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十、最大赢家

一代名臣袁盎被人刺杀,在汉景帝的授意下,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正式立案侦查。

汉朝跟现在不一样,没那么多高科技的手段破案。汉朝有汉朝的破案手段,从社会关系排查,袁盎的仇人,目前活着的就一个,那就是梁王刘武,这是一条线索。此外,据袁盎的家人、同事讲,前不久刚有一名刺客来杀袁盎,但是该刺客被袁盎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以提醒袁盎小心,然后就消失于江湖,此人操着一口梁国口音,这又是一条线索。再一个,当时废除了自由迁徙政策,根据各关卡的通行记录来看,最近持梁国通行证西行的人可是不少。因此,汉景帝下令,去梁国彻查。

这个案件的侦破,效率那是非常的低,低到梁王觉得皇上不敢查他。汉景帝七年过去了,因为在这一年汉景帝立了新太子,所以下一年正式改元为元年,史称中元年。一年又过去了,案件没有任何进展。但是舆论上依然议论纷纷,大家都相信是梁王干的,就看皇帝怎么处理了。到了汉景帝中二年二月,匈奴和汉朝发生了一点小冲突,匈奴入侵燕国,汉景帝下令,罢和亲。

这一不和亲,军臣单于倒不是心疼那名公主,关键是公主的嫁妆也没有了。匈奴因为和汉朝有和平条约,所以每次军事冲突,单于都假装不知道这事。这回汉景帝不干了,让军臣单于调查,不给个满意答复,就不和亲。汉奸中行说一看,这哪是罢和亲啊,简直是经济制裁。这几年匈奴日子不好过,和亲的嫁妆简直就是匈奴的经济支柱。这次罢和亲事件,反倒让匈奴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匈奴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袁盎案的热度。三月,又一个巨大案件发生,完全转移了大家对袁盎案的关注度。前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但是他人还在长安呆着。这不,他卷入了一场违建案中。违建其实不算大案,派一队城管给他强拆了就行了。但是临江王这次违建有点特殊,他侵占了汉文帝庙宇的围墙。侵占太宗庙的围墙算大事吗?那就看皇上的态度了。晁错当年还在太庙的南墙开了个后门,汉景帝也没追究他的责任。这次临江王侵占围墙,汉景帝表示不能因为临江王是皇上的儿子,就纵容他违法,彻查!

一般来讲,这案子该归廷尉去查。但是,汉景帝把这个案子分给了中尉去查。当时任中尉的,就是让长安官不聊生的郅都。郅都是汉景帝手里的一把利刃,当官的恨他入骨。郅都这个人是出了名的有原则,他刚到长安任中郎将的时候,有一次跟汉景帝去皇家动物园上林苑打猎。汉景帝宠妃贾夫人上厕所,突然一只野猪也溜达着进了厕所。野猪是个凶猛的动物,当时情况危急,没人敢动。汉景帝目视郅都,意思是让皇帝保镖郅都去把野猪办了。郅都虽然勇武,但是他坚决不去。他倒不是怕野猪,娘娘在上厕所,谁敢进去?汉景帝急了,拔剑就要上去干死野猪。郅都作为保镖拦着不让,说女人有的是,但皇上就一个。汉景帝非常开心,不是我不去啊,是郅都拦着不让。也赶上野猪就是来溜达溜达,一会儿就走了,贾夫人没有受伤。太后知道这事后,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黄金。当然了,太后是不了解郅都的为人,否则那时候就得找茬弄死郅都。郅都任济南太守的时候,地方豪强、黑社会的势力都很强大。之前的官员到济南为官,都谨小慎微,生怕得罪了这些大佬。

郅都担任中尉以来,那是不受贿,不讲情,谁的面子都不给。托他办点事,就算是皇帝的亲儿子都不行。这个人简直是无解啊,没有他不敢办的官员,没有他不敢得罪的贵族。那么说他这么嚣张,大官为啥不办了他?且不说郅都说话办事合理合法,一点破绽都没有。关键是他是首都公安局长,谁想抓他都得通过公安局长来抓,总不能让郅都去抓郅都吧。只要皇帝不发话,谁也办不了郅都。所以在长安,官员们都暗地里称郅都为“苍鹰”,唯恐避之不及被他抓一下。

临江王到了郅都手里,那处境就尴尬了。郅都用法律条文定临江王的死罪,临江王的任何解释他都不听,他只需要临江王说一下,侵占太宗庙宇围墙这事,有还是没有?临江王说有,但是……郅都不听但是,有就行了。

临江王一看这样审,那是必死无疑。于是他提出要刀、笔、竹简,给家长写信求救。郅都心说你家长把你交给我,就是不打算让你再活着出去了,因此郅都用法律告诉临江王,没有给他刀笔的义务。临江王没辙了,既然必死无疑,要死也得拉个垫背的。反正案子没审完,临江王在狱中自尽。郅都这回可慌了,没结案的情况下审死了皇上的儿子,这回完蛋了。其实郅都也是担心早了,这算什么啊?更危险的事他还不知道呢。原来魏其侯窦婴曾暗中派人给临江王送去了刀笔,如今临江王的绝笔信已经到了太后和皇上的手里。皇上肯定是不背杀儿子的黑锅,郅都就有被牺牲掉的可能。

皇太后那是怒不可遏,见郅都这样逼死了自己的孙子,于是放话要杀郅都。汉景帝也表现的愤怒异常,于是把郅都罢官逐出长安。关键时刻,汉景帝也算是出手救了郅都一命。

长安的官员可是松了一口气,但是郅都毕竟没死,于是官员们上书弹劾郅都的折子一直往汉景帝龙书案上堆。

就在这时候,汉景帝放了大招,让大家迅速的把长期占据头条位置的郅都给忘记了。因为根据调查,已经有大量的证据指向杀害袁盎凶手就是梁王指示。冷落许久的袁盎案又再度回到了热搜排行榜第一位,甚至连窦太后都相信,杀袁盎这事就是梁王干的。这时候窦太后顾不上郅都了,要求汉景帝给袁盎以高规格的抚恤,别再追究了。

汉景帝坑老太太还是有一手的,说案件已经曝光了,不了了之肯定不行,还得继续查,说不定不是梁王干的呢?虽然汉景帝要求彻查,但是他也知道这时候不能动梁王,逼急了这位王中首富,他就反了。汉景帝定了个基调,这个案子的主谋必须定位成一名临时工干的。谁来当这个临时工呢?梁王宠臣羊胜、公孙诡当之无愧。

要抓羊胜、公孙诡其实很容易,知道是谁,还知道家庭住址,派出便衣密捕,根本没难度。结果当天的新闻高调的播出,中央巡视组的大臣田叔和吕季主要去梁国调查羊胜、公孙诡,那你想羊胜、公孙诡能不跑路么。关键是往哪跑最安全?梁王决定把这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儿藏匿在王府,晾田叔也不敢来搜王府。

田叔和吕季主到梁国溜了一圈,回长安上奏,说人跑了,找不到。汉景帝很满意,梁王上当了。因为汉景帝把矛头指向羊胜、公孙诡,就算是给皇太后有交代了。但是梁王窝藏罪犯,汉景帝就有话说了,是梁王自己把路走绝了,太后也说不出什么。

汉景帝接连派出好几拨大臣去梁国督促梁国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破案。中央的人都不敢搜梁王府,轩丘豹和韩安国更不敢去搜梁王府。一头是朝廷,一头是梁王,轩丘豹和韩安国谁也得罪不起。最后朝廷逼的太急,韩安国仗着在七国之乱时的战功,去找梁王谈心。

韩安国把话挑明,说那俩货就在王府藏着。就是这俩货把王爷您带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您现在还包庇他们。朝廷得不到那俩货就得杀我,所以我来跟王爷道个别,请王爷赐死。

梁王不服,说他一点不危险,他是皇上的亲弟弟,太后最爱的儿子,没人能杀他。韩安国弱弱的问了一句:王爷您和皇上的关系,有临江王跟皇上的关系亲吗?

梁王很坦诚,没有。

韩安国说那不就得了,临江王怎么死的?

梁王的冷汗下来了,马上表示交出羊胜、公孙诡。但是梁王也清楚,万一这俩货不背这个锅,到了长安瞎说怎么办?所以梁王一不做二不休,给韩安国交出了羊胜、公孙诡的尸体,死无对证。

梁王这么办事,让汉景帝措手不及。玩杀人灭口是吧,那就别怪朕不讲情面了,梁王死罪的证据就在路上,很快就能到长安。这时候,梁王不得不派出辩士邹阳去长安会见一个暴发户,希望这个暴发户能救梁王。

堂堂梁王殿下要见的这个暴发户,名字叫王信,是当朝皇后王娡的亲哥哥。王信是苦出身,如今算是混出来了,因此他疯狂的报复过去贫穷的生活。又赶上郅都这个苍鹰离开了长安,王信顿时感到长安城没人能治得了他了,于是他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邹阳找上了王信,一来掩人耳目,二来是为了通过王信跟皇后搭上线。邹阳忽悠王信,说如果梁王死了,太后怒火无处发泄,必然迁怒于王家。但是如果王家能劝皇上保住梁王,则王家深得太后宠信。到时候王家受到太后和皇上两方宠信,那才叫高枕无忧。

王信觉得有道理,但是他没能力去保梁王。邹阳说没关系,词都替王信写好了。就用舜善待弟弟象这个典故,劝皇上饶了梁王,王信一口答应。

王信是苦出身,也是个暴发户。但是,他不傻。今非昔比了,王家可不是太后想动就能动的。再说了,梁王是什么人?那是要跟自己亲外甥抢皇位的人。梁王让邹阳去见王信,这是一步险棋。如今刀把子在王信手里,他怎么用可不受梁王控制了。王信不敢自专,把这事赶紧汇报给皇后娘娘。王娡是多聪明的政治家,虽然梁王站在她的对立面上,但是这次王娡一定要救梁王。这是一场交易,而且稳赚不输。

王信在得到王娡的首肯下,上书汉景帝爱护弟弟。此时的皇太后正在长乐宫绝食抗议,汉景帝正进退两难。恰逢中央巡视组的田叔也带着梁王的罪证回到了长安,田叔见王家人都出面保梁王,他拿着一堆梁王死罪的证据回来,到底是谁先死还不一定呢。因此田叔很懂事的烧掉了梁王的罪证,告诉汉景帝梁王有死罪,但是为了太后,他把罪证烧了。

汉景帝没办法,只好听从田叔的建议,不再追究梁王,而把案件定性为羊胜、公孙诡瞒着梁王谋杀袁盎,而羊胜、公孙诡又畏罪自杀。结案。

案子一结,梁王、太后、田叔都松了一口气,王娡肯定也得去长乐宫问安。这时候,梁王亲自到长安来请罪,行至函谷关,梁王接受部下茅兰的建议,扔下车架,轻车简从的先去亲姐姐馆陶公主的府上,然后身穿囚衣去未央宫请罪。汉景帝原谅了梁王,但是废除了梁王所有的僭越之举。自此梁王不再拥有皇帝銮驾,也不能再跟皇帝同车,与其他诸侯王无异。

这个事件之后,太后感激王娡没有落井下石。而且恰恰是王信的上书,促使田叔烧掉了梁王犯罪证据。所以作为回报,太后提出封王信为侯。汉景帝一琢磨,虽然他也想封王信为侯,但是祖训摆着呢,非功不侯。再说了,汉文帝时代,窦长君和窦少君都没封侯。窦太后不管,老太太就得感谢王家,非封王信为侯不可。从袁盎案到临江王案再到梁王案,在这场巨大的汉朝政治风波中,临江王死了,梁王蔫了,太后服了,而以王娡为首的王家,却在无声无息中成为了这一系列事件的最大赢家。

但是万万没想到,窦太后和汉景帝都想封王信为侯,这时候出来反对声音了,这个敢于挑战大汉帝国最有权势的皇上、太后、皇后三人的豪杰,死的那是相当难看。

古今那些事,正在笑谈中。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0)

相关推荐

  • 对于迷途的羔羊,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其知返!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 ...

  • 作为领导亲戚,你犯了错,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 ...

  • 小人物不重要?—“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四十九

    小人物不重要? 我们都知道西汉经历七国之乱而不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周亚夫.周亚夫带兵有法,汉文帝到他的营帐大门口也不得擅入,平定吴楚联军的叛乱从容有法.而且周亚夫任职丞相多年,对国家有功无过. 但就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汉景帝

    晁错的很多建议被汉景帝采纳,丞相申屠嘉对晁错十分痛恨. 晁错在自己官府上开了一个门,穿透了朝廷宗庙的墙.申屠嘉因此请求杀了晁错.晁错听说后,吓得连夜进宫向汉景帝求助.第二天,汉景帝为晁错开脱,申屠嘉气 ...

  • 《资治通鉴》中的帝王之术:人情世故是利益交换,工作生活离不开

    江湖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利益交换. 我是小静,专注分享读史心得,请各位大佬点个关注. 生活工作中处处是人情世故.不懂利益交换,处处碰壁.今天分享一个<通鉴>中的故事,看看复杂关系下的利益 ...

  • 第二十五战:七国之乱(5)景帝削藩

    文帝死后,已经持续了近四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仍在释放着强大的惯性. 因为他将"黄老之术"交棒到了他的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 窦太后不像当年的吕太后那样强势,她对于政策的影响力是依靠持 ...

  • 剑侠传·第四十九章 梦回景帝元年,陈文离家不见

    景帝前元初年,陈家两个儿子都慢慢长大.而大儿子陈文已有十一岁,而小儿子陈武才刚刚六岁.家中世代从农,是能说是一方小民.而陈文正在这叛逆的年纪,觉得大丈夫生当为英雄.就算不如那刘邦项羽,也该像那萧何陈平 ...

  • 【景帝】十五、超自然现象

    在汉景帝雷厉风行的重农政策的推广下,时间进入了汉文帝后三年.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根据颛顼历的算法,这一年的十月是岁首.就在过完新年之后,奇怪的天文事件发生了.白天太阳昏暗,夜里月亮晦暗.整整五天,天 ...

  • 【景帝】十四、空前的集权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就是中央集权,到了汉景帝这一朝,景帝不仅做到了空前的集权,也为后世皇帝怎么集权指明了道路. 汉景帝的皇帝生涯,除了酿成七国之乱是个污点之外,其他的都显得非常职业.尤其是经过七国 ...

  • 【景帝】十二、景帝的利剑

    且说周亚夫其人,绝对是不世出名将.假如是打电脑游戏的话,这样的人物,那绝对是顶级玩家角色.但是汉景帝在玩这场游戏的时候,却亲手废掉了这个顶级角色.为什么汉景帝这么不懂得珍惜呢?那是因为汉景帝有的是替代 ...

  • 关中唐帝十八陵 石刻 旧影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关中十八唐帝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 ...

  • 明史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古风藏书·史部·明史 国学导航 明史 张廷玉等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恭仁康定景皇帝,諱祁鈺,宣宗次子也.母賢妃吳氏.英宗即位,封郕王. 正統十四年[1449]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監國. ...

  • 河北一村挖出什么宝贝?竟引来国家文物专家,答:埋葬着景帝儿子

    似乎在几十年的中国,全国各地总是会发生一些农民意外挖出宝贝的消息,这也只能说明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确实是有无数的宝贝,直到现在仍然有,幸亏中国老百姓挖到宝贝,一般都会主动上交给国家,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国 ...

  • 说话学会提升气场不做老实人 ,景帝用两招废除太子

    说话学会提升气场不做老实人 ,景帝用两招废除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