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语音+文字”](九)弃书捐剑
弃书捐剑
一、成语
[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二、故事
“弃书捐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项羽小时候读书学剑未能善始善终的故事。这个成语的褒贬尚无定论,有人以为项羽智慧谋略和体力过人,这是天生的,这是对项羽的肯定;有人以为项羽学什么都浅尝辄止,虽有壮志,但最终因缺乏实学而失败,含有贬义。是褒是贬,还得看个人的理解。
项羽小时侯,学习写字,没学多久厌倦了,不学;学习剑术,不久又不学了。他的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学写字,能够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人,不值得学习,我要学敌万人的兵法。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但项羽稍稍了解、大意知道后,终究还是没有学完。后来项梁杀了人,他们叔侄二人到吴中躲避仇人。秦始皇游会稽的时候,渡河到了浙江,项梁与项羽一起去观看,项羽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马上蒙住他的嘴,说:“不可以乱说话,这可是杀全族的罪。”然而从此以后,项梁觉得项羽的志气很不一般。项羽身高八尺,力气很大,可以将大鼎扛起,才华力气远超一般人,即使是吴中的那些兄弟,都对他佩服畏惧得很。
三、评析
项羽虽然学剑、学兵法都没学完,但他的剑术、谋略却相当了得。项梁起义时,他与项梁配合,项梁一使眼色,他便剑起头落,将会稽守给杀了。项梁提着人头,佩着印绶出,项羽对付卫兵,一个人杀死了近百人,让整个府中的人不得不停止反抗。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也是在早晨朝见时一刀下去,将宋义的脑袋拿下,再杀死蜂拥上前的上百人,让所有的人都臣服,听从他的指挥。由此看来,项羽虽然学剑未成,但他的剑术是一流的。巨鹿之战,面对的是秦国的主力,同时项羽刚刚把握兵权,军心还不稳,诸侯又作壁上观,这一战怎么打?他渡河之后,采用“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的方法,断绝了士兵的退路,让士兵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于是上演了“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的雄壮的战争场面。项羽的这一策略,与韩信阱径口的“背水一战”如出一辙,都是兵法“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运用。项羽学兵法未成,运用起来却是毫不含糊。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说“学古兵法”有四种情况:一是像赵括一样的“学古法而墨守前规”,二是像霍去病一样的“不屑学古法而心兵意匠”,三是像来护儿一样的“我用我法而后征验于古法”,四是像岳飞一样的“既学古法而出奇通变不为所囿”。项羽学古兵法,是属于哪一种呢?其实有些东西不见得非得学才能掌握,有些东西就是再认真地学也未必能掌握。这有时是没办法的事。
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志气是必不可少的,它甚至超过能力。项羽见秦始皇巡游队伍时说的“彼可取而代也”,表现出他对始皇的蔑视与对自己的绝对自信,这种豪气与自信,是他能成为西楚霸王的一个重要条件。刘邦在咸阳时见秦始皇的仪仗队,说“大丈夫当如此”,里面虽是满满的羡慕,但表现的是对成为这样的“大丈夫”的渴望,所以最终他成为了汉高祖。陈涉年轻时给人种田,心有大志,同伴都笑他,他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大泽乡起义,他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陈涉当然不认为是天生的。所以,他们要打倒王侯将相,他们要成为王侯将相。项羽、刘邦和陈涉三人,有志向,有目标,才会为之努力,才会把握机会,这是志向、目标的重要性。陈婴、萧何、曹参三个人,在志向上与前面三人就有好大的差别。东阳少年起事,在东阳少年的逼迫下,曾为东阳令的陈婴才答应为头领;后来他们要陈婴称王,陈婴如何都不肯。为什么不肯?用陈婴母亲的话来说,有两点:一是我们陈家没有这风水;二是不为王,随别人,事成可封侯,事败逃起来方便。没这风水是迷信话,事败逃起来方便是主要原因。萧何、曹参也如此。沛令欲起事,他们两个一定要等到刘邦来,一定要让刘邦当头领,为什么?他们是文官,胆子不够大,怕事不成,整个家族要被诛杀。从中可见,帝王不是哪个人都能做的,做帝王的人一定是想过当帝王的人。我们不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们可以说当上将军的士兵一定想过当将军。
本节文字,除了“弃书捐剑”外,还有“才气过人”“取而代之”“拔山扛鼎”“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一以当十”“作壁上观”等。如此多的成语,足见本节所选文字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影响之大!
四、原文
一、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项羽本纪》
二、籍遂拔剑斩守头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史记·项羽本纪》
三、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①。当是时,楚兵冠诸侯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③,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④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四、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