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造车,当务之急是跳出手机思维

智能汽车正在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之后新的科技潮流。作为新一代汽车典范的特斯拉,这几年来一直是媒体宠儿;Apple、Google以及BAT等科技巨头,亦在汽车互联网上大费周章;传统汽车厂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纷纷寻求智能化的方法。然而,大家在如何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上,却有不同思路。

为什么我们要让汽车智能化?

要回答哪种思路更具未来,我们先回答,为什么汽车要智能化?

要让汽车收集大数据,让汽车接入云服务,让汽车成为跑在路上的智能设备…这些都是企业思维,不少还是工程师思维:太多互联网产品的功能都是工程师觉得很酷,然而用户却不买单。不论厂商有什么目的要让汽车智能化,最终都必须回到市场上。

站在用户角度来看,为什么汽车要智能化?答案无外乎三个关键字:效率、体验和安全。

汽车为什么会面世?答案很简单:为了提升人类移动自己和物体的效率。汽车效率是否够高呢?不够高。一方面,汽车本身速度不够快,有了高铁、飞机,汽车又衍伸出跑车等品类;另一方面,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好,于是有了柏油马路、城市高架、高速公路的出现。通过智能化如何提升效率?基于LBS数据的云端智能导航算法乃至无人驾驶,就可大幅降低拥堵指数、提升汽车效率,还能为交通部门管理和规划交通提供参考,进而提升整体交通效率。

体验则是智能化最有作为的地方:围绕用户在驾驶和乘车中的场景,有太多痛点了。车内娱乐内容选择匮乏、控制汽车空调车窗各种不便、停车过桥过路缴费不方便、汽车保养和维修费用水太深、堵车时缓行跟车让人觉得疲惫、停车位置难找并且很贵……这是智能汽车重点攻克的地方,用户痛点十分明确,智能汽车玩家们扎堆在这一领域埋头苦干,想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汽车是最常见的危险场景,安全却一直是智能化想要作为却最没作为的地方:特斯拉号称其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比手动更加安全,事故频发无疑打了Elon Musk的脸。还有一些OBD盒子和汽车厂商,宣称能记录用户驾驶习惯数据,追踪用户眼球监测疲劳,并进行纠正,提醒用户改变驾驶习惯,或停止疲劳驾驶。这些功能都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驾驶习惯和疲劳驾驶这类问题,更多还是要靠驾驶员自控。在汽车驾驶安全上,在无人驾驶彻底实现之前,智能化可为之处并不多。

汽车智能化当前最有机会的事情,实际上还是优化用户的驾乘体验。要大幅提升效率、要让安全系数提升一个台阶,更多还是要靠无人驾驶汽车,这是相对遥远的事情。要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智能化被视作法宝。

科技巨头们进入汽车思路迥异

智能汽车与互联网汽车,在许多地方被相提并论——就想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一样。诚然,汽车要智能化,是不可能绕过互联网的。互联网是任何产品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正是因为此,弄潮智能汽车的玩家,相当一部分是互联网巨头。这些玩家在让汽车智能化上,有着非常不同的思路:

第一类是直接进入终极智能阶段,即研发无人驾驶汽车。Google、百度属于此类。

第二类是追求整车的彻底智能化。汽车出厂就自带操作系统,可自行联网获取大量云服务,产品设计处处体现智能化,特斯拉是佼佼者,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造车走的同样是这条道路。

第三类是基于手机的汽车智能化,用户手机操作系统拥有类似于CarPlay、Android Auto这样的功能,汽车中控屏幕实现了一定的兼容,手机可将一些应用如导航投射到汽车上,操控更加方便。

第四类是为汽车研发智能设备。很多OBD智能设备,通过OBD接口去获取汽车大量数据,例如排障、告警、防盗、定位、胎压、油耗等数据,这类做法几乎没出路,因为许多汽车本身就能显示这些数据;还有可拆卸、可拼装、可后装的车载硬件,比如胎压检测器、车锁、行车记录仪、导航仪、车载DVD、智能后视镜等设备,这类硬件反而有不少都卖得很好,比如导航仪和记录仪。

第四类玩法,在不改变传统汽车形态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周边的软件、硬件和服务,变相地让汽车体验更得智能,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传统车厂配合,推广更容易。同时,对于已经拥有功能汽车的消费者来说,通过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让自己的车拥有智能化的功能,如同电视盒子的价值一样。不过,由于车载设备涉及到多种品类的硬件,再加上五花八门的后装设备厂商,科技巨头很难统一标准,因此,除了腾讯有表现平平的OBD盒子路宝之外,其他科技巨头都没有尝试推出车载硬件。

实际上科技巨头面临的选择只有第一到第三类:无人驾驶、整车智能和基于手机的智能化。

让汽车驶出手机是当务之急

百度大力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并宣称将要在2020年量产。谁都不能否认,无人驾驶汽车将是汽车的终极未来;然而,大家都清楚,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自动驾驶技术、交通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策…太多障碍还有待清理。

在可见的未来,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汽车智能其实只有两种方案:一类是类似于CarPlay这样的,基于智能手机,投屏到汽车中控的初级方案;还有一类是整车智能方案,让汽车拥有操作系统。

第一类方案,汽车通过手机实现智能化、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汽车只是手机的屏幕。这一类方案的优点是汽车厂商不需要大量开发,不用改变硬件,中控支持新协议即可——与支持蓝牙协议一样简单;劣势则是,智能化不够彻底,比如用语音控制车窗、控制温度,就很难;再比如要让汽车出入停车场自动开闸扣费,几乎无法实现。还有,很多时候手机与汽车连接起来耗时耗力,反而降低了体验。就是说,这个方案依然无法解决传统汽车的许多痛点。

第二类方案,汽车自己具有计算和联网能力,实现彻底的软硬件一体化,智能化程度远远高于第一类。通过语音可控制汽车内的空调,云端可知晓汽车的油量,汽车自带ID能与加油站、停车场等地面打通,汽车还能记住司机的习惯特性并提供个性化的适配,比如自动开门、远程提前开空调。这一类方案做到让汽车去适配用户,让云服务去适配汽车,基于手机的方案是做不到的。

这两类思路的区别,让我想起了智能电视普及之初的争端。

雷军认为,智能电视是手机的显示器,手机是智能电视的遥控器;贾跃亭的逻辑则是,智能电视是一个全新的电视品类,与手机在产品层面没关系。事实证明,贾跃亭是对的:智能电视与传统电视最大不同在于全新的内容和应用生态,至于说能否通过手机遥控,并不重要,手机上的内容与应用也不需要投射到电视上。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小米电视开始大力投资内容。

现在,似曾相似的思路差异,又出现在了智能汽车上。

在我看来,智能汽车靠谱的解决方案,同样会是第二类:即让汽车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在体验过CarPlay之后,我发现手机与汽车通过蓝牙连接就完全可实现类似功能,CarPlay对汽车体验没无本质提升。4S店的汽车销售一般也不会怂恿车主购买配有CarPlay的车型,它没有太大意义。只有类似于iPhone这样的软硬件一体化的方案才能带来智能化的体验。

有人说,CarPlay已经得到不少汽车大厂的支持,但CarPlay和Android Auto推出之后,支持车型今年才能达到百款级别,在茫茫车海中不值一提。更关键的问题是:汽车厂商在看到特斯拉等车型掀起的风潮之后,已在努力寻求智能化方案,它们希望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并基于此形成更多商业模式。

CarPlay、Android Auto等解决方案,无法承载汽车厂商的野心。汽车厂商已经在寻求与互联网巨头深度合作,例如上汽与YunOS合作;更有野心的厂商已着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例如奔驰、宝马、奥迪。在今年的Google I/O大会上发布Android N “牛轧糖”时,Google已表示将会有一个以汽车为中心的Android 衍生版本。彻底摆脱手机,运行与汽车主机之上,为汽车研发操作系统将是大势所趋。

还有,拥有自我计算能力是汽车进入终极无人驾驶阶段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又何谈计算能力?

第一类方案只是基于现有汽车产业的改良——这确实会有效果,但渐进式改良效果也十分有限,并且进程缓慢。第二类方案才会大幅提升交通体验,并在交通之外赋予汽车更多价值,称之为汽车革命并不为过。第二类方案的成本更高、玩家更少、难度更大,但不能因此就否则这一方案的前景。我们需要的是iPhone,而不是又多了一个功能的Nokia。

久负盛名的“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Mary Meeker)在2016年报告中指出,汽车正在成为另一台“计算机”,还有人说,汽车就是行驶在道路上的“智能移动设备”,这些观点我都十分认同。让汽车摆脱手机,跳出手机,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联网能力,是汽车智能化的当务之急。

(0)

相关推荐

  • 2021成都车展|威马携“威马冠军”及W6 520km ACE极智版亮相

    此次在成都车展亮相的"威马冠军",是威马基于其限定场景无人驾驶量产车型威马W6全面改造而来,零百加速可达1.8s. 8月29日,2021成都车展正式开幕,威马汽车携零百加速仅1.8 ...

  • BAT的跑马圈地,你注意到了吗?| 车展·危机与新生

    始终不要忘记的是,BAT的背后是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它有着重塑格局的力量. 记者|契形 时下的车市,正在被各个造车新势力眼花缭乱的表演所搅动的天翻地覆,BAT深耕车市的举措似乎并 ...

  • 智能座舱或成汽车智能化趋势快速发展方向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哔哥哔特导读]目前,智能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热门领域,其中智能座舱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最新解决方案备受关注. 科技革命来临,汽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动力电池.驱动系统.热管理等逐 ...

  • 百度下场造车或产生“鲶鱼效应”

    近期,包括华为.阿里巴巴在内的科技巨头接连宣布加快汽车产业布局,苹果也传出造车计划.百度更是于日前宣布联手吉利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指出,与上一轮科技巨头试水汽车产业链不同,随着 ...

  • 未来本田的车主,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使用廉价版CarPlay

    本田和一家名为Drivemode的公司计划做一个全新的智能车载设计,车主只需使用自己的Android手机放置在汽车中控,就可以做到CarPlay智能车载的类似功能. 现在大部分汽车特别是在中低端车型中 ...

  • 丰田为何拒用苹果和谷歌的车载系统?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智能汽车的大新闻特别多,而且清一色地都是坏消息. 质疑游侠电动的声浪还未散去,特斯拉财报亏损股票大跌的消息就传到耳边.现在,就连全球最大车企丰田也明确表示要拒用苹果和谷歌的车载系统. ...

  • 智能化生活在我家

         "小雅,小雅,给我唱个歌吧!" "悟空,悟空,给我跳个舞吧!" 自从把小雅智能音箱和悟空机器人请进家之后,儿子和女儿各霸一个,每天热衷于人机对话,乐此 ...

  • 展望智能座舱与无人驾驶市场,也应正视当下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哔哥哔特导读]据预测,智能座舱与无人驾驶市场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现阶段,其技术应用,消费者需求等问题还没有相应解决,仍需寻找更有的解决方案. 目前,从车企端来看,电动车和 ...

  • 车载OS的战场:万亿美金入口之争

    看点:汽车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超级移动终端,汽车OS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汽车OS也成为了万亿美金市场的入口之争.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从单一的地面移动工具迅速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它包 ...

  • 科技巨头造车,是对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吗?

    汽车圈好热闹,互联网巨头们忽然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原因是啥? 1.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很多年,一定是两个高频词. 咱们国家支持新能源,以前提到最多的原因是,确保能源安全.我国富煤少油,所以,烧煤发电对 ...

  • 1.48亿片!科技巨头造车还没出来,车载显示市场已经火了

    继特斯拉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来,华为.百度.微软.富士康.阿里等科技企业纷纷宣布造车,为新能源汽车业"添柴加火".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连续 ...

  • 为了造车,越南首富手机和电视都不要了

    5月9日,越南首富范日旺旗下的温纳集团宣布,旗下电子品牌Vsmart将停止生产手机和电视,集中资源造车,推动旗下的维纳迅驰(Vinfast)发展. ▲Vsmart 发布停止生产手机和电视的通告 202 ...

  • 惊爆,又有巨头造车了!

    今天对A股猜中了开头,没猜中这结尾.一句话总结就是:印度疫情重创中国股市!这不是笑话,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印度疫情屡创新高,人家自己股市还是涨的,没想到把大A吓哭了,想想真是讽刺. 爱股君上午赚嗨了,还 ...

  • 五问科技公司造车

    数据驱动和消费电子化,对新一轮汽车竞争意味着什么?联合造车,就能弯道超车吗 文 | 顾翎羽  编辑 | 谢丽容 在汽车行业利润率连年下滑背景下,科技公司正成为中国智能汽车赛道上最凶猛的新物种. 2月1 ...

  • 小米正式回应造车传闻 业内专家:科技公司造车,有机遇也有风险

    "小米造车"的传闻又有新的进展.2月21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小米表示,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 ...

  • 三星“翻车”、华为造车、苹果......今年手机厂商真会玩

    三星的Galaxy Fold发布会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华为在上海国际车展赚足了眼球,苹果.高通.英特尔的"三角虐恋"终于结束,不得不说今年的3C市场确实很精 ...

  • 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会成为趋势吗?

    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不太说是什么趋势不趋势的问题,在中国大企业在跟风进行去抢占市场,就像2016年到2017年,难倒不是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滴滴出行),难倒不是科技智能化的发展初始年吗.难倒不是线下消费 ...

  • 科技公司造车的背后原因及未来竞争格局分析

    科技公司造车的背后原因及未来竞争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