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赶事情”风俗漫谈

“赶事情”,又叫“赶喜事”“吃亲事”“寻门户”或“行礼”。事情有白事、红事,红事又有娶媳和嫁女之别。无论是红事、白事都是喜事,喜事就图个红火热闹。来的人多,事情就办大了,办热了;来的人少,事情就办小了,办冷了。事情办大办小办冷办热,从天时看,要看办事那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是风天还是雨天;从地利看,要看主人家住的路近还是路远,路平还是路险;从人和上看,还要看主人家的地位如何、财势如何、人缘如何。甭看小小的一件“赶事情”,也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主人家的人气旺,天气再糟,路途再远,也会有人赶着去的。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者是也。

客人赶主人,是为捧场;主人待客人,是为圆场。

事情办好办坏,场面能不能办圆,取决于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总管。总管者,威望要高,威望高,才能服众;信誉要好,信誉好,则能服主;头脑灵活,就能全盘掌控;腿脚便利,就能上下周旋——这是作为一名总管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一点是,总管还要有“办事情”的专业知识,即对当地婚丧嫁娶的民俗风情要耳熟能详。另外,从生理上说,总管还须具备一个条件:嗓门要高。深谙此道的总管,对事情的安排往往是成竹在胸,随声吆喝的:没吃饸饹的吃饸饹了——上鱼——上米饭——大客亲戚满请了——穿硬衣了——上轿——这样一整天呐喊下来,总管的嗓子就哑了。晚上,或是第二天早上,主人端着一条烟两瓶酒来酬谢总管,总管就用沙哑的声音说:“事情没办圆火,我哪能收你的礼?”主人就说:“办圆火了,办圆火了,你就收下吧。”彼此推让了一番,总管就只拿了两瓶酒,说回家润润嗓子。

乡里人“过事”,有吃一顿饭的,有吃三顿饭的,也有吃两顿饭的。

从一顿饭到三顿饭,再到两顿饭,在这小小的变化中也多少反映出了一段历史的变迁呢。

记得我小的时候(文革后期),那时候过事只吃一顿饭,即“八碗”(四碗肉菜,四碗素菜),所以那时的人们也把“赶事情”直接称之为“吃八碗”。后来,联产承包了,农民富裕了,过事也要过得丰盛一点,过事吃三顿饭就很符合当时人的这种心理。这三顿饭是:炉馍麻花熬砖茶,饸饹,八碗(后来,八碗逐渐演化为和城里人一样的“炒碟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了,人们就觉得,过事吃三顿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似乎没有那个必要,近几年来,乡里人过事,就由吃三顿饭简化为吃两顿饭了:要么是炉馍麻花加炒菜,要么是饸饹加炒菜。比较普遍的是,一顿是饸饹,一顿是炒菜。

在陕北,尤其是在三边,过事情之所以喜欢吃饸饹,那是因为饸饹有着其它饭食不可取代的几大优点:一是方便,二是快捷,三是气氛好,四是名字吉利。说它方便快捷,事前,你就可以把羊肉臊子洋芋汤做好,把荞面和柔,一张饸饹床子支在开水锅上。客人一来,只听总管一声吆喝:“压饸饹了——”几个小伙子轮流压,几个小媳妇轮流捞,随时随地,来多少客人就可以压多少饸饹。说它气氛好,几十个人围坐在由几张小桌子拼成的大桌子周围,舀着油腾腾热烘烘的饸饹汤,捞着女人头发丝一样又细又长的饸饹面,嘴里吃得咝溜溜地响,头上冒着香喷喷的汗,那股热火劲就甭提了。再说,饸饹谐音和络,和顺圆络,名称听起来也怪顺耳的,就冲这名字,客人也由不得想多吃两碗。

乡里人待客,如乡里人为人一样,朴素、实惠。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城里人过事一般都赚了,而乡里人过事大都赔着本干。乡里人礼轻,有10元的,有20元的,也有30元的,至多不过50元。而乡里人过事,动不动就是全户动,全庄动。所谓全庄动,就是村里的所有男女老少全请了。而且,事前要攒客,事后要谢客,再加上当天的两顿饭,全村人这一吃就是四五顿,就那二三十元的礼钱哪够用?但乡里人不计较这些,过事嘛,就图个人气旺,就讲究个老王打狗——一起上。

“过事”的时候,看起来最忙活,其实最超然事外的就是那几个“响手”了。“响手”又叫“吹手”,一般六到八人组成。他们应邀而来,尽职而归,红事也罢,白事也罢,于他们都没有什么区别。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选一个最暖和的地方,坐下来或者蹲下来,几个人围着一堆火,抽烟、喝酒、聊天、说笑话。响动的时候,吹胡子瞪眼,一副尽职尽责的样子;不响动的时候,吊儿郎当,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情。每遇赶事的时候,我都要拍几张“吹手”的照片,后来我把这些照片一对比,发现这些吹手的神态好像是从一个底片里洗出来的——两个吹手闭眼鼓腮,如入仙境;拍镲的不紧不慢,敲锣的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还有吹笙的,掌号的,时而吹几声,时而又放下,随心所欲。

过事的当中,“响手”本来是凑热闹,添喜气,演悲情的,而这些“响手”的内心却是清静的、空白的,无关悲喜,无关痛痒的。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悲与喜,只是对当事人来说的,无关痛痒者只不过是来凑凑热闹罢了。

总管一声招呼:“穿硬衣了——”待嫁的新娘就开始穿新衣了。穿新衣,虽然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一个姑娘来说,这将是她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此,她将永远告别过去(过去的家庭,过去的亲人,过去的生活环境),走向新的生活(新的家庭,新的亲人,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虽然令人神往,但前路也暗藏着种种玄机,是祸是福,是爱是恨,也许就会在这一瞬间发生逆转。我想,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姑娘的心不在突突地乱跳。

新衣穿好后,房门紧闭。掌号的站在当院,面对房门,吹响了一声号“哇呜——”两声号“哇呜——”三声号“哇呜——”这是催行的号,也是催心的号。听了这声号,从爷爷奶奶到父亲母亲,从哥哥姐姐到弟弟妹妹,无不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亲人啊,一个炕头上滚了十几二十年的亲骨肉就要活生生地分离了。我的孙女我的女儿我的姐姐,从今天起就成了人家的人了,想到此,谁的心不在滴血呢?

心血化为眼泪从亲人的眼里流了出来,但眼泪挡不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人生规则。房门还是被打开了,新娘被簇拥着、拉扯着送上了迎亲的车。

站在硷畔上的父母,望着远去的车队,嗓子眼里扬起了一阵阵飞扬的尘土。

姑娘嫁出去了,响动也沉寂下来了。人们的心闲了,耳静了。之后,便进入了自由活动的阶段。活动之一,喝酒;活动之二,串门;活动之三,赌博。

乡里人过事,席面上一般不多喝酒,而是在席外单设一张酒桌,让客人自由去喝。这种场合,主客就会分为不同的帮派(如姑舅帮,两姨帮,送人帮,娶人帮,主家帮,外家帮等)轮流坐庄,轮流打关。真可谓是“酒场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一两圈”。先划拳,再掷骰子,后摇单双,角逐越来越激烈,酒注也越来越大,赢了的狂呼,输了的狂饮。劝酒者滴酒不让,喝酒者豪气冲天。一天下来,十有八醉,一个个面红耳赤,吐字不清:喝,喝,今天咱就喝个痛快。

喝酒是男人们的事,婆姨女子们则三个人一群、五个人一堆地凑在一起,拉话的拉话,串门的串门。这个时候,几乎从每一个嘴里说出来的都是这样的感叹:哟,这不是某某嘛,都十几年没见了,胖了,老了,几个娃娃了?变了,要是在路上见了,我都认不出来了……感叹时光流逝,感叹世事沧桑,感叹曾经的亲人今已成了陌路人。感叹完了就是叙旧,叙旧完了就是彼此都热情地招呼着到家里去串门。到了家里,瓜籽自然是少不了的,女人们一边嗑瓜籽一边拉家常。口里说出来的话有如嘴里吐出来的瓜籽皮一样,在地上落了一层又一层。

男人们酒喝足了,女人们的话拉累了,但人们总觉得感情的沟通还不够彻底,内心仍有一股躁动需要进一步释放。此时,赌博,就是一种最好的释放方式:老年人聚在一起梦胡,中年人凑在一块打麻将,年轻人则堆成一堆要么“诈金花”,要么“摇单双”。这一玩有时就是一个通宵,通宵就通宵吧,反正第二天大家都可以蒙头大睡了。

很少有人想到,“过事”还有两个附带作用:一是相亲,二是说话。

乡里的姑娘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早起晚睡,春耕秋收,在外绕着山头转,在家围着锅台转。这一转,不觉中已是十七八的大姑娘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好看归好看,可惜没有展示美丽的场所。平时是泥里来水里去,磨道进碾道出的,既穿不成好衣服,又没有时间梳洗打扮,破衣烂衫灰眉土眼的很难引起人们的注目。

“过事”,是姑娘们得以展示其青春美的一个绝好机会。她们一个个把自己打扮得花红柳绿迎风招展。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惊叹:原来,在这样的穷山沟沟里还能养育出如此娇美动人的姑娘!

花艳自惹蜂蝶来。那些家里有“当婚之男”的父母们就把他们的目光在这些姑娘们的身上溜过来溜过去,最后定格在一个他们自认为最适合做他们儿媳妇的姑娘的身上。接下来就开始打探:这是谁家的女子,多大岁数了,生辰八字如何……该打听的都打听得差不多了,觉得没有什么差池,就着手找媒人提亲问婚。说不准,过一次事,就能撮合成好几门亲事呢?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本经念得和谐,家庭就和睦;念得不和谐,家庭就会产生矛盾。矛盾小了,尚可以内部调和;矛盾大了,就不得不请外人来调解。乡里人把请人来调解家庭矛盾叫做“说话”。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话者要德高望重,要能说会道。一个不行,还要两个三个,而且有说话人还要有听话人。说话人起调解作用,听话人充当证人角色。这样,有主角,有配角,还有观众,一场戏才算圆满。

平时,大伙都忙,再加上一时也凑不齐那么多人,这个话就难说。遇到“过事”,他舅来了,他叔也来了,说不定还有在外面“当官儿”的伯伯哥哥都回来了,这正是“说话”的好机会。到了晚上,事办得差不多了,需要“说话”的那家人就会把他们事前物色好的“说话”人一一请到家中。十几个围着炕头坐下来,先是一番寒暄,寒暄到大伙都谈兴正浓时,主人就会抓住机遇,开门见山:今天,请你们来,是想让你们给我们说说话。说什么呢?也许是婆媳不和,也许是兄弟纠纷,也许是夫妻矛盾……一阵争执,一番调和,有时,矛盾暂时得以调解,有时矛盾永远无法解决。这就是生活。

(0)

相关推荐

  • 流水账6月23日|日常

    公号老朱煮酒发了篇<烟火气,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饭醉党>烟火气,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饭醉党. 这是新书<人民的饮食>的总序,也是我的美食观.我真正喜欢的,更多本质上都是能够填饱 ...

  • 【玉仙卷二】章一

    清清的小河沟旁边一群孩子们在耍闹着,孩子们都乐的打着水仗,互相说笑着,其中一个女孩手里抓住了一条草鱼扔到岸上,她口里感谢王哥接着,这王哥坐在路边的草丛旁看着她们,见一条草鱼被小娟扔了过来,他接着放进水 ...

  • 云 喜

    相遇2 陈明章 - 花漾 电影原声带 走在山上的时候,雪有点化了,露出枯黄的草梗.穿过这座山林,就到我同学家.二十多年前的村小同桌,是我人生最早的小女友.但我们结怨也有近二十年了. 小学开学第一天,许 ...

  • 梦探红楼53:撞破奸情

    "别急,你那两部书稿,连我这么挑剔的人,都看得废寝忘食的演义,哪里会卖得差?"水溶不知道她急于收银子,只当是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所以从容安慰. "嗯."探春不 ...

  • 【通鉴0220】我不是吹牛逼,我只是打点小广告而已!

    通鑒原文 嗯,我不是吹牛逼,我只是打点小广告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 姑娘,听说你想剪个光头

    试一试 我想剪一个光头.不是因为脱发. 想剪光头倒不是因为脱发,大概数理逻辑再难也不至于逼发际线倒退,自然也不是为了美,大概也不至于对镜子里锃亮的脑门如痴如醉,只是如此想着,且这点荒唐的念头倒是有些一 ...

  • 花了几十万,还没有媳妇子(原创)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 ...

  • 感谢你能来‖文/晚风

    感谢你能来 九月份来到新环境,因办公室章鱼(女)认识了邓哥(女)和曹哥(男).奕哥(女),在9月14日下班后开始了第一次的聚餐,也正是那一次聚餐,让我感受到小团体的温暖,感觉到自己能够被人需要,被人在 ...

  • 汀州客家婚嫁风俗漫谈—最全最详细的长汀婚嫁习俗介绍

    乡风民俗 汀州客家婚嫁风俗漫谈-最全最详细的长汀婚嫁习俗介绍 一. 前 言 汀州乃古越之属,千年来最主要的居民是中原南迁的汉民,这里居住过闽越族.畲族和其他先客家而来的汉族.故长汀风俗,以客家人从中原 ...

  • 1025期 || 田兆宝:漫谈陕北窑洞文化/轩诚清读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丽梅赏析: 窑洞是陕北的象征.在这片沉积着久远历史与人文的黄土地上,一代代陕北人在此创造了独特的密洞文化.陕北 ...

  • 中药漫谈|赤芍与白芍,不易说清楚的芍药

    芍药是可以媲美牡丹的传统名花,而今天我要说的药用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现代中药学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二者功效有别,然而古代并无赤白之分,如<神农本草经>只言芍药,<伤 ...

  • 春天,万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在练我喜欢的瑜伽

    春天里 花开红的,草抽绿的 鸟儿在树上唱歌 万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诗人:唐小潮) 是呀,在这个茂盛生长的季节,万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呢? 我做我喜欢的瑜伽... 其实我已经成 ...

  • 瑜伽练习注意哪些事情可以保护腘绳肌?腘绳肌拉伤后怎么办?

    瑜伽练习和腘绳肌伤害 腘绳肌拉伤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伤痛, 不仅仅是在瑜伽练习者经常见到,而且其他运动也会经常遇到腘绳肌拉伤或者撕裂的问题.但是瑜伽中经常见到的腘绳肌受伤还是有一点特殊:在其他运动中, 比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任何情况下,不要焦虑、不要着急、没有什么非做不可或者不做不行的事情。

    ​当然,Jim,你千万别觉得太傻只是一个答录机,能回答你所有的问题,他是你生活中一切经历的创造者,他有时候还会创造一些特殊的巧合,来给你提醒,这是太傻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当然,不要把这个"等 ...

  • 易经:稳住自己,让事情自然发生

    <易经>运用之心态篇. 规律无时不刻都在变化,时而顺,时而逆,这些都是暂时的,会来,也会去. 我们稳住自己,以"中正"的心态,去应对莫测变化,让事情顺着规律,自然发生, ...

  • 孙策不死,没有三国,他做了什么事情?这么恐怖

    孙策不死,没有三国,他做了什么事情?这么恐怖 纵观历史2020 发布时间: 20-07-0811:52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在一次煮酒论英雄中,谈论了天下英雄.刘备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