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文坛识人

前几天看了贾樟柯的新作,据说原片名叫《一个村庄的文学》,后听余华在家乡海盐县的海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大还是黄色的,余华在海边走着走着,性质上来了,就会跳下海游泳,一直游,游到海水变蓝......于是片名就变成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纪录片瞬间从一个村庄的纪实性有了文学的腔调和电影的动感。

如果单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部纪录片显然是乏味的,难以共鸣的。但若能够对影片中出现的那些人物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也便明白了这部纪录片的价值。

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因为这些在中国文坛具有一定地位的作家出镜而有了故事、思想以及延伸的价值。

不过,我想很多人应该对这些在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作家是不甚了解的,本篇文章就来讲讲影片中出现的那些作家们。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共分为18个章节:

壹·吃饭

故事从贾家庄讲起,这有贾樟柯的私心,因为这是他的家乡。影片第一章节就将贾家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贫穷到如今的共同富裕贯穿了起来,一个宏大的叙事空间被立住了,接着,那些作家开始作为主角粉墨登场。

贰·恋爱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致张兆和情书》

第二章《恋爱》篇,一个村民在田野间朗诵了沈从文的《致张兆和情书》,关于贾家庄的叙事从吃饭变成了爱和自由,人们的追求从具体变成了抽象。

叁·马烽

到了第三章,纪录片开始进入正题,第一个时代叙述者是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她回忆了当年父亲前往延安、书写吕梁英雄的过程。

马烽

肆·回乡

第四章,马烽的女儿继续讲马烽的过往。

伍·新与旧&陆·声音

马烽过后,镜头转向了2019年的山西汾阳贾家庄首届吕梁文学季的现场,在第五六章,大家或熟悉或陌生的作家开始一一登场:

苏童:





格非:


李敬泽:


阿来:


尹雪芸:


吕新:


张石山:


莫言:


叶兆言:(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母亲姚澄是省戏剧团的著名演员,"兆言"这个名字,就是各取父母名字中的"姚"和"诚"的半边组合成的。)


于坚:


潞潞:(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一级作家)


韩东:


西川:(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他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


黄灯:

柒·远行

故事流动起来。

捌·贾平凹

马烽过后,开始进入贾平凹的视角——讲述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

贾平凹:

在这一章节,贾平凹的女儿也出镜了,她是一个诗人,关于她的诗曾引起过不小争论。

贾浅浅:贾平凹的女儿

玖·病

贾平凹讲述他的肝炎缘起。

拾·余华

关于余华的这一部分是纪录片最有意思的(主要在于余华本人就极为有趣),凭借这一部分去影院看一下《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就已经值了。

拾壹·活着

这一章节是个过渡章,用余华的《活着》与世人的活着相对应。

拾贰·梁鸿&拾叁·母亲&拾肆·父亲&拾伍·姐姐

第十二章开始进入梁鸿篇,她讲述她的故乡——梁庄,还有她的成长背景,母亲、父亲以及姐姐的故事相继展现在纪录片中。

梁鸿:

拾陆·收获&拾柒·儿子

纪录片开始逐渐进入尾声,经历上世纪的苦痛、忧闷、困顿、牺牲,景象开始变得饱满。

在第十七章,梁鸿的儿子成为一个叙事的主体,但他显然对于村庄、乡土的概念并不深刻,或许这恰是海水从黄色变成蓝色的开始吧。

拾捌·游泳

以余华的海水变蓝作结。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预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启发,即我们或许对各种明星的脸记忆深刻,但对其他领域的人的面庞却毫无印象,哪怕这个人的成绩远超明星之流,故以后我再写书评的时候,会有意识放上作者的照片!)

(0)

相关推荐

  • 我从来没见过一部电影出现这么多书名......

    终于有机会聊聊老朋友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知道各位在刚刚过去的长假里有去看过吗?这或许是这几年来作家出镜率最高的一部电影. 2019年,吕梁文学季在山西吕梁举办,莫言.余华. ...

  • 贾樟柯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柏林电影节完成首场展映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今日开幕,将于3月1日闭幕. 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刚结束了在柏林电影节的首场展映. <一直游到海水 ...

  • 跟着你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第一次看一部纪录片,流了几次感动的泪水. 有些名人,是了解作品后喜欢真人的,而有些人,你不用看他的作品,单单是人,就让人心生敬意的. "主演"<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作家 ...

  • 【望安山文学】关雪冬 ||我所知道的作家作品——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观后感 (影评)

        主编:非   鱼  一.我所知道的作家作品                 贾平凹 今天我看了电影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很好看.这几个作家之中,贾平凹的著作看得多,无论是小说还是 ...

  • 上班摸鱼,让余华写出了至今排行榜第一的《活着》

    余华有文人的气质 但没有文人的架子 看了余华几十年书,这个被称为"中国最残忍作家"的人,最近却因为过于幽默出圈了. 虽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严肃文学作家,但他一直躲在小说后头,没怎么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似有睡意的观影体验

    国庆这几天北京一直在下雨,我去电影院看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迟到了十分钟. 贾樟柯的电影我基本都看过,对他的风格也比较熟悉,但看到目前网上的评分及口碑,我有点疑惑.对这部电影谈不上失望, ...

  • 被海水染蓝的人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这幅海报的设计精巧在于,你可以倒过来看.前提是你是用手机在看这幅海报. 01 当年在青岛生活的时候,我曾经用过一个ID: 被海水染蓝的人 曾经用它在天涯上写过小说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文本的单薄换不回影评人的高分 | 分辨率09

    "分辨率"是凹凸镜DOC开设的一个新栏目,致力于对院线纪录片和大范围被观看的非院线纪录片进行综合评分.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被关注的渠道有限,被自由.客观.专业的评论更是困难,所以我 ...

  • 贾樟柯新作,一直看到两眼发黑

    防雷防烂片,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之一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 从此只看好电影 不定期专访知名导演.演员 作者 | 曹柠 偏爱 直到看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我才意识到我是多么偏爱贾樟柯. ...

  • 为什么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撰文:沪生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听名字就是一部特别文艺的电影.但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语境中,文艺片又总是和沉闷.无聊联系在一起. 我在影院中看了不到半小时,左右两边就各走了一位观众.其中一位 ...

  • 贾樟柯的新片里,有一样东西比文学更重要

    文 甘琳 对还没看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观众,首先可以提个醒,它基本没有狭义的关于文学「知识论」的讨论. 这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2019年也「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作主题的首届吕梁文学季所套拍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一年到头,没进过几趟电影院,一则因为真穷,二则自己去看电影总觉得别扭,这次看电影,感谢海宁老师的赠票.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从马烽的故事开始,到贾平凹,到余华,到梁鸿,可以说是五代知识 ...

  • 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我们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科长的新片.   虽然看到片名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名儿起的也忒文艺了吧,比起那些<小武>,<站台>,<世界>之类带着地气儿混合着泥土味的小 ...

  • 导筒专访贾樟柯:文学应是电影人的基础,电影永远是年轻人的艺术

    Interview 贾樟柯导演最新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已定档9月19日全国公映,官方预告片亦同时发布.预告片中,贾平凹谈及自己"终身的快乐与终身的痛苦",梁鸿回忆亲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和文学一起游向碧海蓝天 | 新批评

    "作家们的共同经历告诉我们,文学的根在作家成长的原乡,原乡在最基层的村镇,因为村镇直接连接着大地,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在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中艺术得以显现." 许多观众在看完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