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培 | 补丁

补  丁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提到“补丁”一词,年轻人首先想到的是使用电脑WINDOWS系统时,为修复系统漏洞常用“打补丁”的方法,让电脑系统更安全,更不易感染病毒。其实我要说的不是这种时尚的电子补丁,而是若干年前那个贫困岁月的一种特殊印记。

当年,农村物质生活贫乏,穿一件新衣服真是稀罕得很。孩子多的人家,总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即使孩子少,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种田没有机械,全凭人力,很伤衣服。因此,人身上的衣服有补丁是正常的,补丁摞补丁也不少见。走亲戚,上场面,借一身没有补丁的衣服,就是一件麻烦事。年轻人结婚,往往几个发小合起来,才能凑齐一身没有补丁的体面的衣裤鞋帽,以避免婚礼上的新人过分寒酸。

于是,打补丁成了农村女人们一项不可或缺的手艺,成了她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也成了她们伟大母性的一种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然,缝补技巧也会在丈夫身上体现得淋漓至尽,“要看家中妻,先看男人衣。”只要看男人衣服上缝补细节波俏不波俏,就知道家中女人的手巧不巧。

为了有一双巧手,女子从八九岁开始,便在母亲的指导下,置办一只针线笾,里面放有针、线、针箍、剪刀、锥子、镊子、纽扣等缝补用具,跟着母亲学习女红。每年农历7月初7,几个小姐妹结伴,躲到黄瓜架或葡萄架下面乞巧,即向上天乞求一双巧手,为女人一生必须具备的缝补技艺奠定基础。

初中最后一年,我的家搬回砖桥,离开我就读的樊川中学有几十里路。那时每逢周日,同学们各自回家,我与一个姓潘的同学离家太远,只好留在学校。我们两人在一起,常常是上午到小池塘捞几只田螺,改善中午的伙食,下午就补衣服。潘同学母亲去世得早,补衣服很熟练,我就向他学。

记得他跟我讲了关于补丁的几个要点:选料要配套,补丁的布料要跟衣服布料的厚薄基本相同;颜色要和谐,补丁的颜色跟衣服的颜色要般配;形状要漂亮,一般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位置要对称,如左右裤管膝盖处,即使破洞大小不同,也应用一样大的补丁,补在同样位置。

此外,他还讲了几个技巧:硬洞小补,小洞大补,丑洞美补,未破先补。所谓硬洞小补,就是锐器划伤的洞,周边布的质量还挺好,只要按洞的面积打上补丁就行,不必扩大化。所谓小洞大补,就是磨坏的衣服,看起来洞不大,但洞的周边也已经有较多的磨损,没有劲道,不能收针,那就要用比洞大一些的补丁来补,避免前面刚补,接着又破,多一次麻烦。所谓丑洞美补,就是针对某些部位的破洞,选择恰当的装饰性的花头,比如花瓣状,五角星状,正五边形状等,再在颜色上做一些设计,用智慧将损伤的衣物被褥打扮得色彩斑斓,增添生活情调。所谓未破先补,最典型的是绱袜底,许多人家,哪怕是新买的袜子,就先把袜底剪开,用多层布如纳鞋底一样制成的袜底装上去。因为农村人推车挑担,走路脚头较重,袜子极不耐穿,与其破了再补,不如超前装上厚袜底,倒能抵抗一段时间。

这些都是老话了,现在年轻人穿没补丁的衣服久了,也觉得没有情趣,就有人穿起了破洞裤。附近小区传出一段故事:老人到子女家来住一段时间,见到孙女假期从外地回来,高兴之余,主动帮孙女洗衣服。发现孙女的裤子有洞,就卖弄起自己的手艺来,不声不响地把破洞补好。谁知孙女回家后,发现了裤子上的补丁,哭笑不得。奶奶知道孙女着急的缘由以后,也知道好心办了坏事,懊恼不迭。儿媳妇回家,弄清这场滑稽剧情后,告诉孙女这就是代沟造成的理念差别,不能责怪奶奶,以后再买一条吧。奶奶说,这条裤子就给我带回乡下吧,送给困难的孩子也不错。儿媳妇说,这条裤子上的补丁这么平服贴切,针脚这么细,补丁剪成宝石的形状,又是蓝绿色,真像“祖母绿”宝石。这不仅是奶奶的好手艺,一针一线都包含奶奶对孙女的爱心。我要好好收藏,待女儿出嫁时,放在装嫁妆的箱子里送给女儿,让她永远记着老一辈对她的疼爱之心。这段关于“补丁”的故事,竟有这样的喜剧结尾,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可见,那年头的补丁,不仅极具实用性,还是一种饱含亲情与爱心的精美艺术品。

(0)

相关推荐

  • 补衣服喽

    小时候裤子破了是要补上的,那些破了没补的,多是穷人,或者暂时没补,可能是家里没有女人,或者实在顾不过来,萝卜多了不洗泥,破洞多了就当网眼罢. 有洞必补,并且多数是外补,所以补丁多数不美观,一块方方正正 ...

  • 缝了缝袜子

    昨天出门前缝了缝袜子,发现一只袜子脚后跟后面有个洞好几天了,一直没舍得扔,也懒得缝. 没舍得扔是因为这两双袜子是我妈给我的,穿着特别舒服,而且后边那个洞暂时还不影响穿. 昨天有时间,正好缝上几针. 缝 ...

  • 【原创】永远无法弥补的补丁

    补  丁 常德市第十一中学 黄至 望着奶奶衣服上多而干净的补丁,质朴是我心中唯一的想法. 奶奶是一个心思单纯.待人和善的人,每次我见到她,她都是穿着一身简朴的补丁衣,满脸笑容的样子. 奶奶的生活很节俭 ...

  • 徐德培 | 扫盲运动

    童年记忆中的扫盲运动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 ...

  • 徐德培 | 采草药

    采草药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 ...

  • 徐德培 | 当我坐上“敬老座”

    当我坐上"敬老座"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 ...

  • 徐德培 | 江都萝卜干

    江都萝卜干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 ...

  • 徐德培 | 奶奶哼

    奶奶哼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 ...

  • 徐德培 | “洋货”与“MADE  IN  CHINA”

    "洋货"与"MADE  IN  CHINA"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 ...

  • 徐德培 | 浴室里的担心

    浴室里的担心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 ...

  • 徐德培 | 农家“竖笛”吹火筒

    农家"竖笛"吹火筒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清晨,吹火筒是乡村的集结号,家家户户 ...

  • 徐德培 | 粗读《红楼》辩“如海”

    粗读<红楼>辩"如海"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