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言|周秦

公告栏

第1481期

當代文言

寸心書屋序跋錄存

周秦,江蘇蘇州人。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崑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蘇州市詩詞協會會長。青春版《牡丹亭》首席唱唸指導,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崑曲藝術》主講人。2004年獲蘇州市政府頒發“崑曲評彈傳承榮譽獎”,2009年獲文化部授予“崑曲優秀理論研究人員”榮譽稱號。著有《寸心書屋曲譜》《蘇州崑曲》《崑戲集存》《紫釵記評注》《蓬瀛五弄》《湘崑:復興與傳承》等。

寸心書屋曲譜序
崑曲之道,清工為主,斯所以魏尚泉之稱聖而葉懷庭之名家也。晚近以來,戲場聲口崑亂混雜,本色漸淪。案頭場上判離,學者文人並清工摒棄之。老成凋謝,曲事蜩螗。每念及此,未嘗不拔劍斫地、呵壁問天也。歲在己巳(1989),始主蘇州大學中文系崑曲藝術本科班教務。花朝月夕,笛裡吟邊,師生相與審音析律,俯仰抑揚,儼然以曲學傳承自期,天下稱之。春秋四度,爰有《寸心書屋曲譜》之編。
杜詩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曲者詩之一體,亦文章之類也。感乎性情,達乎天地,垂乎久遠。故雖生三百歲之下,不及從遊方諸、適軒、墨憨、即空、靈胎、懷庭諸先生為憾,然其書俱在,諸曲多傳,因之批隙導窾、領悟貫通,今之學者豈必無由跡古賢,識門徑,入堂奧,會寸心而運之以自然哉?於是折衷採擷於書案、歌臺、舞場與夫宮調、板式、家門之間,得名曲三百餘支。乃取《納書楹》為底本,參酌以傳唱諸譜及清末民初名家演唱錄音,反復推求,斷以情理。復按通行標準譯為簡譜、線譜,作為乙編附行,俾廣流傳。豈足為崑曲增重,抑亦使清曲之道庶幾一脈可傳,而仰候世之博雅君子或有取焉。如是而已!如是而已!
助予以寸心上求古人之道者,王、毛、石、朱四子而外,俞錫侯、貝渙智、王守泰、雷羏直、沈傳芷、鄭傳鑒、劉楚青、郁念純、周瑞深、高慰伯諸老,徐凝、劉丹、胡明晶、孫雲、李志遠、顧清、韓光浩、朱剛、徐飛、時銀樓、沈莉萍、韓燕、徐蔚、戴曉東、顧斌、於勍、張向華、李列、常慶海、邵睿諸生是也。夢苕錢師及張庚老分別為甲、乙編題寫書名,周瑞深老以八十二歲高齡工楷寫定甲編曲譜,誠足為本書生色。徐斯年教授先任中文系主任,於崑班教學悉心扶持,頃復以出版社總編親校全書,厥功尤堪不朽焉。

是為序。歲次癸酉閏三月下浣吳門周秦於寸心書屋。

夢苕盦詩文集編校後記
歲在癸未秋仲,夢苕夫子以手鈔文稿三百餘頁相授,距遽歸道山尚不足百日。音容宛在,而暌隔人天,遺稿之託,無日敢忘於心。春秋五度,乃編定繡梓。爰書數語,綴於卷末。
夢苕盦詩文集編録夢苕夫子所作舊體詩文。其中夢苕盦詩此前曾六度編刻,皆夫子手定。早年有民國十九年(1930)江南二仲合刊本,民國二十六年(1938)無錫國專排印本,均不及詞;晚期有1978年、1990年自刻油印本,1994年廣州南社研究會排印本,以及2004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刊本,則為詩詞合刊。中以南社印本所録起自壬戌(1922),迄於癸酉(1993),計存詩七卷一千四百二十六首,詞一卷五十六首,聯語一卷一十四聯,最為完備。故本集以之為底本,校正錯字,加以增補,卷次篇目悉仍其舊。所增補詩二百三十一首,略按寫作時代為序,編為補遺一卷。增補詞十九首,聯語十四聯,則編入相關卷目,次於原存篇目之後。
夢苕盦文向未結集。夫子早年所作發表於國專文集、國專月刊、學術世界、學海月刊、同聲月刊等舊期刊者,搜求不易。晚年序傳碑記,大多隨寫隨散,不自收拾。雖有部分存稿,然亦雜亂零散,編集為難。於是率學生檢索於故紙舊刊,訪求於園林廟宇,積文一百五十七篇,略按寫作時代為序,標注來源出處,次為七卷。按編文體例,語體文不録,信劄不録。惟諸子名言釋義序、錢澄之全集序等數篇文白俱下,不敢擅刪,故仍編入。詩話及點將録多種自成一體,擬另行編集。
夢苕盦詩文集之編校,蒙夫子哲嗣學增先生與袁濤、畹蘭二女士全權委託並提供圖片資料,復承夫子門人故舊鄭學弢、馮其庸、陸振嶽、費之雄、吳正明、魏嘉瓚、梁通、徐雲鶴諸先生鼎力相助,研究生李昂、張慧、賈戰偉、鄭陽、夏玉瑤、戴麗娟等訪查鈔録,香港饒宗頤先生以九十二歲高齡抱病作序,高義堪銘肺腑。中華詩詞研究院(BVI)學術委員會全力支持此書列入二十世紀詩詞名家別集叢書重點項目,並予以專項經費資助;黃山書社承擔出版工作,社長左克誠先生殷殷關注,責任編輯歐陽慧娟女士細心勘誤,在此一併深表謝忱。
夢苕夫子學識浩博無涯,詩文多用僻典奇字。早年舊文從圖書館查鈔,部分贈酬之作寄自友人,碑記楹聯則攝為照片,晚年手稿率多塗乙潦草。編校中雖庶竭駑鈍,而能力所限,兼以時日匆促,難免有不察之誤。敬祈讀者諸君匡謬是幸。
夢苕盦詩文集壽世之日,正值夫子百歲誕辰。民革蘇州市委、蘇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暨蘇州大學文學院將聯合舉辦紀念座談會。虞山湧翠,琴川流芬,追思往事,曷勝感愴!因賦俚曲一首志慨,調寄南正宮【普天樂】:

珠露盈盈弓月瘦,百年此際一斟酎。披髮起、擊築狂謳,怎銷得、家國殷憂。誰共我,病相侔?猛回首,渾淪萬象海天流。載椽筆、赴召玉樓,訪牧齋、梅村二叟。湖山佳處,觴詠千秋。

戊子七月既望,周秦、劉夢芙謹識。

文登叢氏宗祠重光碑記

普世之道,蓋莫重乎人倫;人倫之本,蓋莫大乎祖先。崇道守本,飲水思源,故宗祠立焉,祭禮隆焉。文登叢氏,系出漢金文靖日磾公苗裔。魏晉間遭際鼎革,播遷流離,東徙海隅,止於叢峴,因改姓氏而棲息。篳路藍縷,乃啟家園,爾來千有七百餘年矣。耕讀以立命,孝友以傳家。歷唐宋而入金元,累世簪纓,浸為山左望族。明少保豐山公以三朝重臣,敭歷中外,功著史冊。而孝弟篤於家庭,信誼厚於交友,儉約廉慎,終始不易,為一代之名卿才大夫。嘉靖癸未春,薨於柳塋街府第。誥賜二祭,命有司為營葬於青石崗塋地。碑坊巍聳,神道莊嚴。春秋吉日,峰巒共鼓樂迴響,晴嵐與香煙繚繞,族人序齒進叩。舟車來歸者,動輒數百餘人。遠近稱頌,以為盛典,至今族中老人猶樂道之。然青石崗祖塋毀於丙午動亂,片石無存;柳塋街府第亦拆除改建,散為民居。惟優老堂西鄰叢氏宗祠劫後猶存。殿堂五楹,石鼓門牆,依稀昔時氣象。而百年老屋,風雨飄搖,又且長期占為他用,祭禮弛廢,已閱一甲子矣。

邇來承平日久,政通人和,文化復興。先是丙子春,族人松坡首倡叢氏研究會,既又於壬午夏與旅港族人榮滋、旅韓族人樹倫等聯合發起世界叢氏宗親會。以“敦親睦族、報效國家”為號召,走訪聯絡海內宗親,足跡徧乎山左各州縣,京、津、冀、晉、蘇、閩、黑、吉、遼、內蒙等南北各省,以及港、臺地區。甲申冬,族人永倫、永全率城子村闔村宗親集資千萬,擇地正棋山北麓,創建叢氏大宗祠。四年竣工。雕甍畫棟,面海枕山,天光雲影,風月無邊。己丑、庚寅二度舉行祭祖大典於此。闔族共慶,萬眾一心,乃勒石以誌其盛。獻歲發春,文登叢氏宗祠回歸,族人奔走相告,捐款修復。閱時半年有餘,耗資若干萬圓,終底於成。將於今秋吉日舉行第三屆祭祖大典暨叢氏宗祠重光慶典。

主事松坡先生,敦直有文,克紹祖風,毀家紓難,四海響應。今夏偶過文登,一見傾蓋。為言宗祠百年興廢,血脈賁張,叱咤如雷,聽者動容。因以重光碑記相屬。茲事攸關名教,豈敢戔戔以不文辭?夜闌燒燭,誦讀《漢書金秺侯傳》、《叢少保墓誌銘》、《聽選寄鄉友書》、《叢氏錫羨堂讃序》諸文,漸覺風聲鶴唳,悲從中來。至因之公《刻叢氏族譜敘》云:“惟願此刊也,與柳林莊、錫羨堂、春場祭園,為叢氏世傳之重器。俾滄海變,而此刊與此產終古不磨。則余之相壤泉下也,或可對高曾祖父而無忝也。”乃掩卷感喟,欷歔良久。嗟乎!昔孟子云“不失其赤子之心者”,微斯人而誰?因援筆疾書,一氣成文。辭曰:

陟彼崇山兮,瞻我祖武;祖武邈遠兮,神馳千古。陟彼高臺兮,拜我祖先;祖先艱患兮,思之淚漣。忠信篤敬兮,世承天寵;受命不遷兮,秉德斯永。九派同源兮,四海一村;鳥飛還巢兮,葉落歸根。鐘鼓既鳴兮,吉辰既昉;神靈其來兮,伏惟尚饗!

歲次癸巳,六月將望,吳門周秦拜撰。

浪淘沙·石湖聽雨酬唱集序

石湖去姑蘇城西南十里,春秋吳越征戰地也。有越來溪、茶磨嶼、行春橋、楞伽塔諸勝。宋淳熙間文穆范公卜築居此,詩酒風流,至今稱說鄉里。

丙申夏至後數日,渝州梅君疏影旅吳小住,與虞山周君向東相邀賞湖品茗。風雨飄搖,水閣似舟。白浪接天,遠山沈浮。萬籟齊鳴,如聞簫韶。憑欄久坐,神越形超。“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此非賀方回之吟詠乎?“春風歸去”,“翠禽”空“啼”,此非姜白石之歎息乎?“空煙四遠”,“廊葉秋聲”,此非吳夢窗之聞見乎?“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此非蔣竹山之徹悟乎?古人於我,如知款曲,如接謦欬,雖上下千載,抑又何隔何礙之有哉?

乃倩周、梅二君作石湖聽雨圖卷,為題詞一闋於後,用志此遊,調寄【浪淘沙】:“四壁走風煙,梅雨無邊。吳根越角漫流連。俄看浪廻雲繞處,一抹蒼巒。   世事總遷延,說甚因緣?橫塘舟去又經年。笛裡清歌人漸杳,夢斷湖天。”

嗣憶客秋九月偕松江詩友來遊,拜郊臺,訪漁莊,觴詠鏡閣,泛舟秋湖,流連終朝,題詩滿箋。因以寄奉正拍,即期後會。旬月之間,蘇松二地暨海內外詩友依韻唱和不下百餘疊。潘江陸海,麗句清詞,吟歌擊節,悅耳賞心,洵今夏樂事也。南安洪凱先生,寓松有年,愛詩如命,亟請編印結集。因略序端末,並謝厚誼云爾。

丙申初伏,吳門周秦撰於寸心書屋。

戊戌七夕虞山紅豆小集序

虞山有古紅豆樹,明嘉靖間邑人顧曲江移栽自海南(一說鄂北),“花開時雪英爛熳,奇香鬱烈;結子名相思,殷紅如火齊”,因名其居為紅豆山莊。清順治間錢牧齋偕柳如是歸隱於此,紅豆樹忽開花數枝,結子一顆。牧齋慨歎之餘,賦詩以記,一時名家多有和作。虞山紅豆以是名聞海內。

丁酉暮春,蘇、虞二地詩詞協會聯合舉辦“江南紅豆杯”愛情詩詞大賽。至年底截稿,共徵集海內外詩人詞家參賽作品五千餘首。因評選佳作,分等授獎,結集成書,擇期今秋七夕於常熟隆重首發。秦忝充選務,偕姑蘇吟友三十人往賀,便作虞山一日之遊。適溫比亞颱風過境,鎮日天色晦冥,暴雨如傾。相與瞻綵衣堂,訪脈望館,謁黃大癡、錢牧齋及河東君諸賢墓。衣衫透濕,而遊興與詩情未嘗稍減。歸來裒輯同人所賦,計七十餘篇。因略加編次,存為小集。

湯義仍謂:情之生也,不知所起;極其至也,出入死生。以七夕至情之時,遊虞山至情之地,訪錢柳至情之人,而詠紅豆至情之物,斯事斯文,抑亦可傳可歌矣夫!戊戌白露將至,吳門周秦補記。

戊戌臘月午夢堂訪梅雅集引言
吳江午夢堂葉氏累世簪纓,一門風雅,文章氣節,照耀明清之際。曩讀《甲行日注》、《湖隱外史》,未嘗不歎息神往也。四百年陵谷滄桑,疏香閣、芳雪軒久已湮沒無存。葉家埭老宅基尚遺臘梅一株,傳葉小鸞所植,黃瓣紅蕊,花時香溢天外。樹下有青石幾座,所謂分湖石也。
戊戌大寒前一日,蘇州、吳江二地詩協、曲社聯合舉辦訪梅雅集,太倉、常熟、無錫、常州、杭州、桐鄉、上海等地騷人墨客聞風與會者二十餘人。相與賞梅尋古,覓句吟歌。九冬氣候,西風搖落,陰冷欲雪。臘梅花期將過,憔悴凋零。徘徊樹下,流連冷香,默誦《西方庵碑記》,不覺悲從中來。偶憶葉小鸞梅花詩有“瘦影橫窗亂月明”之句,因引申其詞,翻為百字長歌,調寄【國香慢】。結句云:“飄零不堪問,開在春先,休道輕狂。”蓋惜其美質早慧而未得天年,亦一時感觸,無暇求工,聊以為引玉之磚耳。旬日之間,遠近吟友依調唱和不下三十餘疊,率皆立意高遠,寄託遙深,哀而不傷,豪而不放,允合風騷之體。一卷新詞,拜訪佳人名卉,洵客冬韻事也。
吳江朱永興先生,博雅君子也,以恢弘詩學為己任。裒輯整理諸家所作,匯成一編,將發表於《秋鱸詩刊》,索余數語以弁其首。余適有台北之旅,客舍青燈,書此以報,便約來年重遊焉。

己亥履端九日吳門周秦於內湖寓所。

寒山月詠史旅遊詩選序

《寒山月詠詩旅遊詩選》者,吳門王文欽先生自選詩稿也。先生生長荊楚,幼失怙恃。遭際坎壈,而好學早慧。丙寅(1962)夏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先後執教無錫輕工業學院(今江南大學)、江蘇師範學院(今蘇州大學)。晚歲卜築姑蘇城西,住近寒山古剎。凴軒誦讀,呼朋宴飲,荷風與鐘聲裊繞,霜月共塔影徘徊,有終焉之志。因以“寒山月”名其稿。

《詩選》凡五卷,收錄古近體詩四百餘首。卷一五七言古詩。開篇《蚩尤歌》五言一百韻,一韻到底,字字有據,學人之詩也。七言如《水繪紅顏董小宛》一百三十二韻,《蘼蕪曲》二百五十六韻,《伍子胥頌》上下篇四百一十一韻,長篇敘事鉅製,洋洋灑灑,才藻艷逸,梅村以降頗難其人。尤以《惜玉篇》一百五十四韻,敘先生與夫人秦女士自壬寅(1962)夏一見傾心,相濡以沫,偕老白頭,苦盡甘來,五十年間往事款款訴說,讀之心酸,亦一家之《離騷》也。卷二、卷三七言近體,律詩太半,均紀遊之作。吟鞭所指,域內則蘇、浙、陝、甘、豫、滇、新疆、西藏、香港各省區,海外則韓、日、英、法、德、意、俄、美、加諸邦國,風情民俗,軼事趣聞,一一采入篋中。造語奇偉詭譎,與山水人文相激蕩,蓋黃公度、丘倉海之流亞也。卷四五七言近體,七絕、五律為主,內容則紀遊、酬贈、題畫、詠物雜陳。附詞五首,分倚【滿江紅】、【清平樂】、【浣溪沙】、【遐方怨】、【菩薩蠻】諸調,多詠吳中名勝,沉穩得體。卷五七言近體,律詩為主。有追憶母校、悼念導師、同窗、兄長所作,要皆發乎至情,哀婉動人。

余於戊辰、己巳間識荊先生於滄浪詩社吟席間。時吳中先賢韓秋巖、謝孝思、錢太初、朱季良、楊德輝、吳頻迦、王西野、黃異庵、曹大鐵諸公咸在,類皆詞學精深,書畫兼工。先生揖讓進退其間,每一言出,舉座傾聽,每一詩成,遠近傳鈔。讀其《幽默心理學》、《新加坡與儒家文化》諸著,則識見高遠,屏絕空談,經世致用之學也。由是傾蓋如故,締交於師友之間,爾來三十稔矣。先生精研釋學,每於課餘閒暇,相偕遊訪靈巖、西園、寒山、聖恩古寺,拜謁明學、安上、性空、融宗諸大德高僧,相與參禪論道,頗益多聞。又嘗花朝月夕,招致三五好友,雅集園中,吟詩度曲,聲飛牆外。先生不以余後生晚輩,每有新作,輒先示之,邀以唱和。一語之俊、一詞之工,稱道不去口。其寬厚坦蕩,大率如此。

邇年以來,先生因家事奔波於蘇、港之間,詩社曲會,暌違久矣。客歲冬月,忽相約金雞湖李公堤,寒暄數語,授予詩稿,責為弁語。淺學如我,又焉敢序先生之詩?推辭再三,終不獲已。因追溯往事,書此以報。

己亥二月望,節序春分,吳門周秦拜撰。

金港鎮村賦集引言

金港鎮當蘇州市域西北隅,瀕江望海,帶水環山。天下良港,江東鉅鎮也。長山、鳳凰山、香山、稷山、覆酒山曲折委蛇,環抱西南;石頭沙、雷溝沙、天臺沙、正興沙、攔門沙綿延伸展,羅列東北;東橫河、南套河、巫山港、護漕港、嚴子港縱橫貫穿,灌溉通航。船舶雲集,車馬駢闐,商旅輻輳,市井繁華。壬申(1992)秋獲准設立張家港保稅區,戊子(2008)冬升格為張家港保稅港區。春朝秋夕,嘗偕三五詩友往游。登雙山島而遠眺,澄江似練,帆檣如畫。臨風吟嘯,鷗鷺低徊,如武陵人誤入桃花源也。

歲次己亥(2019),值共和國七十大慶之年,金港鎮上榜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列前五。卿雲爛漫,喜氣輪囷,百姓懽忭鼓舞。對此明時佳節,美景良辰,不有偉辭,何以言懷?有司咨之邑士,因有村賦集之徵編。“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始草創於荀宋,漸恢張於賈馬”,“初變本於典墳”,“復增華於風雅”,“可以潤色鴻業,可以發揮皇猷。”(白居易《賦賦》)紀實抒懷,最為得體。此議甫出,所轄各村翕然響應。乃廣邀南北詞賦名家,相與瞻拜八千年先民遺跡,走訪廿六村父老鄉親,回顧四十年改革開放歷程,重溫十六字張家港精神。歸來操觚染翰,分題吟詠,陸海潘江,各極其妙。旬月之間,得賦二十有七篇,裒然成集。有司將擇吉首發,誦讀推廣,便以責序於余。燈下披覽一過,率皆文采斐然,感事而發,亦協律之春秋,一時之風騷也。因不揣固陋,略敘端末,並題俚句四韻,聊作喤引焉:

江海相約此吉壤,地傾東南第一港。搴舟舒嘯覺鷺親,趁月釃酒看潮長。振鐸遍採閭里風,濡毫直陳百姓想。香山老梅又著花,說與坡仙細吟賞。

己亥孟秋撰於寸心書屋。

己亥暑月拙政園賞荷雅集小引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園主王獻臣棄官歸里,取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以名園。“茂樹曲池,勝甲吳下”(《隆慶長洲縣誌》),文徵明為繪圖作記。清初歸海甯陳之遴,重加修葺,備極奢華。後陳獲罪流放尚陽堡,卒於戍所。吳梅村有詩紀事。園中池廣水清,多植蓮荷。故亭台樓榭如遠香堂、留聽閣、聽雨軒、藕香榭,率皆與荷有關。而水池週遭香洲、倚玉軒、荷風四面亭,最稱賞荷佳處。每伏暑炎夏,四望田田,萬柄搖風,遊客傾城而至。小飛虹上裙屐紛遝,鴛鴦館外絲竹喧闐,蔚為吳中一奇觀。

己亥大暑前數日,拙政園管理處薛志堅主任附信云:“荷花正好,先生可徐徐來矣,莫待花殘,剩看蓮蓬也。”於是廣邀蘇州各區縣及梁溪、毗陵、金陵、錢塘、滬瀆墨客騷人、曲友琴家四十餘人,雅集園內原合肥李(經羲)宅四進樓廳。一盞清茶,相與吟詩作畫,操琴度曲。不覺晷移日晡,熏風微度,暑熱漸紓而遊人漸散。乃三五結伴,繞池漫步賞荷。自玲瓏閣經遠香堂,過小飛虹,登香洲石舫小佇。復從玉蘭廳取徑鴛鴦館、留聽閣,折返荷風四面亭。暮色空渺,落霞半天,清香滿襟,飄颻欲仙,頓有蘇東坡“乘風歸去”之想。

池西有與誰同坐軒,意本東坡【點絳唇】:“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因笑顧二三子曰:“歲歲年年,荷花時節,偕東坡梅村同賞,與清風明月同坐,不亦大雅乎?”歸來敷衍此意,勉賦七言八韻,並贅數語,以為引喤。所望同仁諸君也。

己亥六月廿四日吳俗荷花生日,吳門周秦謹識。

劉志宏傳奇五種序
自余以曲學教習吳門,三十年來,師生相與切磋探究,及門不乏才藝之士。唱曲則香江陳春苗博士,串戲則海上周象耕博士,填詞則洛陽李昂博士,編腔則臺北洪敦遠博士。率皆帶藝投師,不懈精進者也。至若擪笛弄簫,則僉推桐鄉劉志宏博士,同門戲稱“第一吹”。

志宏於乙酉(2005)秋入學蘇州大學文學院,從余研習崑曲,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嘗助余編纂《崑戲集存》、主辦國際研討會,結交海內外學者曲家,學識眼界由是拓展。適余與臺灣曾永義教授合作編排崑劇《孟姜女》,聘志宏任主笛,巡演兩岸,頗獲佳評。經此歷練,益生自信。戊子(2008)學成畢業,南下執教於浙江傳媒學院。蘇杭兩地相去三百里,每有曲敘雅集,必召其橐笛與會。驅車往來,略無倦怠。既又講學英倫,傳聲德、法。情之所至,發而為詩詞歌賦。每有所作,必先以示余。審音析律,酌字斟句,寖寖乎及於大雅之堂。

今歲孟夏,吳中詞客曲家數十人雅聚拙政園。志宏忽出其所著書稿,謂將編定付梓,問序於余。取閱一過,則新編傳奇五種。中若《枯枝牡丹傳奇》寫元末卞元亨、沈鳳嬌生離死別,十年重圓故事;《湯顯祖平昌夢》寫湯顯祖作吏遂昌,愛民勤政,初創《牡丹亭》故事;《分燼記》寫申純、王嬌娘相愛不得,殉情合塚故事;《梨園長歌》寫唐代教坊樂工許和子與驍騎大將軍韋青歷經戰亂,重聚廣陵故事;《朱淑真斷腸記》寫宋代女詞人朱淑真遇人不淑,悲憤投湖故事。除《分燼記》取材明人孟子塞《嬌紅記》傳奇,其餘四種均秉承傳奇家“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孔尚任《桃花扇·先聲》)之遺意,敷衍前朝故事,貫注當代精神,自出機杼,無所依傍。其中《湯顯祖平昌夢》曾獲第三十三屆田漢戲劇獎劇本獎。讀其曲文,則選牌聯套,恪守規矩,依腔合律,按節可歌,較之當下菊壇所謂“新編崑劇”之無牌無套無腔無律,相去誠不可以道里計。附錄學生習作二劇,《紅豆記》寫昭明太子與顧山紅豆傳說,《平倭記》寫戚家軍浙東抗倭故事,亦如雛鳳新聲,清越可聽。教學成果有如此,當為志宏浮一大白。

崑腔戲曲之興也,賴有明清間傳奇名家梁伯龍、湯若士、沈甯庵、馮子猶、李玄玉、李笠翁、洪昉思、孔東塘輩逞才肆情,爭奇鬥勝,二百年中佳構紛呈,好戲連台;其衰也,則因乾嘉際蔣心餘、楊笠湖以還,再無傳奇作手與夫傳世名劇矣。無源之水,欲求其長遠,其可得乎?是以振興崑曲,當務之急在疏浚文學源頭,繁榮傳奇創作。志宏之作可謂適當其時。他日閱歷益廣,著作益豐,余無以測其涯汜矣。

是為序。己亥立秋後數日吳門周秦撰。

往期回顧

當代文言|劉永翔文選

當代文言|毛明強文選

當代文言|劉右文文選

當代文言|張青雲文選

當代文言|易不問文選

當代文言|徐晉如文選

當代文言|張文勝文選

當代文言|步   堂文選

當代文言|吳維羲文選

當代文言|王一舸文選

當代文言|個   庵文稿

當代文言|蘇大平文選

當代文言|周路平文選

當代文言|孟雲水文選

當代文言|王一舸文選

當代文言|何智勇文選

當代文言|李玉鑫文選

當代文言|郭振斌文選

當代文言|徐章明文選

當代文言|李   靖文選

當代文言|高語含文選

當代文言|段守仁文選

當代文言|红塵散逸文選

當代文言|張俊綸文選

當代文言|芋水堂文選

(0)

相关推荐

  • 古籍序跋來源:北宋時書序已普遍放在書前

    編按   今日圖書之「序」居於書前,此「序」字原寫作「敘」,如「說文解字敘」:而「序」與「敘」.「緒」僅作為文體名時可通用.序文古代常殿於書末,本文指出「至遲到南宋,序已不再置於書後了」.通讀此文,令 ...

  • 徐源:故 園 九 章

    徐源:故 園 九 章 序      吾國文人園林,皆萃於江南一隅.自東晉謝安及會稽王道子營野築地,一時士子春秋修禊,江左遂蔚為園林之藪.庾蘭成<小園賦>,所由作也.西晉金谷園雖具規模,究不 ...

  • [文学百家]述東坡和淵明詩

    述東坡和淵明詩 摘自<讀陶淵明集札記> 吾本山东人 淵明之知音,蕭統而後,當首推蘇軾.蘇軾因是"世農",仕途坎坷,有山水田園之志,故於陶詩體味尤深.晚年還寫過很多模範之 ...

  • 重建鄒氏宗祠序

    重建鄒氏宗祠序     重建鄒氏宗祠序① 鄒氏宗族,源遠流長:追宗慎遠,史譜縝詳. 軒皇發脈,子契隆昌②.成湯代夏,立國號商③: 六百帝業,毀于紂王.商終周興,武王懷良. 興滅繼絕,承殷祧禳.微子封宋 ...

  • 林氏谱序0011:【清】《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清]<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羊城梁化合族祠記[1](广东惠州) 今夫祖[2]而奉祀於數千人與奉祀於萬億人,其交暢[3]之情有殊矣.祖而致祭于一鄉一邑之間與致祭于數十州都會之地, ...

  • 當代文言|周路平文選

    公告栏 第1235期 當代文言 周 路 平 周路平文選 周路平,网名冰涵梦淡,湖北省罗田县人.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已在<诗刊><中华诗词>&l ...

  • 當代文言|高語含文選

    公告栏 第1314期 當代文言 高 語 含 高語含文選 高语含,字唯止,号忘川散人.六经无字斋,1997年生于北京市,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在读研究生,治欧陆.道家哲学,著有<老子疏义>.诗 ...

  • 當代文言|段守仁

    公告栏 第1322期 當代文言 段 守 仁 段守仁文選 段守仁,江西九江人,小学语文教师,平素工作之余,兼好吟诗作赋,常以风雅自持,奈辁才器筲,有负方家台鉴. 文 南昌现代外国语象湖学校春秋风云序 夫 ...

  • 當代文言|李靖文選

    公告栏 第1320期 當代文言 李 靖 李靖文選 李靖,八零后,湖北罗田县人.爱好古典文学,发表作品若干. 文 童表叔公汝成哀辞     表叔公讳汝成,予曾祖母童孺人亲房下之堂侄也.溘然仙逝于第宅,后 ...

  • 當代文言|徐章明文選

    公告栏 第1314期 當代文言 徐 章 明 徐章明文选 徐章明,生于一九六三年,河北广平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河北省诗词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所作诗文词赋辑有<天一庐集>. 文 五色云赋 调 ...

  • 當代文言|郭振斌文選

    公告栏 第1313期 當代文言 郭 振 斌 郭振斌文選 郭振斌,字鉴函,号克研居士.1991年生于贵州贵阳.辞赋诗词类作品获得各类全国级别征文奖项数十次. 文 学不可以已赋 以"积土成山风雨 ...

  • 當代文言|何智勇文選

    公告栏 第1307期 當代文 言 何 智 勇 何智勇文選 何智勇,皖人居浙,号辣斋. 文 敦交集序 上虞章.夏二君编<敦交集>竟,走书抵余,以序属之.或曰:"斯集为元季上虞高氏所 ...

  • 當代文言|王一舸文選(二)

    公告栏 第1303期 當代文 言 王 一 舸 王一舸文選 王一舸,北京人.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昆曲作家,编剧,文言作家.美术及文艺评论人,策展人.<读者>杂志专栏 ...

  • 當代文言|红塵散逸文選

    第1333期 當代文言 紅 塵 散 逸 紅塵散逸文選 红尘散逸,吉人也,天相之.态都雅,貌修伟.解诗能文,善棋好静.文习小学之篇,谱打入门之诀.尝谓人曰:"凡简者蕴深,从头把之,体悟如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