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传奇:身陷安史叛军中,却凭借一首七绝,在平叛后免于惩处

(0)

相关推荐

  • 《​凝碧池》王维 | 一首让王维死里逃生的诗

    凝碧池 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深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译文] 打仗使国家残破,百姓潦倒,文武百官什么时候再朝拜唐朝天子呢?宫殿空空如也,秋槐树的叶子飘进宫里,可安禄山 ...

  • 此物最相思(第113章)

    三月,是益州最美的季节.淅淅沥沥的几场小雨,洗净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在澄澈的碧空下,益州城明润得犹如一幅画卷. 这日,雨后天晴,春光明媚,玉真公主看李隆基一直坐在窗前发怔,便提议去锦江边走走.当李隆 ...

  • 此物最相思(第336章)

    当王维和崔光远儿子崔清被押送到洛阳后,并没有直接去见安禄山,而是被关押在了洛阳菩提寺的偏殿内. 这是叛军临时设置的监狱,专门用来关押从长安俘虏过来的大唐官员. 和在长安时一样,王维和崔清被关押在不同的 ...

  • 此物最相思(第108章)

    当年孔明先生城头抚琴,让司马懿真假难辨.进退两难:如今,王维城头弹奏琵琶,也让叛军将领崔乾佑.田乾真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此次攻打长安,安禄山派出了他最信任的两员大将,并特地交代,虽说长安已经无险可守, ...

  • 此物最相思(第102章)

    这日,长安城乌云密布,寒风凛冽. 李隆基亲自到勤政务本楼为高仙芝和封常清送别,长安百姓自发涌到长安街头,目送高仙芝和封常清出征. 安史叛军正在火速向洛阳挺进,大唐朝廷也正火速从各地抽调力量. 本来,大 ...

  • 此物最相思(第110章)

    和李隆基在逃难路上品尝"众叛亲离"的滋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禄山在洛阳享受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生活. 自从在洛阳称帝以来,安禄山枕边的妙龄女子走马灯般换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久了,连安 ...

  • 此物最相思(第101章)

    753年1月3日,自735年成为大唐宰相的李林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毫无疑问,他是李隆基执政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毫无悬念地成为继任者. 杨国忠原名杨钊,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氏, ...

  • 安禄山攻陷长安城,年迈的杜甫悲痛万分,还写下了一首很感人的诗

    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冬,安禄山的叛军攻陷了长安城,当时很多的诗人选择逃离长安,但是很不幸,只有极少部分的诗人出逃成功,大部分的诗人,还是被叛军所俘虏,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杜甫和王维.论名气的 ...

  • 王维:繁华幻灭,咫尺天涯

    这是我创作长篇历史爱情小说<此物最相思--王维传>前写的有关王维的历史散文. 1 心如止水,或许是因为曾经波澜壮阔过. 若非经历大风大浪,怎知风平浪静的可贵? 心如死灰,或许是因为曾经熊熊 ...

  • 此物最相思(第103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才突然发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哥舒翰,已经57岁! 755年二 ...

  • 王维的“保命诗”,本要斩他的皇帝读完后,不但饶了他还给他官做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年代,期间各路大诗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唐诗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诗仙"李白的潇洒俊逸,"诗圣"杜甫的沉郁 ...

  • 此物最相思(第333章)

    这一晚,长安城处处火光冲天,满城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厮杀声.惨叫声! 一夜之间,长安城从一座世人仰望的天下雄城沦为活生生的人间地狱,仿佛一头任人宰割.任人凌迟的雄狮,无法动弹,无法反抗,一点一点流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