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向西是疏附,帕米尔高原东麓,绿洲明珠疏附县
新疆西南, 帕米尔高原东麓;疏附县地处新疆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西北部,她从三面环抱古城喀什,四周分别与喀什市、伽师县、乌恰县、疏勒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等地接壤。这里原属疏勒直隶州,即附属之地;疏勒直隶州得自疏勒古国之名,含义有三种:其一疏勒系突厥语“有水“之意,因此地域水草丰茂,故得此名;其二认为疏勒系粟特族名soghd的译音,系古代伊朗语“圣地”之意;其三认为疏勒系古匈奴语“黄色”之意,因喀什周围土壤呈黄色而得名。
维吾尔语称这里为喀什噶尔阔纳协海尔,意为喀什噶尔老城;又名托克扎克,《西域图志》写作托克库尔萨克,释为托克释为饱;库尔萨克意为大腹,指能吃饱肚子的地方。指地丰人富,庄稼人能饱食,故名;现又解释为九块白地。下辖4个镇、6个乡:托克扎克镇、兰干镇、吾库萨克镇、乌帕尔镇,塔什米里克乡、铁日木乡、布拉克苏乡、萨依巴格乡、站敏乡、木什乡;总面积2986平方千米,人口26万,县城托克扎克镇距喀什15千米,距首府乌鲁木齐1482千米。
县域两汉属疏勒国。北周至隋朝时属突厥。唐朝属疏勒都督府。宋代前期为哈拉汗王朝陪都(东都),后属西辽。元朝属察合台领地。明朝至清初为察合台后裔领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喀什噶尔城(今喀什市)西北二里处筑徕宁城作为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新驻地;道光六年(1826)徕宁城毁于战火,八年(1828)在回庄筑恢武城(又称新城或汉城),并移疏勒官府于此,疏勒府附城称老城或回城;光绪九年(1883)以乌兰乌苏河(克孜河)上游村庄和布鲁特部落设疏附县,意为附属疏勒直隶州,治喀什噶尔回城(今喀什市);二十八年 (1902)属疏勒府。
1912年疏附县直属喀什噶尔道。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45年改属新疆省第三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9月以疏附县城关区析置喀什市。1954年8月南疆行署成立,喀什专署撤销,疏附县属南疆行署。1955年疏附县政府从喀什市区迁驻托克扎克(今址),为新县城之始。1956年6月属喀什专区,1971年1月属喀什地区至今。1982年11月喀什市浩罕、伯什克然木、阿瓦提、英吾斯坦等4个公社及河内林场划入。
1996年疏附县下辖1个镇、17个乡:托克扎克镇,塔什米力克乡、乌帕尔乡、布拉克苏乡、伯什克然木乡、萨依巴格乡、色满乡、铁日木乡、吾库萨克乡、浩罕乡、兰干乡、英吾斯塘乡、荒地乡、站敏乡、阿克喀什乡、阿瓦提乡、木什乡、帕哈太克里乡;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疏附县有多个乡镇在行政区划过程中划入喀什市,逐渐形成现有县域。
1998年3月浩罕乡以及伯什克然木乡5个村、阿瓦提乡2个村、帕哈太克里乡1个村划入喀什市。2004年8月,色满乡、荒地乡划入喀什市。2005年2月帕哈太克里乡、伯什克然木乡局部划入喀什市。2012年兰干乡、吾库萨克乡撤乡设镇。2013年3月阿瓦提乡划入喀什市;同年英吾斯坦乡划入喀什市。2014年乌帕尔乡撤乡设镇;同年10月阿克喀什乡划入喀什市。
县域位于喀什噶尔绿洲上盖孜河的冲积平原,这里三面靠山、东南开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平原地貌为主;有克孜勒河、盖孜河、恰克玛克河、吐曼河等河流;境内天然草场占总面积13.7%。这里属于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干旱少雨;年均气温11.2℃,年降水量72毫米,年均无霜期206天,年均日照为2870.6小时。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稀有树种阿月浑子,沙棘有21个品种,占新疆首位;有黄羊、黑雀、戴胜等野生动物;主产棉花、小麦、水稻、水果,种植蔬菜、南瓜、笋等;有木纳格葡萄、喀什噶尔石榴、木亚格杏、无花果等特产,又中国木纳格葡萄之乡、中国喀什噶尔石榴之乡等美称;有石膏、石灰、金矿等矿产。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这里是古疏勒国的核心区之一,被称为绿洲明珠、乐器之乡,境内有独特的沙漠以及绿洲风光;这里位于新疆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以及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要冲;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唐代罕乌依古城遗址、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唐代罕乌伊(皇宫)古城遗址、帕哈太克里稻田风光、乌帕尔40眼泉、伯什克然木乡大果园、天南生太园、三仙洞、莫尔佛塔遗址、兰干烽火台、木什明尧勒古战场遗址、公元一二世纪的古城遗址等景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