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与孩子成长(郑丽)

1.了解自己的社会身份

2.知道在此身份下需要遵守的一切规则。

超我,像刹车,底线,是一种自我保护。

本我,(传统家庭中不谈情绪,被压抑,无情绪沟通交流)

觉察自己的行为

心理咨询师就是排雷。

如果咨询者内在力量不够不要轻易触碰。

冰山理论:不要就事说事,要往下看,是否能潜到最底层。

看到情绪→认知→内在期望需要→生命力,精神→我是被爱的,有意义的,有价值,(心的)自由自在。

总拿别人孩子和自己孩子的不足比→孩子期待父亲的好的评价。

所有行为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关系出了问题(孩子问题→夫妻关系问题)

每个人背后有一个长长的人生线,看到背后的家庭状态(包括祖辈)

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都没满足的话是非常麻烦的。

从受精卵结合开始就是一个生命了。

与原生家庭的联结状态

觉察就是疗愈。

(案例:给自己女儿买各种裙子,是自己的童年的需要的情结)

看到自己内在的小孩,呈现出来,通过别人的反馈,获得成长疗愈。

展示人前:扬长避短,培养自信。

例如:身边的垃圾人,十件事一件没达到,就会全盘否定,就当他有病,远离他。满满负能量。

例如:抑郁症患者能量是比较弱的,一定要周围人弱一些,让她滋生力量,感到被别人需要。

例如:把自己打扮的暴露,扭扭捏捏,表现自己的需求。

模拟咨询者:模仿中暴露自己的内在需要的不满足。

观察咨询者的坐姿,可了解家庭模式中每人之间的关系。孩子不喜欢到奶奶家去。

横竖轴

走人生线,收集资料,编制计划的先后节点

例如:自己觉得夫妻关系很好,家庭就健康吗?与孩子的关系呢?

家里老人病了,父母精力在照顾老人,这时可以在家庭里说,不要有禁忌,帮助孩子疏解。

兵:分房,老夫老妻,指着鼻子说,互动模式。

镜映:从小父母给予孩子的模式很重要。

理想化:从父母身上学习怎样爱。

例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没有觉察其实孩子内心是不安的,焦虑的,他内心知道这是不对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受到惩罚反而放松。

例如:让孩子去学习自己想学的琵琶。

觉察:是自己喜欢而不是孩子喜欢

一到大学出问题。

例如:人民教师的孩子容易出问题。抑郁症。

孩子特别乖,孩子本我的需要、情绪被压抑。

讨好型人格:本我缺失。

自我价值感低,孤单。

内在小孩在作怪,没成长。

表里一致的孩子比较易于引导。

情绪像钟摆,既要感知好的也要感知不好的。有活力,创造力,身心和谐。

伴随我们不断社会化成长,不断觉察自我,不断成长。

婚姻本身存在问题了(内因),才会出现小三等(外因)。

家庭序位

参阅:林文采《心理营养》

网瘾戒除,30—40岁的爸爸;13岁孩子吸毒史,很小的孩子打人骂人,孩子是家庭问题的表达。

很多高知人士出了问题

学会用语言疗愈孩子,内在的小孩,内在的需要。

“内在的小孩”

看成现实感知力的缺失,不要看成一种病。

爸爸痛苦的情绪不说但是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不说话了。当爸爸表达的时候,孩子当堂说了一句。

当家里有秘密的时候,孩子也会承接。

等边,等腰情况是正常的。

三角形变形就会出现问题。三元关系是正常的关系,否则只会出现关系的问题。(母子关系,母子相结合)

男孩和妈妈的互动关系,男孩走不到新生家庭中来,永远有牵绊。

卡牌

叙事

路怒症,不正确的情绪管理。调控的衍生情绪。

“秘密的我”,需要慢慢的,有礼貌的,在人可接受的情况下打开,确保安全。

“卡牌”: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