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生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在当下的快节奏发展进程中,我们好像做什么都想着“快”,吃饭要吃快餐,开车要抄近路,就连恋爱也喜欢“快餐式爱情”。

对于个人的发展,我们也追求着急功近利,想找一条最快的捷径去成功。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条捷径可走,水滴石穿也是由一滴一滴水慢慢侵蚀而成,那些雄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象,也非一日之成。

连大自然都没有捷径,更何况我们弱小的人类呢?当你真的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时,认真去做就对了,管他结局怎样,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努力和坚持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梵高,他也并不是第一次画画就成功的,最初身为一名牧师的儿子,16岁的年纪迫使他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后来又成为了一名老师,也曾为书店打过工。

后来他又去比利时成为一名传教士,但苦于当时的现实情况导致他的传教并不是很成功,于是在他33岁时,他决心投身于艺术。

他并未接受过正规艺术学院的相关画技培训,主要是靠着自己的自学成才。他在美术商品店做学徒时,饱受人们的欺辱、嘲讽,没有人看得上这个一无是处的年轻人。

但他依然在选择好画画这条路后风吹不动、雨打不动。即使自己没有经济的来源,他还是坚持创作,更甚者自己创造的话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他也还是未改变自己。

为了画画,他几乎是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至于后来因为焦虑、幻听患上了精神疾病,但得病也并不是他梦想的阻碍,他的著名作品《星月夜》等都是在圣保罗德茂索精神病院中完成的。

梵高的这一生在世人看来很是凄惨,前半生不停更换的职业使他漂泊、流离、居无定所,后半生痴迷绘画,但也并未取得成就。

但放在当下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梵高的坚持,他的画作还是不会被世人所知,其绘画的才能更加不会被挖掘。虽然这一切来得有点晚,但对于梵高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天才,家庭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他做喜欢的事,可是他还是凭借努力和坚持做到了。就算是大器晚成那又怎样?仍旧为人类贡献了足够多的精神文化瑰宝。

欲速则不达

攻克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屠呦呦女士,如果不是她在医学上的坚持不懈,身为不死绝症的红斑狼疮将至今也得不到解决,数十亿人的生命也得不到救治。

是她让青蒿素成为人类治疗疟疾首选高效药物,推动世界医学的进步。所以,在2015年,她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一年的她,89岁高龄。

我们只能看到成功的结果,但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过程,成功看似永远那么容易,但屠呦呦女士足足花了自己半辈子的苦心,才取得今日的成果。

在她37岁时,全球疟疾肆意妄为,每年全世界的人都因患上疟疾却无药医治,痛不欲生。

屠呦呦在单位的组织下,带着一批研究员,毅然投身于对抗药物的研究上,这50多年,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640种可能有效药方。

在此期间,她有长达四年的时间毫无进展,只能日复一日地进行枯燥的实验室研究工作。研制药物,最重要的是药效和品质。

为了测试最终的选取药是否真的可以治病救人,屠呦呦和其团队更是首当其冲,自己先当小白鼠,而无暇顾及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

在比起世界那些深受疟疾折磨的病人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终,在经历了高达190多次的失败失败再失败,屠呦呦终于成功了。而大家也因为其伟大的贡献得知了她。


但更不被世人看到的是多少个埋头与各种药物做斗争的她,又有多少次被他人否定,不被看好的时日。而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既然选择了,就不问结果,坚持到底,朝目标奔去。

人生没有一蹴而就,你看到的成就,都是厚积薄发。成功哪有什么捷径,都是来自个体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道路,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是等不来好结果的。

凡事都是由量变的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的。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只要你心中有梦,就大胆盯着终点去做,哪怕大器晚成又有什么关系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General psych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