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基于轻钢体系的SI住宅体系》
上图为九寨沟地震灾后某酒店建筑物受损照片,从照片上看,该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主体结构未见破坏,附属构筑物为钢结构,也没有较大破坏。
发生较大破坏的为框架结构间填充墙,但庆幸的是,因为该项目采用了轻钢龙骨在内侧做了一层装饰面,因此倒塌的砌体石块均向外侧掉落。可以说,该龙骨附加装饰层对室内人员形成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SI住宅
是指住宅的承重结构骨架(SKELETON ORSUPPORT)具有高耐久性(要求耐久年限为百年以上),而且是固定不变的。但住宅所用的分隔构件,则可以根据住户的不同要求而灵活变换。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或爱好,分隔成多种多样的内部空间(INFILL)。
在SI住宅中。S(SKELETON OR SUPPORT)即承重结构骨架与I(INFILL)即内部空间的关系。是一种可变与不可变的关系,而最终决定S与I的人物也有所不同。S是不可变的,它是由专业建筑设计人员经过精确的测算潜心设计而完成的;I是可变的,它是由使用者自己来设计和决定的。SI住宅的这一特性,既保证了住宅建筑的安全可靠性、整体形象风格上的一致性等公共利益;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创造力的平台,让他获得一种“住在了自己设计的空间里”的满足感,这种对人性化的尊重?又保证了住户的个人利益。
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体系也是一种传统的保温方式,目前在欧洲一些国家应用较多,它本身做法简单,造价较低,但是在热桥的处理上很容易出现问题,近年来由于外保温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在我国的应用有所减少。但在我国的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还是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潜力。
它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与外保温的对比得来,主要是由于在室内使用,技术性能要求没有外墙外侧应用那么严格,造价较低,而且升温(降温)比较快,适合于间歇性采暖的房间使用。
浮筑地面
浮筑地面就是在地面设计时,在刚性防水屋面中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采用隔离层,使得防水层与结构层能相互分离,所形成的一种施工方式。
参考:施工技术《浮筑地面》
第二部分 日本SI住宅优缺点分析
日本是一个善于提升总结概括的民族和国家。但是震撼于日本施工魔鬼细节的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日本的东西学不来,也不易学。产业工人素质跟不上的情况下,照猫画虎反类犬。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采用架空地面的工艺,会出现脚感有点空洞的感觉,在某些人看来不容易接受。
理念get到以后,其实可以组合现有成熟工艺组合出适合国内操作的SI体系。
第三部分 通过浮筑层解决问题
看过国内目前介绍SI住宅的几篇文章后,可以知道,这个体系的难点就是地漏(标高的最低点)的排水。不管是同层排水的概念,还是小降板的概念,其主要技术难度不是针对马桶、洗手盆等设备,因为这些设备都可以侧排,而且有一定的高差和空间。但是地漏不同,地漏是整个房间标高的最低点,要么是穿过楼板,要么需要沉箱。
日本SI体系通过采用架空地面的思路,整体抬高地面。其实也可以考虑将楼板找平、地暖、浮筑层结合。因为这三种工作对应的工法已经较为成熟。
以欧洲某低层住宅项目为例,展示这种做法。
地面的这么多管线,甚至还有新风系统,怎么保持室内空间的统一标高?
地面基层上方是管线层,可以采用EPS或者XPS平铺,内嵌新风、水电等
管线层上方可以做地暖层,对于没有取暖要求的可以省略。
最后做自流平面层,该自流平目的不是为了精找平,不是最终面层,而是起到粗找平或者垫层的作用。一般采用石膏基,也可以采用发泡水泥。
最后是瓷砖或者木地板。
结语:
以前我们生活水平低,家庭没有那么多大型设备,智能化程度也不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风,智能化等设备的加入,使得管线越来越多,SI体系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最佳方案。
上述工法柔和在一起,具有以下好处:
1、对于土建误差有一定的容许度。
2、不需要做沉箱或者小降板,降低支模和钢筋工程的难度。
3、浮筑层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效果。
4、所有工法均有成熟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