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瑾 | 换山芋
【往期回读】
换山芋
陈锡瑾
陈锡瑾先生:1937年生,丁中19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看图说话》《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著有《一串红灯笼》等。
过去,我的老家只长水稻和麦子,从来没有见过山芋,就更无法品尝它的美味了。而离老家七八十里的高田地区,却只长杂粮,不长水稻,整天是山芋胡萝卜打滚,很难吃上一顿白米饭。
那时交通极不方便,每年高田地区的农民,就用独轮车装上几麻袋山芋,捎上简单的行李,赶到我们那儿,用山芋换大米,调剂一下口味,也让我们这儿的孩子尝一尝山芋的香甜,这种以物换物的方式,很受群众欢迎。
哟,换山芋咧,甜咪咪的大山芋噢……独轮车刚一进村,卖山芋的就大声吆喝起来。听到叫卖声,首先冲出来的就是孩子们,他们围着车子,看见那红扑扑、圆滚滚的大山芋,觉得挺好奇。卖山芋的人挺精,事先削了几个山芋,切成一个个薄片儿,养在水盆里,每个孩子给一小片,吊他们的胃口。孩子一咬,好吃极了,乐得一蹦三丈。脆吗?脆!甜吗?甜!好啊,那就赶快回家叫大人用大米来换呀!
物以稀为贵,一斤大米只换一斤山芋。可是,当时农村就根本看不到苹果香蕉等的影儿,孩子们既然喜欢,那就权当水果让他们尝尝鲜吧。于是大人们就用淘米箩装了几斤大米,跟着孩子们围了过来。一般人家也就换上几斤,解解馋罢了。我们家孩子多,妈妈一下换了头二十斤,让孩子们吃个够。因此,每天下午上学前,妈妈就削两个山芋,削一削,切一切,一人分两三片,让我们捎着,边吃边跑,既解渴,又解馋,真过瘾儿。
一天下午,我跟妈妈多要了几片山芋,自己舍不得吃,悄悄用纸一包,往口袋里一灌,准备带到学校里,让小伙伴们也分享分享。走,快跟我走!那天放学后,我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大伙儿纷纷围着我。干嘛呀?神秘兮兮的!我忙拿出包儿,亮出了吃物。瞧,这山芋片红红的,嫩嫩的,十分诱人。可是,小伙伴们见了,却你瞧瞧我,我看着你,竟然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谁也不敢伸手。是啊,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谁也没见过这东西。
好吃!真好吃!又脆又甜!有一位同学带头咬了一口。于是,你一片他一片,眼一眨,就一抢而空,大伙儿吃着蹦着,不一会儿就吃了个净大光。
哈哈,操场上洒下了一片欢乐的笑声……
更多陈先生作品,请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