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哲学最没用?(下)
在面对不确定性,又无法找到答案时,人最容易失去信心和自信,变得特别脆弱,甚至绝望。
——坤鹏论
人最难改变的是思想。
人若想彻底改变自己,必须先改变思想。
哲学的最大功效就是可以变心——改变人的思想。
而人的行动依赖于思想。
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生活的样子。
最明显的就是宗教。
从这个角度讲,哲学不是最实用?又是什么呢?
以前坤鹏论讲过,大的宗教基本都是一种哲学。
它们都会讲宇宙如何构成,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问题,并都有讨论、解决和答案。
比如:佛教就有一套很精深的形而上学,属于哲学上所谓的唯心论,它说“万法唯心”,一切皆本于心。
从改变思想的角度讲,哲学的功效主要包括:
第一,哲学可以培养清晰的思想。
毋庸置疑,大部分人的思想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常常不够用,智商欠费。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从小被动输入太多,主动思考太少,渐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结果真遇到事了,需要的外部信息既不充足又不及时的时候,自然就抓瞎了。
哲学的阵地主要在大脑,它的主要活动就是思考,所以称其为思想实验并不为过。
并且,它的思考具有完整的过程,对于一个问题,不仅要有答案,还要有推理论证过程。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获得新知识外,思想会变得越来越清楚。
所以,哲学特别锻炼人的思辨能力,让人的思想越辨越清明。
第二,哲学可以培养怀疑精神以及容忍的态度。
它们都是概率世界重要的生存原则。
哲学与其他学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多数问题不仅有多个答案,甚至经常是完全相反的立场。
但是,无论如何,它们还都言之有理,谁也无法驳倒谁。
这恰恰就是概率法则运行的结果。
对此坤鹏论以前专门讲过,简单说,只要时间够长,频率够高,任何可能性都会真实发生。
而言之有理最重要的依靠便是有据,也就是有证据,还有什么比真人真事更有力的证据吗!
再加上坤鹏论在《哪里有什么绝对真理!》中提到的视角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的每一个“真理”其实都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得出的解释,更多是盲人摸象。
胡塞尔更是向世人揭示了:人类永远无法跳出自己的主观,同时观察自己和世界,来确认两者是否一致。
也就是,人类永远无法达到100%客观。
那么,世界上也就不可能存在100%真实的客观事物,存在的只是人类的解释。
综上,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暂时的真理。
在道德世界,尤其如此,共同价值是不存在的,价值因人而异。
比如:同样的景色,三个人来看,就会有三个不同解释,价值也有三个,各自的立场条件会导致各自认识方式的不同。
到底谁对谁错呢?
更何况,正如现代哲学家玛丽·米奇利所说的那样——人生就像在水族馆通过一个个小窗口(窥孔)观鱼。
巨大的水池中游着各种各样的鱼,从不同的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情景,同时,灯光的变化还会引起情景的变幻。
因此,我们不能以自己所窥视到的当成标准来衡量别人的观察结果。
坚持一孔之见,人只能越来越武断、固执、狭隘。
正因为通过哲学可以让我们想明白了上面这些,我们便会自觉地减少武断和盲从的习惯,这样看待世界,看待旁人,都会让自己既谨慎,又大度。
谨慎的是,不容易被所谓的真理和权威蒙蔽了眼睛;
大度的是,可以接受与自己意见和观念不同的人与事。
而世上的悲剧,很多很多其实就是人的无容忍态度造成的。
第三,哲学可以扩充思想的疆域。
哲学的主要对象是宇宙的全体,从宇宙的观点看起来,所谓的人世间,小到了不可言喻,再到人的话,那比沧海一粟还要一粟。
从宇宙的观点看,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世间的成败祸福,都没有意义。
如果能够持这样的大局思想,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比如:对于错误的态度,对于失败的态度,如果人们视错误和失败无关紧要,只要坚持干下去,他成功的希望会更大些。
二、哲学可以疗心
伊比鸠鲁说,“哲学能够治疗精神疾病,在这方面可称为心灵良方。”
人,遇到的很多问题,根源往往在心里。
只要打开哲学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它囊括了逻辑、道德规范、价值观、意义、理性、矛盾或风险中的决策,以及所有体现人类生活特点的复杂事物。
而人心中的积郁基本逃不出这些方面。
从经验上看,心病源于心结,一些想不明白纠缠在一起,阻碍了思想的畅通。
所以,打开心结的关键就是自己想明白,亲自将其解开,这就非智慧莫属了。
而别人最多最多是辅助,但是,永远不可能进入到你心中代劳。
方法呢,就是最真实地去直面它们,并广泛地对它们进行思想层级的探讨。
所以,人在心理出现问题时,其实最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诊断。
学习哲学,犹如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确保你不会漏掉什么问题或者仅满足于理性的合理化。
在这个学习、思考的过程,也相当在进行集中的、强化的自知自省活动。
你会发现,自省的人生能够让你受益匪浅,你将拥有平静的内心以及稳定和完整的人生。
你在用哲学的观点看待问题之后,会发现在面对任何现在或将来的问题时,都能用一种坦然、沉着和耐心的心态来处理问题。
这种真正的内心平静心态,只能通过哲学思考而不是药物治疗来获得静。
所以,国外哲学界有句俗话——要柏拉图,不要百忧解(一种抗抑郁药物)。
巴菲特曾说过,“从事投资不需要多高的智商,我常说,如果你的智商160,在投资上也没用,还不如给别人30个点,你需要的是维持稳定的情绪,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事实和推理得出结论,不被别人的看法所干扰,这一点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很难。”
对照这段话,再加上对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认定,巴菲特讲的其实就是智慧,智商不重要,智慧才重要。
因为,智慧可以给你稳定的情绪、独立思考、思辨能力以及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每个投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标准之一便是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也就是投资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技巧,是智慧。
人,最害怕的就是不确定性。
为了确定性,人甚至可以不惜一切。
在面对不确定性,又无法找到答案时,人最容易失去信心和自信,变得特别脆弱,甚至绝望。
以前,人类从宗教中寻找确定性。
后来,确切地说,从二十世纪开始,人类逐渐拜科学为新宗教,一切都想从它那里获得答案。
但是,这是个概率的世界,科学也只是揭示了那些大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对极小概率可能性的突袭,它一样束手无策。对此,科学解释与宗教解释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罢了。
坤鹏论认为,当宇宙万物为我们设置了新的谜团、新的不确定性,而神学和科学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时,哲学就有了用武之地,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周围的世界。
罗素将哲学称为“神学和科学的中间体……一个无人区,面临两面的夹击。”
听上去有些贬义,不过,这何尝不是一种优势呢?
正如复杂性系统的最佳状态就是混沌边缘——秩序和混沌中间。
哲学可以吸引两方面的优点,同时摒弃其中的教条主义或缺陷。
总的来说,只用金钱来衡量哲学,它真没用。
但是,如果用对自己个人的影响来衡量哲学,它最实用。
因为,哲学的影响是——可以改变整个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