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一)|作者姜秀芳


知青岁月(一)
芳华岁月

作者/姜秀芳

编辑/琳雅(岳红华)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岁月如梭,一晃青春已去两鬓斑白。望着落日余晖,思绪万千,人生记忆的长河里,装满了不堪回首的往事,装满了苦辣酸甜,在才女网名《红酒》,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还是决心用太多的无聊时间,去慢慢咀嚼慢慢倾诉,那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忆的知青年代……

第一篇
《告别学生时代》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洒满了灰暗的房屋,看着炕上熟睡的弟妹们,眼里的泪水又一次流出。想着明天就要离开家,离开从小到大,没离开过的亲人,就要独自开始人生新的里程了,从没离开家的我,此刻,这复杂焦虑,思绪不宁的心,
伴随我一夜无眠。

看着渐渐发亮的窗外,家房后的大山太高!雾气很重锁住了晨光,灰蒙蒙的。
7月的清晨都快5点了,天还是不太亮,起床收拾好要拿走的东西,想着再过一会,我就要和各奔东西的同学们,告别学生时代,向理想出发,向心中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出发,心里不由又是一阵难过和不舍……

吃完早饭,快6点了,赶紧背上行囊,身上挎着现在小孩背的搞笑黄背篼,只不过那时候的书兜上写的字是:《向雷锋学习》,而且在当时,这书兜很时尚的,(平日里不舍得用),里边放一些牙具之类的东西,还有母亲给我两个月的生活费5元钱,手里拎一个旅行袋,走出了家门,匆匆奔向大客车停发的地点,批州商店门前。

广播喇叭唱着令人震奋的歌曲!《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山上山下的小路上,已经陆陆续续,来了很多送行的人,老的小的、大包小裹。原本寂静的清晨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每个父母亲,都在嘱托自家孩子,乱糟糟的,我自己无思想的看着,脑袋一片空白……

上车了!上车了!不知是谁喊着,回过神的我赶紧往车上挤。坐在车座的中间,等待开车出发!车下都是些熟悉的面孔,而且多数都是认识的老人,客车徐徐启动了,看着那渐行渐远,云里雾里中的影碧峰,那一泻千里的松花江水,还有那山坡上的家,我的心紧紧抽缩着,眼泪爆发式的涌出…
我人生青春的芳华岁月,从这一刻起
真正的开始了。

第二篇
《奔向广阔天地》

客车行驶在大山深处,山路两旁已经到了封山的季节,险峰峻岭茂密的参天大树,树丛中的广东菜、蕨菜一片片的,特别是广东菜,老的都能扎扫地的条扫了。山坡上路两边,盛开的野花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山涧潺潺的流水声,好似一曲优美的旋律,唱演着梦幻如诗的山川,真美啊!毕竟都是年轻人,离家时低落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起来,只一会功夫,又欢蹦乱跳的说啊笑啊的!

客车行驶近3个多小时,到达了目的地,华树公社。领队的是,华树公社植林大队,一队的老社员。个子不高,一看人忠厚老实,后来一直都叫他老户长,是管我们生活抓思想的领导,大家从车上拥挤着往下走,顾不过来谦让,下了车老户长领着大家,走了不到200米,爬上了一个小山破。登高望远,眼前豁然一亮,哇!下面是一天条大江,老户长告诉我们,是松花江!

原来家里的那条江!一直通往这里!举目望去!江对岸水与岩石相连,岩石特别白,开阔的视野,美轮美奂的景色。倒映水中的高山、树和花草,随着微风轻轻荡漾,舞动着优美的波涟。岸边小鸟的啼鸣声,好似咏唱着明天美好的梦幻。那一江碧水,映托着两岸美丽的小村庄,满山坡的大豆,泛白的高粱、苞米还有小麦,如诗如画的情景,令我们兴奋的想跳起来!好一副壮美山河图映入眼帘。美的沁人心肺——我们呼喊着!大美农村我来了!

瞬间我心中,暗暗腾升起一股止不住的热血激情,和实现理想的冲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口号中喊的那样,战天斗地练红心!广阔天地向前进!扎根农村干革命!泰山压顶不变心……

我们欢呼雀跃,兴奋的奔向渡口坐船了!江水清澈透明,山水相连美景倒挂,船体微晃身在其中,梦幻一般,犹入人间仙境。清爽的风吹散了一身的汗水,我们唱着笑着。下船又走了七里多地,终于快要到达知青点了。

一进村口,靠山边一口直径三米宽,十几米深的大水井,醒目的进入视线。辘轳和一根长杆横跨井口,老户长告诉我们,全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喝这口井的水生存着。我第一感觉是,在这井里打水做饭,有多可怕啊!

村庄挺整齐,一间间房子,坐落在通往村庄里的一条土路两边。村子旁边一条河,流向松花江,依山傍水挺美的。继续前走50米,
往左拐就是集团户了。

集体户的土墙上面,支楞八翘的沾着草棍,窗户共两层,下面玻璃窗是固定的。上面可以支撑放风的是,牛皮纸糊的由小木框组成的窗户,屋内,东西两屋对面炕,外屋四个大灶台,房屋的棚顶上,一根根黑乎乎的房梁外露着,上面挂着好多蜘蛛网,还有一串串的小虫嘟噜,躺在炕上,望着棚顶这些吓人的小活物……现在想想都可怕。

我们户还有几个七四届的老知青没抽回城,已经做好饭等着我们,大饼子炖豆角,虽然互不认识,毕竟背井离乡,马上又要成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了,对我们还是挺好的,感觉很温暖。就是在这间土屋里,度过了我们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代,度过了慢长的峥嵘岁月,度过了一生中,
最难忘的苦乐年华。

下面这张照片,是下乡第二年3月份照的,我们一起下乡的五个女生,过完年从家反回青年点,在公社下车时拍的。那年我们19岁。

第三篇
《艰难的岁月》

下乡的第二天,也就是1976年7月17日,满腔热血、激情万丈的我们,怀着一颗热爱毛主席,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决心,开始了新的生活。

一大早生产队的小广播,就开始喊了起来,在一番毛主席语录,和战天斗地的豪言壮语中,赢来了新的一天。

74届老户员就剩下3人了,户里又重选了新的户长,我们一起下乡的5个女生,还有四个男生,在加上老户的三人,共12个成员。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成立了!

户里每个人发了一把镰刀,镰刀是月牙型的。一把锄头,每人一个草帽,还有家里带来的农田鞋,全副武装完毕。

来农村的第二天,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蹦着跳着,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奔向广阔的田野,奔向心中那梦幻已久的自由。决心的力量!喷发出强大的动力。我们下决心,听毛主席的话,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这里练一颗忠于党,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眼下正是铲三遍地的时节,苞米一人多高,钻进地里看不见人,天热的不动都冒汗,拿着锄头的手直打滑,又不会铲地,拎着锄头在地里东张西望,又害怕又紧张,怕蛇、怕虫子、害怕落下趟子。怕队长发现扣公分。为了追上打头的,灵机一动偷工减料,只是铲铲地两头。这样呼弄事,实属无奈,虽然于心不忍也实在没办法,一垄地下来,就是跟着跑而已。苞米叶子刺脸,划出一条条红杠,被汗水蜇的疼痛难忍,彻底懵了了!!伟大的理想,宏伟的蓝图,想都没有力气去想了,第一天就这样,干到太阳落山才收工,望着暗红的晚霞,村落里的袅袅炊烟,这颗喷发激昂的心,已经落入无底的深渊,回到户里,累的连饭都不想吃,这才一天,唉!浑身到处都疼,……

夜幕降临的村庄,寂静无声,村里累了一天的农民,早已进入梦乡,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叫,打破了这乡村的宁静,觉着还算有些人气。村子里一个月,能停半个多月电,那年代,连享受几天15瓦的灯光,也是一种奢望,青年点里的小油灯,发着一晃一晃的暗光,暗的和萤火虫似的。屋子里黑乎乎,基本看不清东西。乱晃的小火苗,把坐在炕上的人影子,弄的左右摆动,一会拉长一会拉短,挺吓人的,没人说话,静悄悄的,睡意全无,各自心里不知都在想些什么,忽然好像听到低低的抽泣声,敏感的声音很弱,可这声音却像导火索一样,引发了爆炸。每个人同时抬头,互对着看不清的眼神,那无声的眼泪,瞬间不听使唤的流个没完,宣泄着复杂和无奈的情绪,彼此不相劝,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我们从小到大没干过农活,不会干!我们真的太累了!我们想家了!真的很想。

一晃过去了一个多月,艰苦的岁月时光,磨练了人的刚强意志,大家慢慢的适应了环境,适应了艰苦的生活,。欢乐的气氛,又回到了我们这群,不知愁的年轻人中间

到了割烟,割线麻的时候了,割麻比较轻松,一人多高手指粗的麻,笔直笔直的,感觉像画中的竹子,看着就令人喜欢,但是这麻从割到完成,工序非常复杂,割完的麻,要放在事先挖好的大坑里,沤一段时间,沤过的麻奇臭无比,然后在一颗一颗的扒麻,里边没用的杆拿回家点火。

队里只有在捆烟、扒麻时。大家才能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干活。臭点也无所谓了!休息时的欢声笑语,真是热闹,望着蓝天白云,看着男女社员们,说着俏皮嗑呼喊叫号,不服的扒裤子乱抓摸,打打闹闹滚成一团,我们这些小姑娘,虽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还是不由自主的,偷窥着这朴实无华,毫无邪念的民风。

似想着,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没有任何娱乐场所的边远山村,这种看似狂野的娱乐,也算是一种快乐无边的事了。

心里一轻松,才腾出时间,去观看这美丽的小村庄,村子里的牲口圈,打粮食的场院,远近起伏的群山,山中绚丽的美景,还真是别有一番感慨。

原来我们插队的地方,是植林大队部所在地,一个村子两个小队,南北两头是集体户。我们村头是一队户,我们户属于一队管,村里头那边的是二队户,归二队管,听说二队户的大多数人,也是一局子弟,村子人比较多,毕竟一个村子两个小队。平时太累没时间观察,大队部在村子中间,是大瓦房玻璃窗,当时也是村子里最时髦的亮点了。

特别是村子旁边的那条小河,非常美,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动妖娆妩媚的腰肢穿过村庄,流向松花江。高矮不一的花草,红的、粉的、白的紫的,簇拥在小河两边。无比绝伦的美。那年代没有浴池,没地方洗澡,这条一年四季,翻着清澈浪花的美丽小河,就成了我们,春、夏、秋一直到冻冰碴,冷的不能再洗的天然浴池了。

仙境一般的小河,如诗一样浪漫,如画一样可人,河边戏水的欢乐情景,怀念至今……

艰苦的生活,磨练每个人的意志,锻炼我们不断成长。户里的同学一天三顿,大饼子土豆汤,大饼子顿顿必须有,不然干活不抗饿,豆角基本落架了,有时候熬点小碴子粥,白菜拌点咸菜,算是换换样了。知青补助的粮油已经用完,贴的大饼子,沾在锅上都锵不下来,我是做饭的,心疼自己这些,如兄弟姐妹一般的同学,和户长提出建议,养一头猪吧,虽然会挨累,为了大家也无所谓了,养大杀掉熬些油,大家也不至于没油吃,户长答应,
过了年养。

第四篇
《风波》

金秋九月,大山中的村落,以是微风渐冷的天气,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天傲,恬静祥和,已经适应现实生活的我,心情极好,平静的心格外悠闲,远望群山,幻想着美好的憧憬,收拾好晚上要做的菜饭,想着歇一会再开始做晚饭。

忽然,墙上挂的喇叭响了起来,静静的屋子,冷不丁的发出动静,实实在在的吓了我一跳。接着是哀乐声,在接着是,广播员哭泣的播音声。句句晴天霹雳!句句如雷贯耳!震的我头发懵,眼神有点恍惚,说是灵魂出窍一点都不为过。惊人的噩耗!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不幸因病去世了!村子里除了在地里干活的壮劳力,不知道消息外,家里的妇女孩子,老人都听到了消息,顿时四处想起了哭泣声,我浑身无力感觉天要塌了,痛苦万分。那年代没电话、没手机、没电视、唯一传播消息的就是,每户一个小喇叭,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太严重了,很快地里干活的人,都接到消息。我们青年点的同学也都回到户里,大家都非常难过,都流泪。
大队部迅速腾出房子,准备吊唁室,一屋子的花圈挽联,大家一起沉痛吊唁,亲人毛泽东。哭声阵阵起,都是发自肺腑的,掏心掏肺的,当时非常痛苦,两顿没吃下饭。记得,当天的夜里,二队社一个70多岁的老社员,半夜拿着铜锣,从村头到村尾的敲着,大声的哭着,嘴里喊着毛主席啊,我的亲人啊!声泪俱下的哭喊声,在小村庄飘来荡去,那夜我们空落落的心,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无望的想着想着……

我们一整夜没睡。
真是:
天地同悲昏暗暗
中国痛失一泰山
亲人领袖毛主席
永远活在天地间

悼念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大队部开始,附近个个小队的社员,能来的都来了,我们个个队的知青,也在这一天齐整整的聚在这里,没人打招呼,沉痛的追悼会,在悲哀声中进行,哭声一片。

一鞠躬!二鞠躬!这时意外发生了,不知道是谁,三鞠躬时,发出一声响。大家都非常惊恐!就算不小心?没控制好!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啊……
这在当时,是要上纲上线的,经过调查落实,竟然是,我们下乡在一个大队,大夹皮户的知青。

接下来一场场的批斗会,走村串队的进行起来。当时我也觉着挺气愤的,这是对毛主席他老人家,极大的不恭敬啊!多可恨啊!后来的岁月里,这段回忆竟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一段笑谈。其实他也是无意间的行为。

第五篇
《中秋节》

    
         秋高气爽,大山里,已经星星点点的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唯美画卷,湛蓝的天空,云特别白,像雪白的棉絮,风吹云动,就好似妩媚娇柔的少女,在蓝天上披纱曼舞。美景且不说,我们的心境也和这美丽的瞬间一样,放飞所有,有了一种释放和成就感。
         这一年气候好,风调雨顺的,地里庄稼长势喜人,你看那高粱的笑脸,玉米的高傲,还有豆荚的拥挤打闹。妥妥滴证明,今年又是一个
大丰收年。

眼看着中秋节就要到了,我们越来越想家了, 那个年代,信息网路只是梦想,父母亲好像把我遗忘了,和家里没有书信往来,没有一点消息,心中的凄凉,只有和泪水相伴,望着夜空,吸着凉凉的冷气。感叹自己,可怜自己。我拥抱着自己凄楚的心感慨啊!

八月十五月儿圆
思念亲人相见难
眼望明月心中苦
何年何月把家还

今年的中秋节,比往年来的早了很多,当地人都很重视,村头巷尾的人都在忙碌中,爽朗的笑声,粗犷的大嗓门,毫无顾忌,我们户里的同学也都非常期待,最主要是能休息一天,大家就像
盼过年似的。

同时也忙着节日的一些活动准备。我们所谓的准备,就是看看穿哪件衣服好看,心想,晚上去大队部看节目的人多,收拾像模像样的,露露脸、显摆显摆,难得有这样的场合。

其实所谓的衣服也就一两件,家里困难根本没钱买,记得,母亲在我临走时,给我拿了一件秋衣,是大酱色的,是旧的老难看了,我把秋衣的立领拿掉,穿个外衣能盖住遮遮丑。看着户里其它女生,都有漂亮的毛衣,毛衣上一条条杠杠,搭配的真好看《开司米线的》我羡慕极了!

村里家家杀鸡,猪肉难买,就是有卖肉的,我们户里是连想都不敢想,老天可怜我们这群孩子,队里养的一头老母猪病死了,农村挺困难的,舍不得扔,皮扒掉不要,肉一家分点,血糊连啦的,肉色发灰,这要是放在今天,有多远扔多远。我们户人多分的多。有肉的节日快乐啊。

晚上大队部的外边,搭了一个临时的舞台,难得一年一次的娱乐演出,个个生产队的老少,几乎都来到这里看热闹,也难为他们了,有几个小队,离这里7里多地。

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天有点阴,很冷,喇叭一遍遍重复的放着——《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5点钟准时开演,大队推选的歌手上台了,第一首是《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 ,……》低沉的歌声,挺压抑,接下来,一首接一首的革命歌曲,没有舞蹈,我们就是看热闹,眼神到处跑,没心思听这老掉牙的歌曲,东瞭西望的就是看人了,男的女的。女的基本都是大襟衣服盘扣,托孩带崽的,男的一个个大肥裤子,黑绑带缠着裤脚子,时髦的就是知青了,个个工作服,胸前俩字《水电》,我们时不时的互相看几眼,这一晚,是我们来到农村,最开心的一晚。

过了中秋,山村的早晚,天气已经很凉了,这季节还没到秋收,是农村最清闲的时候,劳力们只是到地里,和队里干些零活。户里的同学 ,都去村里场院收拾整理,做准备秋收打场。

最早收割的是高粱,后半夜不到2点,队长烦人的大嗓门,嗷嗷的喊起没完——上工了!上工了!大家揉着勉强睁开的睡眼,懒懒的在躺一两分钟,万般无奈的爬起,我们才19岁啊,正是睡眠质量最好的时候,真是挺痛苦的。

望着后半夜的天空,盆口大的月亮,挂在深奥的空中,挺美的柠檬黄,雾蒙蒙的,一点也没换醒我们的睡意,好像走在云里雾里。看着队长就心生恨意,一脸的麻子,大鼻子,愿歪个头,整天没个笑模样,看着就烦又不敢得罪,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觉着他就是电影里的《南霸天》

日子久了,从村子老百姓那里听说的,割高粱必须半夜里,半夜有露水,不然高粱粒会掉光。这样一说 ,觉着队长也不那么可恨了。

忙碌的秋天,丰收的喜悦,扒苞米,割麦子,连击打在大豆荚上,发出乱跳的崩豆声,如琴声美妙绝伦,似歌声畅想天籁。

秋风沐浴天渐凉
满目迎来硕果香
远山层林近秋色
尽显乡村好风光

来到这半年多,辛勤的劳作,换来了胜利成果,扣去费用,余下27.8元,多大的数目啊!爱美的我兴奋至极!一咬牙花8元钱,买了一件套头的黄色尼龙衫。回家过年!
                                      ------待续

作者简介

姜秀芳,76届下乡知青,79年抽工回中水一局工作,已退休,喜欢文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

相关推荐

  • 圪垛村——岁月赋予它情深

    岁月的车辙驶过留痕 古窑洞.古建筑.古树.老油坊 都是绝版"史书" 情感在人来人往中缓缓积攒 知青大院.古院落 都是情深的见证 在太原万柏林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群山环抱,绿树 ...

  • 难忘的知青岁月

    难忘的知青岁月

  • 王艳弟——诸事天下巧.辽南惊悉见

    诸事天下巧.辽南惊悉见 打开尘封的闸门,拣拾众知的事件,把平淡无奇的文字与引人入胜的语句互搭,使浏览故事的你,与我一同的进入时光隧道,感受旧年时那些惊猝有趣的真实记录-- 一 1975年2月4号,夜里 ...

  • 咱们村‖我的知青岁月(十一)/刘强

     燕 雀 安 知 鸿 鹄 之 志 刘 强 我们班同学中,要说有出息,当属党德玉了,他不但有学问,人也低调隨合.下面我要讲的是咱们当知青时,党德玉坚持学习的一件往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是经过岁月 ...

  • 那是一段融入记忆最初的岁月……

    编者按: 百读不厌的知青故事,有一千个知青就有一千个知青故事.有"3000万知青"的说法,那就应该有"3000万知青故事"吧. 粗粗看完稿件,已是凌晨2点,虽然 ...

  • 知青岁月(二)|作者悠悠芳草(姜秀芳)

    知青岁月(二) 作者/悠悠芳草(姜秀芳) 编辑/琳雅(岳红华)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第一篇 <短暂的年假>         春节放年假,见到了想念已久的亲人,心情格外好,还可以歇歇了 ...

  • 古风随笔《秋雨》外三首,作者/梁秀芳

    荐赏 梁秀芳 佳作 作者简介 梁秀芳:笔名,黑雨槿萱,毕业到现在,喜欢文学,用闲余时间来写作,热爱生活喜欢摄影.经常参加诗歌大赛,偶尔参加摄影.中国诗歌认证诗,人征文网认证诗人,<柳岸文化> ...

  • 岁月无恙|作者高秀军|主播天马

    岁月无恙 作者/高秀军 朗诵/秋 编辑/琳雅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人们经常叹息,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自己就长大了,不经意间一年就过去了.这就是岁月,没有等待,没有迟到,没有给谁多一分一秒. 岁月 ...

  • 乡情记忆:难忘柳爷那段岁月(作者 蒋平秀)

    柳爷得意地笑了,那古铜色的脸膛在霞光里显得十分灿烂,十分生动. 最近,我在某单位举办的画展中,看到一幅题为<拉碾图>的作品,它虽不显眼,却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洋溢着乡土气息的画面,勾起我童年 ...

  • 知青岁月 无怨无悔知青路 作者/​张妙芳

    公众号第76期 无怨无悔知青路 张妙芳 我是69届初中毕业生."老三届"大部分下了乡,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有所调整,"69.70.71"这"小 ...

  • 知青岁月一我当教师的起点 作者/郭秀芬

    我当教师的起点-郭秀芬 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张照片,都会对每个学生的脸庞仔细端详一番.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又会在脑海里重现一遍.照片上记录的是我教师生涯的开始. 1968年9月,我到柏各庄五农场五队 ...

  • 知青岁月 农场趣事 作者/高文忠

    公众号第61期 农场趣事-高文忠 我是1968年下乡到柏各庄农场五场三队的.在农场5年中,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人生,这5年的一瞬间是基石,托着我又走过了5 ...

  • 知青岁月 粗瓷大海碗 作者/杨荣昌

    公众号第60期 粗瓷大海碗-杨荣昌 星期天,去逛旧书市场,正优哉游哉间,忽然眼前一亮--在路边一个地摊上,我发现了一只粗瓷大海碗,摆在一堆旧物中间,价格不菲.我蹲下来,仔细端详着这只熟悉的粗瓷大海碗, ...

  • 知青岁月 窝头里的秘密 作者/金福

    "欢迎转载<唐山知青诗社>公众号的作品,但必须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 公众号第62期 <窝头里的秘密> 作者/金福 1960年,正是国家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