,以此来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强盛一时但却二世而亡,十多年后就进入了秦朝末年的楚汉争霸,匈奴渐渐又缓过气来了,尤其是他们还出现了一个统一整个北方的冒顿单于,让匈奴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盛,地盘从阴山到贝加尔湖,从辽河到葱岭,有着三十多万精锐的骑射手,让刘邦都吃了大亏,差点就永远地留在了白登。 那是汉朝建国未久的事情,刘邦在前200年率领32万大军征匈奴,前期节节胜利,渐渐开始飘了,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刘邦率领精锐的先头部队抛下大军独自深入追击到白登,结果被冒顿单于率领40万大军围在了白登山上,整整围了七天七夜,眼看粮食都没了,再玩下去就完了,因此才去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让冒顿将他们给放了出去。自那以后,汉朝在很长时间里在对匈奴的外交政策上,一直都是采取“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期,有了多年和平休养生息的财富积蓄,有了卫青、霍去病那样的绝世名将,才一改当年方针,将匈奴给打得抱头鼠窜,收复河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灭掉匈奴十多万人马,还有十多万匈奴人向汉投降,匈奴就此由盛转衰,被迫不停地向更北方、更西方迁移。在失去了大量地盘的情况下,匈奴本身的内部矛盾也更为严重,出现了种种内讧,其中失败的一方要么被清洗,要么投降汉朝,匈奴实力越发降低。尤其到46年的时候,匈奴境内发生天灾,人畜死亡大半,民心不定,到48年就有匈奴贵族率领四万人归降汉朝,这些匈奴人被称为南匈奴,而留在大漠的则是北匈奴,他们依然在大漠上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草原上的生活很艰苦,北匈奴过得很难受,于是隔三岔五地就劫掠一番汉朝边境,这个时候已经是东汉了。东汉一方面让南匈奴去打北匈奴,同时发出外交辞令,让更北方的鲜卑等游牧民族也去打北匈奴,同时自己还派出大将率领大军不时攻打北匈奴,北匈奴的民众日子过得很苦,短短两三年里就有八十多批人归降汉朝,每一批的人数从几百到数千不止。89年,东汉大将窦宪、耿秉率军猛攻北匈奴,俘杀一万三千多人,北匈奴二十多万人归降,到91年的时候,北匈奴已经往西边撤退到了西域以西,到160年的时候更有一支族人撤退到了“去长安万二千里”的康居,也就是现在中亚的部分地区。那些不停西迁的北匈奴人融合了其他多个民族,被很多欧洲的学者称为“匈人”,他们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壮大以后,在4世纪时击败黑海附近的阿兰人和哥特人,就此进入欧洲,并且横扫欧洲,在那里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他们的领袖阿提拉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意为上帝派来惩罚自己的人。 不过匈人虽然战斗力强大,但并没有先进的文明,帝国虽然庞大却只是为了方便统治者掠夺,因此很快就分崩瓦解,而匈人也在欧洲与各个民族通婚,他们留下的混血后裔是现在位于欧洲东南部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至于留在中原大地的南匈奴,本来一直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后来曹操将其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迁到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由汉人监督统率,在东汉末年三国争霸的时候,这些匈奴人也蠢蠢欲动,但被曹操打得毫无脾气。直到三国归于司马,西晋完成大一统没多久后爆发了八王之乱,中原才真正陷入乱局,这些匈奴人中也就有人趁乱起事。304年,南匈奴后裔刘渊(因汉朝与匈奴通婚,其后裔随母姓)自立为汉王,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国号为汉,不过史书上通常将其称为汉赵,因为8年后他的后裔将国号改为了赵。 汉赵于328年灭亡,匈奴走向了彻底衰落,这段时间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匈奴人与鲜卑人、月氏人、柔然等民族大量通婚,渐渐匈奴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说一定要探究匈奴后裔究竟是谁的话,那么现在位于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倒勉强算得上,虽然是混血后裔,但除此之外,匈奴在历史上的痕迹基本就无影无踪了。 赞 (0) 相关推荐 厚夫专栏◎散文:长城随想 长城随想 文/厚夫 一 这里是万里长城上一截残破的边墙.夕阳衔山时分,登临古台,我目送夕阳以最壮怀激烈的方式与生命的最后一刻抗争,走过一天的路程.夕阳的光芒溅落到西方的沙海,可天边却燃烧出绚丽的晚霞 ... 匈奴人去哪儿了?~匈奴人是蒙古人吗? 英雄的黎明(陶笛版)(完整版) 匈奴在华夏历史上的渊源 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先驱,匈奴人,英文为破坏者或野蛮人:中文有很多名字,如鬼方.昆戎.猃狁.荤粥.胡等,有人统计多达32种,直到司马迁定名为匈奴 ... 历史上的匈奴人到底是现在什么地方的人?他们过得怎么样? 想要搞明白匈奴人去了哪里,我认为先要搞明白匈奴是怎么来的,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后来去了哪里. 按照匈奴人的说法,他们是夏桀的儿子淳维的后裔,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匈奴人传说, ... 曾经占据半壁江山,大名鼎鼎的契丹族,如今去了哪里? 引言: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惜游>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政权与朝代共同伫立于华夏大地上,世人皆想称 ... 秦始皇为何突然放弃北伐匈奴而举国之力修筑长城?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 ...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功过论,目的是什么? 请问有谁知道秦始皇在修筑长城后有哪些功过论之说吗??正面及负面影响又有哪些呢?? 许多读者观看长城会这堵高耸的城墙为了挡下游牧骑兵. 事实上,现在的长城是明朝所建,显然和秦始皇时代有极大的差距. 到底 ... 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抵御匈奴的侵扰,难道就不能打过去吗? 众所周知当年的秦始皇为了能够抵御匈奴的侵扰,选择了修建长城,并且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太美妙的事情,所以之后的他也是背上了许多的骂名.那么为什么秦始皇就不能够组织军队直接打过去呢?按照秦朝当时的 ...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隐藏真相 要论我国历史上真正的"千古一帝",应该非秦始皇莫属.他花十年时间统一全国,在位36年,他的功绩虽然祸及当时,但功传千秋.秦始皇时代建造了众多伟大工程,比如阿房宫.始皇帝陵寝,还有长 ... 秦始皇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却歼灭匈奴,吕思勉是不是有偏见? 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战争是要巨资消耗的.那群骑马的来了就是抢,我们种地的往哪里跑?他们骑马的反正哪里有草地都一样放牧.就汉武帝当时的国力都吃不消,何况才大一统的秦国.现如今靠敲钟出名的越来越多了,如敲 ... 方士卢生哄骗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吗? 作者:赵心放 (秦始皇) 晚唐于濆(音pen),字子漪,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所撰<长城>诗云: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死者倍 ... 秦始皇修个长城灭国了,杨广修个大运河也灭国了,这是为什么? 秦始皇修个长城灭国了,杨广修个大运河也灭国了,这是为什么? 罗马通史:哈德良修筑长城 罗马通史:哈德良修筑长城 关键词:图拉真大扩张.安敦尼长城修建 起因:图拉真大扩张 皇帝图拉真将罗马帝国版图扩张到最大限度,造成防务紧张,难以维持. ▲图拉真时期罗马帝国达到最大版图 后果:安敦尼长城 ... 康熙曾经声言永不修长城,那汉武帝修筑长城两万里意义何在? 康熙曾经声言永不修长城,那汉武帝修筑长城两万里意义何在? 清朝到了康熙年间,国家局势已经基本稳定.这时就有大臣提议康熙帝重修长城,但却被康熙帝严词拒绝了. 为此他还说出了这样一段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