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历史故事--荆南开国君主高季兴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在后唐庄宗继位后,为了避讳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的名字,改名为高季兴。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

    后因破凤翔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自入朝觐见。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

    高季兴在荆南,经常截留各国贡品,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罢黜高季兴官爵,发兵征讨。高季兴不敌,辖地日蹙,遂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929年,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号武信。

          高季兴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到汴州商人李让李三郎家里当家童,他相貌出众,而且机智过人。在朱温占领汴州后,李三郎主动送去大批财物犒军,以求得朱温的庇护。朱温收他为养子,让李三郎改名为朱友让。高季兴也有机会见到了朱温,朱温见他异常聪明伶俐,长相出众,非常高兴,便让朱友让收他为养子,也改姓朱。凭借着事实上的养孙关系,高季兴进入了朱温军队中任职,不久便升为牙将,经常在朱温的身边担任护卫的重任。
  

    后来朱温和割据凤翔的李茂贞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朱温发兵围攻凤翔城,长时间无法攻下。朱温便想撤兵,众将攻城很疲惫,也主张先撤兵,以后寻机再战。这时,高季兴却站出来说:“现在天下的豪杰们关注此事已经一年了,不应仓促撤兵,敌军和我们一样疲惫,城破就在旦夕之间。大王担心的只是敌方总是闭门不出,以消耗我们的给养和士气。这不难对付,我有办法可以将敌人引出来。”             

      

    正在发愁的朱温闻听此言,兴致马上来了,便让高季兴负责此事。高季兴早已物色好了人选,高季兴带着马景去见朱温,马景向朱温说,这次去诱敌,很难活着回来,希望能照顾他的亲属。朱温答应了他,马景便来到城门下,向着城头高喊:“汴军就要东撤啦!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守城的将官听了,以为汴军久攻不下,真的撤退了,打开城门想出城追歼汴军。马景见状,飞快地冲了过去,埋伏在后边的汴军也杀出来,一举攻进城内,歼灭城内守军九千多人。这一仗大挫李茂贞军的锐气,李茂贞无力再守,杀掉一些宦官,和朱温讲和,并将唐昭宗送了出来。
  

    高季兴立下大功,朱温和众将士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回到长安后,唐昭宗赐给高季兴“迎銮毅勇功臣”的荣誉称号。

    不久高季兴又被任命为宋州刺史,做了朱温老家的地方官员,可见朱温对他也非常器重。后来他又随朱温扫平了青州(今山东益都),因功升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复姓高氏。             

          

    在朱温收复荆南后,高季兴又被任命为荆南留守,从此高季兴便以荆南为根据地,经营起他新的人生。
  

    荆南就是以荆州(今湖北江陵)为中心的湖北南部的一部分地方,因为此地可以西进蜀地,又联接中原和南方,在军事上战略地位极高。朱温派兵从割据的赵匡明手中收复后,便给了功臣高季兴。
  

    高季兴上任时,荆南已经成了一片破败之地。长年的战火使当地的百姓逃亡得所剩无几。高季兴安定下来后,立即开展工作,他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军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像梁震等人被他招至身边做了谋士,辅佐他将当地经济推上了正轨。朱温听说了他的政绩,下令嘉奖他。
  

 

    梁震本是四川人,考中进士后因为遇上战乱流落到荆南避祸。在当地他以智谋出名,高季兴听说后便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治理荆南,开始想让他做自己属下的要职判官。但梁震心里不愿意在荆南这个小小的地方政权中做事,但在高季兴的面前又不好说出来。他便说不担任任何职务,只以“白衣”(即做官之前的读书人)的身份帮高季兴处理政务。高季兴见他愿意帮忙,就答应了,对梁震高季兴异常尊敬,称他为前辈。梁震却总是以“前进士”自称,不肯认同荆南官府。
  

    因为高季兴治理成效显著,朱温便正式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朱温在世时高季兴没有什么动作,等朱温一死,后梁走向衰落时,高季兴便开始有了独立一方的计划。整顿扩充军队,加固城池,又大量征收赋税,储备军需,他还暗中向吴和蜀称臣,请求他们支持自己。然后高季兴便发兵扩充领土,但他的军队很不争气,两次出兵都以失败而告终。
  

    地方没有到手,高季兴却损兵折将,他一气之下停止了对后梁的供奉。梁末帝朱友贞没能力控制他,只能再施加恩惠笼络,封他为渤海王。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下诏给高季兴,抚慰他的同时要他表明对新朝的态度。有的大臣主张高季兴亲自去洛阳拜见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免他猜忌。
  

    梁震坚决反对:“大王本来是梁的旧臣,和河东血战长达二十年,成了死敌,现在河东人夺梁位,恐怕其余怒未消。再说他的将领也难免有加害之心,还是小心为好。还有,大王现在手握重兵,占据要地,一旦入朝,难免不被他扣留。”
  

    高季兴听不进去,一心要去,带了三百骑兵到了洛阳。李存勖热情招待他,却一度听信大臣的话要将他留下来。郭崇韬阻止说:“天下已经安定,四方的诸侯虽然相继奉表称贺,但亲自来的只是其子弟和将吏而已,只有高季兴亲自来拜见,可见他是真正尊崇陛下的人,但陛下不以重礼相待,反而要扣留,那怎么能使更远的人来称臣呢?恐怕一扣留他,则天下便解体了。”李存勖听了,便放了高季兴。
  

    李存勖曾经问高季兴:“我现在已经灭掉了梁,想再征服吴和蜀,你说先出兵哪里为好呢?”
  

    高季兴觉得蜀道险要难攻,就故意说:“吴国地薄民穷,打下也得不到好处,不如先打蜀。蜀地富庶,而且君主无能,百姓怨恨,发兵必胜。蜀地到手,再顺流东下,取吴易如反掌。”高季兴这个主意是想把后唐军队引向易守难攻的蜀地去消耗实力,没成想蜀地被郭崇韬两个月就拿下了,高季兴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吃饭,刀和筷子一下子就从手中掉了,叹道:“这是老夫之过啊。”梁震却安慰他说:“这不足为虑,唐主得到蜀后会更加骄横,他的灭亡也指日可待了,这对我们来说怎么不是福呢!”             

           

    高季兴从洛阳出来后,走到了襄州,还没出后唐疆界,他心有余悸地对左右人说:“我此行共有二失,我去朝见是一失,他放我走是一失。现在我方寸很乱,难道朝廷正让人追杀我!”于是扔下辎重,带人连夜冲出城去。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李存勖在他走后确实很后悔,密令襄州的守将刘训寻机将他截留囚禁。但密令送到时高季兴已经逃出了后唐边界。

    好不容易回到老家,高季兴心惊胆战地对梁震说:“我不听先辈之言,差一点就回不来了。天子很骄横,他凭将士百次血战才得到河南,却夸耀说自己像手抄《春秋》一样容易。他还竖起手指说‘我于指头上得天下’,轻视功臣,将功劳归于他一人。还有,他喜欢狩猎,十多天也不回来,怎么能及时处理大事。看来我可以高枕无忧了。”李存勖虽然后悔,但为了笼络高季兴,又封他为南平王,有了王的称号,高季兴便安安稳稳地做起了自在王。             

         

    高季兴的荆南地区兵不多,地不广,但在乱世之中却能长期生存,这并不是高季兴的才干所致,而是大国以荆南为缓冲地带,典型的就是楚国。荆南被后唐、吴、楚和蜀夹在当中,比其他地方穷得多,高季兴和他的儿子不是劝农发展经济,而是采取了一个不光彩的做法:抢,而且是政府出兵去抢。

    南汉和楚向后唐进贡要经过荆南,闽进贡也要经过,因为吴将东边的路挡住了。在这些国的贡物经过时,高季兴和他的儿子就派兵夺为己有。等对方抗议或者出兵讨伐问罪时,又毫不知耻地将财物退回,脸皮厚得无法丈量。为了得到财物,高季兴还向蜀和闽称臣,讨得一点赐品,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品性,便一致给他和他的儿子起了一个恰当的外号“高赖子”,有时又叫他“高无赖”。
  

    蜀地被郭崇韬平定后,魏王李继岌将四十万金帛用船送往洛阳,经过荆南时正好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高季兴听到李存勖被杀的消息,便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将财物全部抢了过去,还将十多个使者杀死。这和杀人越货的强盗没什么两样了。
  

    明宗李嗣源继位后,高季兴又要几个州归自己管辖,被明宗拒绝,他不死心,又厚着脸皮要,明宗只好口头上答应了他,但刺史要由朝廷派遣。高季兴则要让自己的子弟去作刺史,明宗没有答应。明宗还向他追查那四十万金帛的下落,高季兴竟恬不知耻地说:“舟船顺流而下,路途数千里,要知翻船的原因,去问问水神就知道了。”

    李嗣源闻言大怒,下诏罢去高季兴的所有官爵,发兵征讨这个赖子,又让蜀兵和湖南兵联合夹攻。高赖子知道打不过,就缩回去固守不出,然后又急忙向吴国求援,吴国派水军支援。由于雨季使粮草接济困难,将士得病的很多,李嗣源命令撤兵,高季兴这才躲过一难。但高季兴最后也只剩下了三个州,他拿这三个州归顺了吴国,吴封他为秦王。
  

    秦王没当一年,高季兴便一命归西了,终年71岁,后唐明宗没有和他一般见识,还给了他一个谥号:武信。谥号满含褒义,也算宽容对待了,高赖子地下有知应该悔过自新,在阴间重新做鬼了。

    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浩荡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0)

相关推荐

  • ​诤苏20 为辩诬温公出头 乞外放荆公作梗

    诤苏20 为辩诬温公出头 乞外放荆公作梗 熙宁初年,一心想着富国强兵.开疆拓土的神宗皇帝正在广开言路,希望选拔更多有才干的谏官. 朝中有人举荐苏轼,王安石的姻亲.御史谢景温担心苏轼上台后对新党不利,竟 ...

  • 五代十国:高季兴建南平,夹缝中的求生计

    五代十国:高季兴建南平,夹缝中的求生计 关键词:五代十国.唐昭宗.宋太祖 前因 唐昭宗被劫持后,朱温听从高季兴的建议大破李茂贞.高季兴被朱温重用,唐昭宗被迎回洛阳. ▲唐昭宗李晔(867年3月31日- ...

  •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争权夺利之际,南方在干什么?

    五代十国的历史,表面上很乱,其实很简单. 五代历史说得简单点,就是北方的五省争霸,在李克用一系火并了朱温一系之后,李克用一系的军方大佬轮流坐庄. 李存勖的干哥哥李嗣源抢了李存勖的皇位. 李嗣源的干儿子 ...

  •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哪十国 五代十国重大历史事件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 907-960年 五代是907年朱温灭唐后建立后梁,此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而立,占据黄河流域,史称五代.五代是夺取唐朝中央政权的军阀先后建立的五个政权,历时半 ...

  • 五代十国历史人物——马殷(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

    马殷(852-930)五代时楚王.唐五代许州鄢陵人.字霸图.大中六年(852)生.初为木工,后应募从军,入蔡州戍将孙儒郡,及儒败死,众推刘建锋为帅,殷为先锋.唐昭宗乾宁元年(894),随刘建锋部入潭州 ...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杨吴开国之君杨行密

        吴(907年-937年)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简史: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 ...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后蜀开国皇帝焦纵 

              全师雄,成都人.官至文州刺史.乾德三年(965年),宋平后蜀,王全斌治军不严,嗜杀好贪,不久激起蜀人兵变,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号称"兴国军".王全斌派刘 ...

  • 马殷[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

    相关合集 南楚君主 共6个词条183阅读 马殷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 马希声 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次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 ...

  • 历史故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邓府山北麓,是明朝开国元勋邓愈的陵墓.神道石刻保存的较好,现有神道碑.一对石马.一对马倌.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文臣和一对武将和墓冢.邓愈墓的神道碑不如徐达墓和李文忠墓的神道碑那么 ...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南汉代祖刘谦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907年, ...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楚国建立者马殷

        五代十国时期的楚政权.     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 ...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闽国王审知之子王鏻(二)

        外患内忧解除后,王鏻开始纵淫.王鏻的正妻金氏不比王延翰家的那头醋狮,为人贤惠,但却极不合王鏻的口味.王鏻需要的是浪荡女人,金氏虽好,终不能让王鏻神魂颠倒.     王鏻东瞅瞅西看看,发现父亲王 ...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吴越国王钱镠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所建.都城为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吴越国的太祖为武肃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