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书画作品价格记录及拍卖行情走势
郎世宁字画拍卖价值为什么这么高?
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见插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郎世宁原系来华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于为皇帝作画竟没有机会传教。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陈列。
北京保利秋拍“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本场共39件精品上拍。其中,郎世宁、金廷标《火鸡图》以咨询价形式上拍,4500万元起拍,6200万元落槌,加佣金7130万元成 交。
郎世宁、金廷标《火鸡图》镜心 设色绢本 212×188.5cm
乾隆时期,郎世宁已不再单独作画,而是出现了“合笔画”作品。这种“合笔画”的出现,主要因为郎世宁年事渐高,相比于雍正年间,其在宫廷中的影响扩大,成为至核心画师,故只画主要部分,次要部分由中国画家代画。另外,这一现象源于乾隆皇帝特殊的审美趣味和他对西洋油画的态度,画师必须按照圣旨的要求去创作,就有了今天常见的合作类作品。
郎世宁的作品,有中国水墨画,也有油画、水彩画和珐琅画,其画风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宫廷画风格。为迎合各个皇帝的喜好,郎世宁总在调整自己的画技。康熙不喜欢油画,更无法接受西画中的透视法。为此,郎世宁学习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高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 二笔,也不能修改润饰,笔法稍有踌躇,便前功尽弃。为不在画上留有透视法中的阴影,郎世宁便在同一幅画中对山水或庭园采用不同的视点与角度。正是这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让郎世宁的画作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了纠正绘画的平面视觉,郎世宁向康熙建议办一所绘画学 校,康熙没同意。这种境况直到1722年雍正继位后有所改善。
郎世宁、金廷标《火鸡图》中的锦鸡之一
郎世宁于乾隆二十四年及乾隆二十五年奉乾隆旨意与中国宫廷画家合绘两套《火鸡图》、《青羊图》。一套与方琮合绘,轴装编入石渠宝笈,其中的《青羊图》现存台北故宫,《火鸡图》现下落不明。本件《火鸡图》及《青羊图》(现存南美藏家)为郎世宁与金廷标合绘,郎世宁画火鸡,金廷标补景,著录于《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六年始,于北海东岸画舫斋做“贴落”用,直至八国联军1900年攻入北京,始流散于民间。民国时期两幅都曾是郭葆昌(觯斋)的收藏。而金廷标这个人,在民间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即便是在清宫内务府的记录中也只可得知,金廷标是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病逝。
郎世宁、金廷标《火鸡图》中的锦鸡之二
进入20世纪后,此作曾有80余年不见踪迹,直至4年前才重新面世。这幅《火鸡图》最早可知的收藏家是乱世收藏大家郭葆昌,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一职。《火鸡图》最早的出版是在1929年上海有正书局刊行的《中国名画集》中;第 二次是在1931年《湖社月刊》中,都是按照金廷标的作品来定义的,当时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金城从郭葆昌那里把这张《火鸡图》借来给湖社的学生们去临摹,其中比较有机缘的是,马晋在当时是以擅长模仿郎世宁而闻名天下,见到这幅画,马晋就把这张画临下来了,十分巧合的是,在2005年北京保利首拍的时候,这张马晋临摹的《火鸡图》(《锦鸡》 )是以319万元成 交了,从马晋这张临摹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其中的树木,马晋已经不是学金廷标的典型手法,而是用郎世宁的手法去表现。
郎世宁的纪实画不仅在绘画风格技法上有所改变,最重要的是在构图上都有别于传统中国画。郎世宁纪实画的构图中将人马、聚散、景物处理的富有节奏感,体现了画面的虚实、物象的繁复,但又融洽和谐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欧洲画风。同时,他在绘画中也尝试从创作中争得自 由,尽量避免把近景远景结合在同一个画面中,纪实画多采用宏观远视的方法,不仅使整个画面感觉有纵深感,还使人物和周围的环境符合实际比例,同时兼顾了中国人的视觉习惯又不违背西方人的作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