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战马(war horse)》
意义和无意义
那位指挥部下抢劫荷兰农场的德国军官,是片中顶不重要的角色之一,看到显然是农夫出身的热爱牲畜的管马的老兵给每匹马都起了名字,劝告他:“没必要给注定很快就要失去的东西起名字。”这话,与其说他冷血,不如说他菩萨心肠:他说的全是真话,战场上的马,不是死于枪炮就是死于干活,而且这过程一定非常快,爱与不爱,不能说对它们毫无差别,但做为一个过于短促的生命,差别确实太小,而对于施与这爱心的人,痛苦与否就差别很大了,从这儿看,他对于爱和痛苦的敏感,似乎还在那马夫之上,这时再回忆他在农场抢劫时,马发出声音的瞬间的微微侧耳,未必不是听出来了什么,但没有纠缠下去,也许,正是他对农场主祖孙的留有余地;不管是不是吧,总之他都是这部电影里最悲悯也最看得开的人,也就在他身上反映了这片子的主题:战争扭曲了人性,虽然,这片子更显然的主题是通过英/德双方士兵在战场上合作救马的桥段表达的:战争中依然有人性的光辉。
这看似相反的主题,恰恰互相成就:那军官看透了战争的无意义,就让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无意义的人,这样,就即可以忠实于自己的职责,又不让自己像《悲惨世界》里的沙威警长那样被职责异化,以便在一个无可躲避的无意义的战争里苟延残喘,行动上随波逐流,内心深处则保持了独立,这大约就是德国版的“苟全性命于乱世”:知道当下是“乱世”,也知道自己渺小所以在乱世只能这么活着,也恰因为知道自己渺小只能怎么活着而与现实保持疏离而在乱世更看清了人世。
好在,无论是他,还是马,或者是片中的其他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一次大战,终于在救马的高潮不久就结束了,杜塞尔多夫的小伙子无奈的悲惨预言“过半小时我们又要开战”竟然没有实现,让所有观众都舒了一口气,否则,刚刚光辉的人性又要投入无意义的相互厮杀,谁受得了?
战争无意义的结束,恰如它无意义的开始,但它终究还是结束了,无论如何这总让人欣喜,因为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无意义,就不像战争这样能在哪个日期结束,有时根本结束不了,或者即使遥远的将来能结束吧也跟我们无关了,譬如我一位老友曾评论的中国的教育,不是读书不该辛苦,而是我们孩子的很多辛苦是完全无意义的。面对这样比战争更没有尽头的无意义的现实生活,怎么办?难道只有逃到幻想里?当你想到这逃避是不可能的,再回忆乔伊在战场上的四蹄狂奔,比起非要为生活找寻意义的我们,是多么自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