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心美,一切皆美:端午贵州行(小七孔 西江千户苗寨)
临近端午,想出游的心蠢蠢欲动。不想三天假期在“睡懒觉——追剧——吃饭”的循环中度过。妈妈在长沙,除了做饭、绣鞋垫、追剧,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做,日子也过得挺无聊的,想带妈妈出去玩玩。点点时间排不过来,老公要上班。这是我和妈妈的第一次旅行。
不知道去哪儿,在朋友圈求助:端午想去这样一个地方,大伙儿有没有推荐?
01 不奔波,不走很多路,不坐太久车
02 风景好,山山水水都可以
03 不热,闲逛不出汗,睡觉舒服
04 好吃的多
05 就算没事,呆一天也舒服
热心的朋友们提供了很多选择:
汤里、洋沙湖、镇远、大围山、株洲攸县酒埠江、炎陵神农谷、郴州东江湖、凤凰等,还有雷老师细致推荐常德各个景点(这些都已记录下来,作为下次出行备选)。在网上多方比对攻略,最终决定去贵州,出发前联系好了当地旅行社。
近两个月,忙于琐事,没什么时间阅读。收拾行李时,在书架上选择了一本书——林青玄的《心美,一切皆美》,一本诗意佛性的散文,书名与旅游需要的心境相得益彰。上次读这本书是2015年8月,正好趁此机会重温一下。高铁上再次读到三年前的阅读感悟,不同的时间读相同的书,拥有不同的心境,这是我常常执着于在书中写下及时感受的原因。
林清玄说:“文字不关青涩与成熟,只是生命某一个旅程的注记。”长沙到贵阳,三个小时的时间,在阅读与打望中度过。到达时联系了旅行社安排的网约车(贵阳站有专门的网约车接送通道,这点很棒),十分钟车中,入住酒店。
第一次来贵阳,对这个城市没有特别的了解,不知道晚餐吃什么,上网搜索,发现贵阳很多有名的小吃街。选择了“27路小吃街”,打车30元。
27路小吃街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旁边,摊位实现统一化管理,不收现金,只能充卡消费或用微信、支付宝。全国各地的小吃都有,臭豆腐摊位前无人问津,倒是小龙虾比长沙贵很多,58元一斤,也是买三斤送一斤。
很多网友推荐“烤米皮”,摊位前很多人排队。买了两份,吃下去,满口都是味精酱油辣椒的味道。还买了玫瑰冰粉、一份很奇怪的炒饭、烤茄子、糯米饭,再也吃不下了。这些食物,都没有特别惊艳。有朋友推荐“青岩古镇猪脚”,没吃到。
第二天六点起床。收拾好以后,在酒店房间晨读。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阙词中,最喜欢“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真是一种难得的感受,苏轼在和朋友游玩,喝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合着蓼菜、茼蒿、新生的笋等野菜,感叹道“人间有味是清欢”。而我们在每一道菜里拼命加佐料,在每个景区扎堆挤,恐怕很难感受到“清欢”的美妙吧。
早晨半梦半醒间,窗外雷声阵阵,雨哗哗作响,心里很担心:这个天气怎么出去玩?导游告诉我们,最近是贵阳的雨季,如果下毛毛细雨,会下很久不停;如果下阵雨,不用担心,只会下一会儿。果然,路途中,零星看见了太阳的影子;到达时,气温合适,微风舒爽。
看电视剧《将夜》时,主人公宁缺在一座古桥上跳跃前行,弹幕炸开了锅“这是小七孔!”当时就记住了这个景点的名字。
“荔波”小七孔,主要看水。卧龙潭、鸳鸯湖、水上森林、68级叠水瀑布,小七孔古桥等,都是以水景为主。其中,小七孔古桥建立于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曾经是贵州、广西之间的交通要道,因此景区以“小七孔”命名。刚下了雨,水比较浑浊,边走边拍照,四个小时游完全程。
去过九寨沟,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说法,个人也觉得,九寨沟的水多了一份清雅。
下午五点集合,三个多小时车程,到下一个目的地:西江千户苗寨。到达时已经晚上八点多,晚餐时颇具苗族特色的“长桌宴”。杯子扣在碗中,杯底上面放了一个红色的鸡蛋,直到吃饭时,看到苗家姑娘们边唱“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边喂酒给游客、把鸡蛋当腮红抹在一些游客脸上才发现这个鸡蛋的用意。苗家特色“酸汤鱼”,那味道,一言难尽。
吃完饭,路上下着雨,加上一天的行程,很累,来不及欣赏奔腾的水流和闪烁的万家灯火,赶到民宿准备休息。房间比较潮湿,导游说是这里地理环境决定的。打翻了床头的蚊香液,油油的味道伴随了我一夜。可能蚊子也闻到了,所以一直没来打扰我。
依然六点起床,晨读一会儿。复习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昨晚“雨滴滴到明”,寨子里卖杏花的肯定没有。如果有卖花的,我应该会买。正如林清玄所说,“我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怡人的花香,而是买那生活里心酸苦痛的气息。”
清晨,眼前一片清明。农田里还有未睡着的青蛙此起彼伏几声鸣叫,山头的雾未散去,雨后的湿润让山两边层层堆叠的木头房子多了一层温润的质感。在雨中,走过关着门的每家每户,有的玻璃窗后是银质品,有的门前是牛角装饰,小摊上还有一种黄色的很多凸起尖刺的水果——纸板上写着“火参果”。
苗寨没有细细赏,走马观花一圈。和妈妈聊起,这样的木头房子,万一发生“火灾”一烧就是一整片。这样的古城古镇,全国有很多,开放旅游以后,商业化的气息都重了。
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去了一个“比较原生态”的村寨——南花苗寨。距离西江千户苗寨一个小时的车程,为我们讲解的“文化接待”叫十三姨,说是因为形象好气质佳,本来在外地打工的她去年被村长叫回来“为村里做贡献”,每天花半天时间接待一个团,另外半天可以干农活照顾老人,一个月发1800元工资。
苗寨门口是穿着民族服装的爷爷奶奶,一边站一排,吹着芦笙唱着歌,迎接游客。村里有120位这样的老人,年龄大了没有劳动能力,接待工作每个月可以挣200块钱。
十三姨讲解完苗寨的历史和习俗后,把我们带到她家,又讲解了半个小时“银器刮痧”“银器养生”之类的主题,口若悬河。接下来带到村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店子里,各种各样的银器任你挑选(是不是隐约需要一股“保持清醒,看紧钱包”的力量来提醒听得如痴如醉的游客朋友们?)“然鹅”,我依然买了一把银梳子一个银水杯(因为我发现自己无比想念多年前在羌族买的那个银手镯,上面刻满了全家人的名字,不知道被放在家里哪个地方了)。
妈妈说她在这个苗寨听得很认真,看着游客们“哗哗”数出去的钞票,她感叹道:“十三姨口才这么好,不知道今天为村里挣了多少钱啊!”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接下来的行程是下午镇远古镇,明天黄果树瀑布。昨晚在苗寨的夜雨中拼命赶路时,想起了端午出行的初衷,其中第一条是“不奔波,不走很多路,不坐太久车”,没想到“贵州行”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昨天有七个小时在大巴车上度过,六个小时在赶路。今天问导游,他说今天强度更大,我怕妈妈累,妈妈怕我累,所以,就此止步。网上订好“凯里南——长沙南”的高铁票,打道回府。
第一次和妈妈的旅行,不知道是否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我困了,她让我靠着睡;我累了,她抢着背包;还担心我饭菜吃不好。大冰说“如果你已三十出头往四十上奔,别跟我说什么浪迹天涯。有本事你浪迹天涯的时候,也带上你妈。”事实证明,浪迹天涯的时候带上妈妈,妈妈比你更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