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的“补腿”名方!疗坐骨神经痛,改善气血两虚,却被人忽视

本文理论依据:《医方精要》、《中医临床常见病辨证论治指南》、《中医临床诊断全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在这里,我想给您聊近代中医名家,中西医结合领域创始人,张锡纯的一张“不起眼”的方子。

为什么说它不起眼呢?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不重视它,甚至不熟悉、不知道它。这也是中医科普工作的疏漏所致。

我先给你讲一个亲身经历吧。

我跟师学习那会儿,经常随老师接待各种腰腿疼病人。有一回,一个50多岁的人来找我师父。什么病呢?西医诊断清楚了,就是坐骨神经痛。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疼得明显,厉害的时候根本不敢走路。

当时,我的老师为了让我练手,就问我,你觉得怎么用方好啊?

我那时候像个愣头青,不知深浅,顺口就说了一大堆祛风除湿的药,什么劲儿大我说什么。本来嘛——这是痹症,外感风寒湿邪,咱就祛风除湿呗。

我老师听了直摇头。他略带调侃地说:“像你这么治,没等病好呢,人先不行了”。

我愕然,不知道什么意思。

接着,就看我老师遣方:黄芪18克,党参9克,当归、麦冬、知母、乳香、没药各9克,莪术3克,三棱3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温服。

当时我一看,觉得不对啊,一味祛风除湿的药都看不见!

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患者在用了几天之后疼痛大减,复诊的时候竟然是自己轻松走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的询问之下,老师终于不吝赐教。

他告诉我,如果当时仔细辩证的话,就能判断出,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是气血两虚所致。我这才回想起来。当时,这个患者自述疼痛时作时止,在劳累之后发作明显,休息之后减轻,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有时候还麻,关键是面色不好,比较瘦,而且整个人说话没力气,偶尔还头晕、爱出汗。我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仔细诊脉,会发现脉细弱,舌淡苔薄白。

综合这一切信息来看,这活脱脱就是气血两虚之体。

那么,气血两虚和痹症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对痹症,中医特别有一个分型,叫做“久痹”,也叫作“虚痹”,就是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的痹症患者。气血不足,经脉滞涩不通,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时候,患者所受的风寒湿邪并不严重。通过补益气血,增强正气,令气血通畅的办法,就能很好起到治疗效果。正气足,外邪自去。如果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妄用祛风除湿之品,还容易伤害正气。那就坏了。

我老师遣的方,其实是张锡纯的健运汤,主要功效就是益气养血、行血止痛。其中黄芪、党参补气,当归、麦冬、知母补阴血。没药、乳香以及莪术、三棱,是活血化瘀的。就这么简单。

我把老师的话认真记在心里,受用至今。因为那种上了年纪,气血不足、正气不固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实在太多了。我遵老师教诲而用方,效果是满意的。无独有偶,1999年的《江苏中医》,还特别刊文介绍了运用健运汤加减调治坐骨神经痛的经验。可见,这是杏林同道的共识。

但不得不说的是,张锡纯健运汤的心法,到目前为止,不受重视。这是很可惜的。我撰写此文,就是为了让读者提高认识。病家可以适当借鉴,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

也许有人说,文君然,你写这些医方、医案,病人不能自己随便用,那写它干嘛?此言差矣。我的目的,是要宣传中医文化和中医理念。我们说,中医药复兴,不能喊口号,而是要提高舆论认识,让人人都知道中医,让人人都了解中医。只有这样,才能水涨船高,提升中医的地位。你说对不对?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