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二律背反”:“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的千年缠斗 2024-05-08 07:42:39 帝国的“二律背反”:“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的千年缠斗文、编:愈嘉、屏营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哲学史上划时代的概念——“二律背反”。简单说,“二律背反”就是一对截然相反的正反命题,尽管各自都有丰富的证明,都能自圆其说,逻辑自洽,但它们犹如“冰炭不能同器”,在现实中却无法并存。作为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哲学往往对现实世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然而,当我们以“二律背反”视角仔细审视中国历史时,却发现竟然是典型的“二律并存”——两套逻辑完全相反的“二律”竟然能长期并存,这一魔幻现实,其重要性应该远远超过了古代中国技术上的四大发明,称其为“第五大发明”,相信不会有太大的争议。而它,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我们甚至发现,追求“二律并存”是历代治国者的巩固统治的必然需求,但越是如此,中国便越是陷入“治乱循环”、“超稳定,超震荡”的历史怪圈。例如,奠定中国大一统帝国千年治国模式的两大标志性“事件”——“秦孝公商鞅变法”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有这种典型的背反。▍平等与集权的“二律背反”:自相矛盾的“商鞅变法” 秦,位于西北边陲之地,北有游牧民族不断袭扰,东有三晋虎视眈眈,南有强楚伺机而动,随时有灭国灭种之危。是的,只有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才能产生战国时代最彻底的“商鞅变法”。然而,变法的两大基本理念,“平等”与“集权”,却是自相矛盾的。商鞅变法中的“平等”,是让依靠血统世袭罔替的贵族,与广大平民接受同样的“耕战”考核,谁的绩效更高,谁就能获得国家的物质、精神奖励。这种“平等”的诱惑,彻底唤醒了秦国普通农奴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以前,农民认为在领主的土地上耕地,好好服侍,小心伺候,甚至偶尔还能获得贵族的赏赐,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但商鞅告诉他们“不是!”于是,“奖励耕战”彻底激发了人的潜能,秦国通过强大的动员能力,对中原六国进行了彻底的降维打击,“平等”不仅成为秦帝国合法性的来源,也是秦统一中国最重要的基础。然而,“商鞅变法”如同硬币的两面,“平等”的背后是“集权”,商鞅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放农奴”,而是“廓清宇内、横扫八荒”。为此,商鞅把秦国打造成了一驾最集权、最高效的战争机器,通过“法、术、势”把所有权力,全部集中于国君手中。可见,“平等”只是动员手段,“集权”才是根本目的。学术伉俪,刘刚、李冬君《文化的江山》一书中认为,当“平等”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时,他们就无法容忍任何形式的压迫,无论它是来自贵族,还是独裁君主。当秦帝国高度集中的皇权带来残酷的暴政时,“平等”与“集权”,这一“二律并存”的天然矛盾便会引发大规模的动荡,帝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毫无意外,秦统一中原十余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和大规模的反秦战争爆发——秦帝国二世而亡。其实,当商鞅把本来赤贫认命的农民动员起来,让他们以“耕战”的军功博取爵位,就别怪他们100年后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口号。▍儒家与法家的“二律背反”:貌合神离的“外儒内法”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对汉武帝实施的“儒表法里”一定不会陌生,表面上,这是一种稳定帝国统治的合理存在,但实际上,“儒表法里”却是一种典型的“二律背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所谓“儒表”,是指利用儒家的观念系统,论证汉帝国统治正当性——帝国正当性的根基不在皇帝手中,而在上天手中,帝国统治的合法性在于,皇帝善待天下子民,否则就是“民贼独夫,人人得而诛之”。而所谓“法里”,是指运用法家集权的手段,强化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汉武帝从政治经济上两个维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集权改革——颁布《推恩令》,逐步削藩,强化中央集权;任用桑弘羊进行全面的国营化改革,不断挤压民间经济的生存空间,强化中央帝国的财政汲取能力。在武帝的种种措施下,国强易得,民富难求,在汉匈战争的连年烽烟中,“天下困弊,盗贼蜂起”。幸好武帝晚年及时悔过,颁布《轮台罪己诏》,放松管制,汉帝国方免亡国之祸。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然而,“二律并存”带来的更大的祸患终未能避免。根据《剑桥中国史·秦汉卷》一书的表述,百姓苦于武帝征敛无度,纷纷隐匿户口,投奔地方豪强大族以求庇护——门阀豪族顺势崛起,中央财政税基遭到严重侵蚀,中央集权的稳定性被彻底破坏——东汉以降,中华大地陷入“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大震荡。▍中国历史特有的“二律背反”:“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的缠斗其实,不仅是中华帝国的奠基期——秦汉帝国时代如此,中国历朝历代,皆为如此。如果我们以“二律并存”的独特视角对中国大一统的两千年历史进行考察,便会惊讶地发现,每一次改革变法,每一个繁华盛世,每一回社会动荡的根源,都源于统治者“二律背反”的矛盾说辞。中国历史,不断在这一魔幻的“历史三峡”中穿行——历代王朝在公与私之间极度的“分裂”,尽管名义上满嘴都是“公天下”,实际上却是“家天下”;选拔的官员从小读的经典写的都是“天下为公”,可最高统治者却是“天下为家”。一方面王朝把国家视为禁脔,国就是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统治者可以肆无忌惮的大慷他人之慨、费别家之财。另一方面,但当农民起义,反对一家一姓时,王朝又把自己视为公的化身、天命的代表。反对他就是反对天理人伦,反对“真理”,是“谋大逆”。又比如,中国一直徘徊在开放与排外两个极端之间——当非我族类能被同化时,中国就会积极地开放,甚至允许外国人参加科举。但当他们不能被同化时,就沦为了蛮夷,斥之为贼,必欲除之而后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边高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翻过脸来就说“莫问国事”;一边说:“满汉一家亲”,转眼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什么中国历史会存在如此众多的“二律背反”?在学术伉俪刘刚、李冬君看来,根源在于,历代统治者,为了低成本地统治这片广袤的国土,必须不断地提出普遍化的道德理想,为皇权专制提供正当性。然而,皇权专制的本性,却在时时刻刻地否定普遍理想的正当性。具体而言,作为一套治理秩序的专制帝国,为了维护统治必然提出一套让天下人臣服的“普世理想”,但其专权本质所必需的,诸如庞大的官僚体系,不受制约的皇权统治,在长时段的历史中不断反噬理想的普遍性,使其不断虚伪化。于是,帝国必然会在“超稳定,超震荡”的循环中不断沉浮,而无力开出新的局面。刘刚、李冬君在《文化的江山》一书中,将其总结为“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的“二律背反”:所谓“文化中国”,充满着理想色彩,追求“天下为公”,“人类大同”。而所谓“王朝中国”,就是基于现实,在二十五史的舞台里,王侯将相轮番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砍杀史。在一般的历史视角中,我们只能看到“王朝中国”,不断地哀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王朝更替,但是奠定了中国人精神结构的“文化中国”却被有意无意的遮蔽了,这使得我们只能看到中国理想与现实的种种分裂现象,却无法洞悉其本质原因。在两位作者看来,在王朝中国的遮蔽下,无论是文化中国的优点还是缺憾,都被忽视了。刘刚、李冬君老师在《文化的江山》一书中写道:“当国家分裂时,文化中国便是历史的统一体,为国家统一提供范式;当改朝换代时,文化中国以民本为基地,为革命者提供合法性依据;当异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中国时,文化中国依然屹立,或以夏变夷,或革命攘夷。”可见,“王朝中国”与“文化中国”是深刻理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一旦王朝中国衰落,民间力量就会崛起,与文化中国结盟,奋力拯救中国;一旦文化中国崛起,王朝中国就会倾全力扼制文化中国。这或许才是千年中国虽跳不出治乱循环的怪圈,却又成为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且兴衰更替不止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等大部头的经典中国史作品,早已抢占书架的今天,我们还必须要阅读刘刚、李冬君老师《文化的江山》的根本原因——超越单线条的地理、制度决定论,从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缠斗的视角,深刻理解中国的过去,并且从历史的大逻辑中洞悉未来。除了收获不一样的历史智识,收藏《文化的江山》,还可收获:◎ 两位有传奇色彩的学者伉俪20年思考的结晶,以及亲笔双签名的增值体验。这套书是刘刚、李冬君两位长期非常低调、潜心学术的学者,40岁时开始构思,50岁完成初稿,再经10年打磨沉淀,至60岁才出版首辑。除了历史智识,书中不乏新史料、新视角、新洞见。◎ 书中不仅以高清彩色照片的形式,呈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还做了历史人文意义层面的解读。因此,本书也是假期游览历史人文景点,探寻珍稀文物背后密码的解读手册。 赞 (0) 相关推荐 历史怪问: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中国吗?史籍记载令人意外 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中国吗?清朝:我承认了1615次 中国历史上涌现过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元朝与清朝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两朝统治期 ... 中俄蒙三国闹上了联合国?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国的?终于有了说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来自<沁园春雪>的词句就很形象的描述了成吉思汗.正如词句中所讲到的,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以马上得天下,凭借着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帝 ... “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传统帝国的“二律背反” 文.编:愈嘉.屏营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哲学史上划时代的概念--"二律背反".简单说,"二律背反"就是一对截 ... 《文化的江山》:文化中国VS王朝中国 文化的江山 文化中国VS王朝中国 文:刘刚.李冬君 历史上,其实有两种中国史观. 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作王朝中国. 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作文化中国. 所有王朝,都在兴亡交替中,短则数十 ... 中国一王朝太长命,将世界三大帝国比下去,影响无数帝国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王朝骤然崛起,又有一个个王朝寂然陨落,像流星划过长长的夜幕,划过拥有共同记忆的人们的心里.历史上有很多王朝是那么显赫,那么不可一世,但真正能在人们心底留下划痕的王朝却是很少的.对于大 ... 原来古印加帝国的出现和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原来古印加帝国的出现和​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只不过是儒家文化的CEO [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賨人客(号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儒家文化和历代王朝的那点事儿. 我之前问过大家一个问题,就是:元朝和清 ... 帝国掠影︱英国建筑师笔下的清代中国 本集图片全部来自维基共享资源,维基资源则来自英国Thomas Allom的<CHINA,THE SCENERY,ARCHITECTURE,AND SOCIAL HABITS>,Thomas ... 叶澜 | 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 ▲▲▲ 叶澜,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兼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 ... 中国古代王朝疆域最南之地——汉朝日南郡存废始末 自秦至清,中国共存在有2000年的封建帝国体制,在这期间,王朝疆域也在不断变化,边疆线随着王朝的兴衰而不断扩张与收缩,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地缘矛盾主要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帝国的 ... 中国菜。中国饮食文化丰富,从清初的四大菜... 中国菜.中国饮食文化丰富,从清初的四大菜系到清末的八大菜系,现科学改良,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