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交易在哪里鉴定
《珐琅双绝》是存世的清朝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稀有的顶 级国宝,他们是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制作,采用清朝最顶 级的珐琅彩技艺烧制而成,是其最为钟爱的作品。这两件瓶子见证了清朝康乾盛世的繁荣,也历经了战乱漂泊,海外拍卖回流,他们饱经岁月的沧桑,有着极为传奇的经历。这一次,经过王辉大师15年专 业研究,12年艰辛复烧,终于得以再次国宝重现,盛世聚首。由此可见此件藏品极 具收藏价值。
珐琅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研磨制成粉末状彩料后,根据不同的工艺,填嵌或绘制于金属胎体上的一种艺术创作过程。金属錾刻技法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 氟化物 ,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 釉 ”;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珐琅,是“法兰西”的转译,而法兰西是我国古代对欧洲的泛称。《元史译文补证》卷二十二曰:“皆称欧罗巴人为珐琅,即法兰西也。”珐琅,实际上是彩色玻璃质釉。珐琅工艺是西方著 名的工艺美术品种,古埃及就已发明,中世纪西欧各国、拜占庭帝国和伊朗都非常盛行。
近年来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以1520万港元成 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以3252.41万港元成 交;现在更是无价之宝。2005年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现存我国国家博物馆)在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秋季单件专品拍卖会上1.1548亿港元买下。据悉,该瓶曾于1975年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其时的成 交报价为1.6万英镑,30年时刻,身价暴涨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在佳士得我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更以1.5123亿港元拍出,創造了我国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2011年,又一件“乾隆年制古月轩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胆瓶”评价1.8亿元港币,成 交价为2亿元港币,这些活生生的数据足以说明晰商 场对清三代期间价值的高度肯定与需求。高价藏品的成 交并非偶尔,而是商 场需求之必然趋势。似乎在预示着珐琅的市场仍将持续走好。
那么珐琅彩瓷是怎么制作的呢?清朝流传下来的珐琅彩都是清宫造办处在皇宫内制作的宫廷御用器物,它是在景德镇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珐琅料进行彩绘,然后再经低温烧制而成。珐琅彩的品种很少,产量同样也非常的少(只是康熙年间开始烧制,直到乾隆年间,乾隆之后就没有烧制了),但是珐琅彩却制作精良,一直秘藏宫内,一般人是很难见到的,后来才流出宫外,在社会上偶一见之。珐琅彩初创于康熙时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之后烧造很少,民国时期有不少仿制品。
参与珐琅彩制作的管理人员也是最 高 级别规格。康熙、雍正、乾隆都充当了珐琅彩瓷的督造者,而造办处的司职人员都是皇帝亲自安排的朝廷重臣。以雍正时期为例,雍正皇帝命其弟怡亲王允祥为造办处大总管。怡亲王允祥是康熙帝诸王子中少数几个没有政治野心,而醉心于艺术的皇子。此外,雍正朝造办处的管理人员还有庄亲王、裕亲王、信郡王、海望等高层官员,具体办事人员有郎中保德、赵元、年希尧、唐英、沈喻、马尔汉等一批能书善画的翰林画家。雍正六年造办处增设六品库掌3人,八品总催9人,笔贴式9人,进一步加强了造办处的行政管理,从而确保严格掌控珐琅彩瓷制作的每道工艺。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在雍正、乾隆时,达到顶峰。单从名字上看,就不像青花、斗彩、影青或者是五彩那样本土化。其实,最早珐琅彩的原料是舶来品,从欧洲进口的。但是珐琅彩瓷器的出现,却是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宫廷匠师把铜胎画珐琅的技术移植到瓷胎上的。此种技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瓷器大家族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