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于140/90就是高血压吗?
我国高血压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约有2.45亿的高血压人数,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成年人里面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同时由高血压引起并发症包括中风、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也逐年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的人越来越多,于是都在家中备有血压测量的仪器。
上周有个医生朋友给我吐槽,放假在家的时候他注意到平时身体很好的一个亲戚,最近竟然开始吃降压药了,并询问他哪种降压药比较好。
朋友感到很奇怪于是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放假期间,亲戚聚餐回到家,给患有高血压的父亲测量血压后顺手给自己做了检测,发现血压高于140/90mmHg,他吓了一大跳,觉得自己已经是高血压了,于是直接拿了父亲的降压药开始吃。
刚好这天到朋友家来拜访,于是就顺便问一问。朋友让他先停药,然后第二天再去正规医院重新测量下,确认是否真的患有高血压。
第二天亲戚去测量血压,果然是正常水平,连忙到朋友家表达感谢,还好朋友及时提醒,不然盲目的吃药可就把身体给吃坏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有不少人可能觉得了解了一些医疗知识,就可以诊断简单的病情了。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血压测量的干扰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是因为干扰因素导致被误诊为高血压。
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呢?怎么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呢?测血压前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因素
影响血压的结果有很多,主要归纳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1)病理性原因:因为药物等原因造成的病理性血压暂时变化,例如使用短效降压药,有些人可能在一次检测血压,发现异常升高的时候就擅自服用短效降压药,这就使得血压波动幅度增加;
(2)人体自身血压波动:人体内的血压并不是处于平稳的状态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也就是常说的“两峰一谷”——多数人的血压在早上醒来之后会出现第一个峰值,随后下降,在下午的时候会出现第二个峰值;但是在晚上睡觉的过程中,血压会降低到一个谷底。因为血压的动态平衡的特性,导致了我们不同时期测量血压数值的不同;
(3)外界环境原因:血压计毕竟只是一种电子检测设备,自然会受到电磁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如果在测量过程中,患者手臂的挪动、颤抖、血压计袖带的摩擦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4)生理性原因:有些人在血压检测之前存在熬夜、喝酒、焦虑、夜晚睡眠差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血压异常升高的现象。同时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干扰血压测量的结果,比如胳膊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血压会上升10mmHg;测血压时跷二郎腿会使血压升高2-8mmHg;测血压时说话会使血压升高约10mmHg等。同样地当我们在运动、憋尿的情况下,测量的血压都会偏离真实的血压值;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些人到医院,看到医生就紧张,血压就升高,可是回家后血压就恢复正常,也就是常说的“白大衣高血压”。由此可见,影响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因为一次血压数据偏高就认定为自己患有高血压。
二、怎么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
医生强调,仅一次的血压数据并不能证明患有高血压,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血压水平,在1-4星期进行2-3次血压检测,如果每次血压测量的数值都超过正常水平,才能被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防止误诊出现,一般每次检测的时候需测量2次及以上,时间间隔2分钟左右。如果两次数据相差不大,则取两次血压数据平均值;若两次数据相差较大,则考虑再进行一次检测,取三次数据的平均值。因此上文提及的朋友亲戚的情况,仅靠一次血压数据就认定自己患有高血压是不正确的。如果真的出现了高血压的状况,还是建议到医院询问专业的医生,而不是盲目用药。
三、测量血压前的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前主要注意的事项还是上文提及的生理性原因,比如熬夜、喝酒、运动等,毕竟这些因素我们是可以控制的。一般来说,在测量血压前,要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太高或者太低。同时要求病人在30分钟内禁烟酒、咖啡等会造成血压异常的食物,并且保持心态的平稳,不要出现紧张、激动的状态。同时要避免说话、翘二郎腿等不好的习惯,以保持数据的准确。
常用正确的测血压操作是在椅子上坐正,将一侧手臂露出,并轻度外展,若袖口往上卷起,不可过于紧绷;手指处于放松状态,不可握拳;胳膊有所支撑,肘部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同时测量血压是尽量避免因为紧张而屏住呼吸的情况,因为屏住呼吸会让血压升高,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并且因为人体内的血压状况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有医生会建议测量血压的最好时间在早上起床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同时要注意起床时不能用力过猛,如果真的是高血压的情况下,如果用力过猛,会导致大脑短暂性的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脑中风等更加严重的疾病。
四、总结
总而言之,血压测量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因为一次的测量就觉得患病。应该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不能盲目用药,以防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多注意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