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那些好的感情,一般都具备这个特征
文/学乃身之宝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这句话对于婚姻或爱情,同样适用。
也就是说,那些感情好的,或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的特征——互相理解、彼此体谅,以及相互促进,等等,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特征,在我看来,就是从不试图去改变彼此。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好的感情中没有改变伴侣这一特征。
1.期望,是通往地狱之路
知名亲密关系专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很多人在走进婚恋后,会不由自主地试图改变对方,他们对伴侣有不同的期望:
期望对方能改变坏的生活习惯;
期望对方能为自己而努力改变;
期望对方能变得更加积极上进;
期望对方能多满足自己的需求,等等。
甚至,这些期望会以“我都是为你好”作为理由,但事实上,这些期望很可能成为过高的期待,以致最后掉入幻灭的深渊。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很容易把伴侣理想化。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说:“很多时候,人们不是选择了眼前的伴侣,而是选择了心里那个理想化的情人。”
这个理想化的情人,是我们在头脑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需要、期待和欲望构建起来的,很难轻易放下,所以很多人执着于改变伴侣,让其达到自己心中理想化的要求。
只是,这个理想化的伴侣,是个完美的伴侣,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完美的人。
而那些幸福的婚姻,双方清楚自己和对方都是不完美,愿意接受彼此的不完美,没有过高的期望。
2.企图改造伴侣,等于不爱对方
前面说了,当婚姻中的两个人,把伴侣理想化之后,就会心生期望,于是企图改变对方,而那就等于不爱对方。
正如克里斯多福·孟说的:“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意思是说,我们企图改造伴侣,就相当于否认现在的伴侣,觉得ta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而这样的感觉自然会破坏彼此的感情。
就像电影《囧妈》里的徐伊万和妻子张璐,他们之所以离婚,就是因为徐伊万试图改造张璐,希望张璐符合他设定的妻子角色。张璐曾抱怨家里的台灯根本不是她喜欢的款式,而徐伊万觉得那"应该"是她喜欢的,这种强加的爱,会让人窒息,因为它夺走了对方的自由。
我们常说,爱一个人,就是爱ta本来的样子。只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伴侣忘记了。
而那些好的感情则不同。
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中的英子和修一,他们结婚60年几乎没有吵过架,两个人携手经历风雨,一直幸福着,他们没有让生活的琐碎打磨掉爱情该有的色彩,其秘诀就是“不勉强对方”,这是英子和修一在生活中达成的默契。
英子说话直接,做事大大咧咧,经常丢三落四,但修一没有以“为你好”作为理由,试图去改变她,他说,“她就是这样的人,我娶她的时候就知道”,而英子也是如此,从不试图改变修一,修一不喜欢吃蔬菜,她觉得快乐比什么健康食谱都重要。
他们的爱情,或许满足了人们对爱情的所有幻想。
3.真正的爱,源于接纳和放手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不由控制地把自我意识强加到对方身上,试图改造对方,最终把彼此的心理空间逼到角落里,两个人都无法“呼吸”,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双方做到真诚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伴侣做或说出一些事,但不会意识到自己希望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情绪上的需求。
就像伴侣忘记自己的生日,我们很生气,期望ta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其实,我们是希望ta在乎自己,以证明自己在ta心里的重要性,而这就是渴望被爱的需求。
如果这时,我们能直接和伴侣表达这样的心理需求,两个人就不会生气。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伴侣,就和对方真诚交谈,说出自己期望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果你是被改变的那一方,也要真诚和对方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真诚的沟通,就是在用心经营恋情。
其次,给彼此一些时间,要有耐心,看到时间的力量。
亲密关系,从甜蜜期走向幻灭期,几乎是必然。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等感觉,但其实,幻灭期可以成为彼此深入了解的契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磨合期。
在磨合期,婚恋中的两个人会有很多负面影响的行为,比如,权力斗争——你要听我的,我说的对;引起注意——你要看看我,看看我;报复心理——你伤害我多少,我也伤害你多少,等等。
但如果两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彼此,这些行为都可以转化为增进感情的机会。
比如,老公因老婆的一句指责而大发雷霆,老婆也很无辜,于是两个人开始冷战,但如果老婆能够回头想想,老公为什么因为自己的一句指责发那么大的火,进而花时间去了解他,那么老婆很可能意识到,老公当时的愤怒其实是源于他的妈妈,因为他妈妈喜欢命令他、指责他,这样,老婆就很可能理解老公,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而老公因为老婆的理解也心存温暖,表示也会注意的态度和做法,这样两个人就走得更近了。
再次,学会接纳和放手。
其实,企图改变伴侣,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如果我们愿意放手,就有机会发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其实都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里,不需要外求。
换句话说,我们的心理需求,都是没有被满足的期望——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我不重要,而当我们意识到,独一无二的自己,本来就是足够好的,也是值得被爱的,也是重要的,那么我们就学会了放手,同时也接纳了自己和伴侣。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安全度过幻灭期或磨合期,就要学会放手和接受。
当我们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我们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事情。
正如克里斯多福·孟说的:“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
写在最后:
当我们能接纳伴侣的不完美,不再试图改变他们时,他们反而愿意为我们去改变。
听起来好像是悖论,但事实就是如此。
因为改变,是建立在允许不改变的基础上的。
我们接纳伴侣,会让伴侣感受到爱,而爱是相互的,所以伴侣就会“愿意”为我们改变。
当然,如果我们爱对方,也要“愿意”为其改变。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伴侣,一段好的感情或婚姻,一定是一起努力,"双向奔赴"的。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