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系之争:讲什么话与祖宗的籍贯没什么关系

根据族谱宗亲分支来证明我说法。

南宋末年,状元陈文龙与文天祥,忠心护主,在江浙一带皆献城投降的危亡之际,毅然倾尽所有家财田产,招募邑人数千誓死据守兴化府城,孤柱难支,最终城破,惨遭屠城!可歌可泣!除了一部分老弱妇孺,有不少莆田人之前已追随幼帝边战边走,崖山一役后,这群莆仙人便流亡散居各地,后开枝散叶,发展壮大其实,广东三大族群身份在时代的变迁中身份经常变换。

当一个家庭迁移到一个不同族群的地方居住,人少而需要融当地,不出三代身份认同就烟消云散,不要太计较广府,客家,潮汕。

1、例如:坡头乾塘陈氏大宗,是源自玉湖陈文龙,南宋状元,民族英雄。他的后人后来迁到湛江这边开枝散叶,有定居坡头的,有分到廉江、雷州、遂溪、海南甚至东南亚的,后代讲什么话的都有,总人数在20万人以上。

2、例如:潮汕有陆秀夫后裔好几万人,他们说潮州话,而从化,太平光裕祠也是陆秀夫的后裔也有几万人,但他们说的白话广府人。

陆秀夫是江苏盐城人,你觉得他的后代属于潮汕人好还是广府人好?

3、例如:文天祥后人居住在惠州的讲客家话,居住在深圳宝安区的讲粤语围头话,例如廖氏威武堂,彩山堂族人分布在广东粤东粤西珠江,广西桂东南所讲的方言有:闽南话,客家话,粤语。

4、例如:岭南地区的三柏李、上院李、华山李所操的方言母语:粤语,客家话,闽南话。

福建莆田等地人大规模迁居到广东粤西湛江、茂名电白一带,是南宋中后期和末年最明显。宋朝连年受到元朝不断挥师南下的压力,疲于应对,只能不断派员向还能臣服自己的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南下,进行治理,向南图谋其它发展机会。福建泉州、蒲田一带随着南宋皇室皇族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对海外香料等侈奢品的大量贸易需求,也带来相应的文化影响,泉州曾一度作为宋皇室陪都而出现。福建先后不少通过科举入仕的读书人被派到湛江一带为官,并带族人定居于附近,形成村落。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公元1277年,莆田人南宋状元陈文龙率辖莆田、兴化、仙游三县的兴化军全力抗元,不幸身死。其叔陈瓒又倾尽家财助张世杰军抗元,也最后不幸遇难。陈氏后人等继续率领族人乘船辅助南宋幼主从福建南下广东湛江硇洲岛,最后一直追随至崖门,直至南宋幼帝溺水而亡。这种陈氏宗族是诸多领头追随宋室的福建士族家族缩影之一,他们还以他们的名声,率领更多愿意同迁的家族南下。

湛江硇洲岛宋皇村旁现在还有宋皇城遗址。1278年,宋端宗赵罡在陆秀夫、张世杰的护卫下乘船到硇洲岛。他们在这里大兴土木,想长远立足此地作为重要基地,以图东山再起。次月赵罡去世,年仅8岁的赵宋幼主赵昺登基称帝。元兵继续南下,眼看高州和雷州等地守不住,宋室再迁广东新会崖山,1279年,元兵攻陷崖山,宋室灭亡。随之淹死浮尸的据说有10万人。可以当时随宋室南下民众之多。

据说,宋幼帝南下时随驾的有军队17万人,民兵30万人,民兵中不少是航海助张世杰抗元的莆田人,宋亡后逃得性命定居于雷州半岛沿海。

福建人的南迁就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之中通过零星到粤西一带为官和大规模追随宋皇室等途径而来到这里,随后在此繁衍生息而形成的。

湛江雷州半岛及茂名电白沿海一带,至今讲黎话为主,这种黎话,就属于闽南话的种。据当地人说,至今,讲黎话与讲闽南话的人基本能听懂对方讲话的七成左右。并且,在粤西,有相当部分讲广府白话的宗族族谱记载他们祖先也来自福建莆田等地。

以族谱宗亲秋祭祭祖而来的各分支所操方言都包含着闽南,客家,粤语,所以可以说讲什么方言与祖宗籍贯没什么关系,大家都是移民而来。

网络岭南民系各种摸黑,地域攻击,其实你这样谩骂之声就有跟你同宗同源的宗亲祭祖,请大家理智看待民系,方言多做些考察合理的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