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入狱到死仅5天,临死与嘉庆一次谈话,道出谁才是大清第一贪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是一句在坊间闾巷流传多年的俗语,其中虽然有百姓戏谑调侃的成份,却也不失为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记述。在嘉庆正式掌权之后,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和珅,从和珅府邸中搜出来的金银财宝堆积成山,只可惜和珅费劲心思收刮多年的民脂民膏最后全填了嘉庆的国库。

其实,和珅的贪官形象早已通过各种小说和电视剧深入人心,本不值得再说。只是,我们在熟知故事的同时,却不禁会问,像和珅这样一个大贪官,为什么能够在乾隆一朝潜伏数十年之久,直到嘉庆亲政才“跌倒”呢?

和珅又是依靠什么手段在为官期间收罗了数目如此巨大的钱财呢?对于长期敛财,已经到达丧心病狂程度的和珅,乾隆真的一无所知吗?清朝第一贪真的是和珅吗?

和珅倒台

嘉庆三年,乾隆皇帝龙驭宾天,举国哀痛。而一朝天子的逝去往往也意味着朝堂要换一次天了,所以,官员们都在一片静肃的哀声中静观时局的变化。

此时嘉庆已经登基三年了,但是在这三年中朝政大事还是由作为太上皇的乾隆乾刚独断,嘉庆很少有表达自己主张的机会,所以,官员们都不太了解这位天子行事风格到底是怎样的,他要怎样在朝堂树立自己的权威呢?

很快,嘉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乾隆驾崩后不到半个月,嘉庆以命和珅专心办理先帝丧事为由,免除了他的职务,并且命令他不得随便出入。这道旨意瞬间在朝堂上引起了千重浪,谁也没有想到嘉庆掌权之后,第一个要开刀的人竟然是和珅。

和珅是谁?那是先帝跟前最受宠的大臣,乾隆不仅把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许给了和珅做儿媳,还让他身兼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要职,其宠信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如今先帝丧仪未完,嘉庆就要拿这位先帝宠臣开刀,这部棋到底什么意思?

然而,就在众人都还在惊疑观望的时候,已经有人先一步看出了朝中风向的变化。刘墉等人立刻上奏弹劾和珅,慷慨陈词,列举和珅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种种罪行,甚至还将和珅与乾隆后期屡镇不息的白莲教起义联系起来。朝中一时风雨纷纷,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位在乾隆朝风头无限的重臣此次是要彻底倒台了。

紧接着和珅被抓捕下狱,圣谕明令抄家,和珅家堪比国库的财宝在奉命前往查抄的官员面前露出了真容,举朝为之震惊,也彻底坐实了和珅“巨贪”的罪行,甚至数百年之后的现代,人们提起和珅,首先想起的也是“贪官”二字。

下狱之后的第五天,嘉庆以一条白绫结束了和珅的性命,没让他喋血刑场,算是嘉庆给这位先帝重臣留的最后一点脸面。和珅死后,接踵而来的是一股清扫之风,一大批与和珅沾亲带故的官员接连落马,朝堂换天,嘉庆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的权威。

史书中的记载不过平铺直叙,而民间传说则在故事细节上有着更为生动的演绎,相传在和珅临死之前,嘉庆曾亲自入狱去见过和珅,那么这对君臣之间都说了些什么呢?

真正的“巨贪”

在民间故事之中,嘉庆曾与和珅在狱中对坐而谈,嘉庆质问和珅先帝待他恩厚,为何作出如此背主忘恩之事,谁知和珅却答复说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别人,正是为了先帝乾隆,乾隆才是真正意义上“巨贪”。

这个故事的真假暂且不论,单就“乾隆才是大清第一贪”这个论断而言,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乾隆秉政的前期还算得上励精图治,开创出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但是乾隆生性好大喜功,纵乐享受,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沉迷在声乐享受之中,几次下江南,排场宏大,而这都给了底下官员民脂民膏的机会。

而贪腐往往是吏治败坏的开始,而腐化的吏治又为贪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金钱的腐蚀之下,大清帝国的整个框架几乎从上到下都长满了蛀虫,在乾隆盛世的画皮之下,无数百姓被剥削压迫得无以为生,而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也正是这种“官逼民反”的畸形社会所孕育的产物。

而此时的乾隆已经没了年轻时的明断,而且在一片阿谀奉承中的他也不愿再去看鲜血淋漓的民间,对于手下官员的枉法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种放任的结果就是孕育出了和珅这种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贪官。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说乾隆才是大清巨贪并不为过。

嘉庆的朝政

对于嘉庆而言,诛杀和珅并非是他想要的结果,这不过是他整顿朝政的开端。

自从嘉庆上位以来,就对朝政中的种种弊端冷眼旁观,当时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控着朝政,嘉庆没有置喙的余地。如今自己亲政,嘉庆便迫不及待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大清上下推行一股焕然一新的风气。

为了平复乾隆爱好奢华对国力的虚耗,嘉庆力行节俭,下令拜谒皇陵的仪仗减半,后妃不必随行。有官员按照旧例向朝廷上供美玉,嘉庆知道之后,立马下令停止。因为美玉虽好,于民生无益。

嘉庆的种种举措向官员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溜须拍马那一套在新帝面前已经行不通了。贪腐之风虽未能根除,但一时之间也扼住不少,

政治清明,百姓得以有喘息的空间,能够活得下去,自然不会再冒着杀头的危险造朝廷的反,白莲教的势力被削弱,终于不再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嘉庆的新政取得了他想要的成果。

结语:

自古以来,百姓最恨的不过是“贪腐”二字,但贪腐往往不是个别现象,只有构建清朗的风气,邪恶才会没有藏身之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