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详解——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当归补血君黄芪,甘温除热法称奇,
黄芪一两归二钱,阳生阴长法可依。
【歌诀总括】
当归补血汤能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亦为甘温除热之品,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脉洪大而虚。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全方药物由黄芪一两、当归二钱组成。
【歌诀详解】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之剂,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所设。血载气,气摄血,气血相依。劳倦内伤,阴血耗损,则阳气无所依附,故可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等阴不维阳、阳气浮越于外之象。血虚气浮,其证以阴血亏虚为本,阳浮发热为标,但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外浮之阳气若不及时挽回则恐有亡散之虞,故急则治标,力挽其浮越之阳气,留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俟阳气渐回,虚热渐退,再缓图其本。
方中黄芪功擅补气固表,本方重用,五倍于当归,意在取其量大力宏,以急固行将散亡之阳气,体现了“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治疗原则;且其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气旺血充。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补虚治本,其得黄芪生血之助,可使阴血渐充,阳气渐可潜涵,阴平阳秘,虚热自退。对于疮疡溃后因气血不足而久不愈合者,亦可用本方补气养血以助生肌收口。方中以大剂黄芪补气配伍少量当归补血,重在益气固表以治阳浮之标,补气生血以复血虚之本,如此则可扶阳存阴,达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血充气固之效。此为东垣立方要旨,故本方亦为“甘温除热”之剂。
【应用点睛】
本方原为血虚发热证而设,系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温饮、面红外,以舌淡、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使用依据。东垣指出“血虚发热,证象白虎”,临床应善为分析。白虎汤证因外感引起,为热盛津伤之候,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多由劳倦内伤导致,血虚阳浮,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有力;而当归补血汤证见口渴而喜热饮,身虽热而无汗,脉虽洪大,重按无力。正如李杲所说:“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因此,虚实之辨,应当审慎。综合李东垣创制当归补血汤原旨及后世运用发展,本方现代临床主要用于:①血虚证:因大失血或持续慢性出血所致之重度出血、再生不良性贫血、妇人经闭、过敏性紫癜等而呈现气血两虚者;②血虚发热:治血虚阳浮之假热证,多种慢性低热而呈气血两虚者,取“甘温除热”之意;③气血两虚之其他一些病证,如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慢性肾炎、术后贫血等。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一两(30g)当归酒洗,二钱(6g)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方解】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赤外,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者,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银花、甘草以清热解毒;若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以固涩止血。
3.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4.使用注意阴虚发热证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