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

一切博大精深的都是沉默的,比如浩瀚无垠的宇宙,它们之所以令人倾倒,正是由于它们自己内在的富有智慧的圆明和微妙玄通,外在的具足的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的元亨利贞的沉默朴素。老子《道德经》是沉默的,中医的纲领《黄帝内经》是沉默的。这些经典亦复如是包含着这种朴素的智慧和永恒的真理。似乎没有谁会注意到,以《黄帝内经》为纲领的中医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中医,中华民族能否自信地走过几千年的岁月?或许,我们会久久沉默。道德经》中涉及明,有12章,13次。通过明的一些定义,以及含明的词语,或可更好的理解《道德经》。明,知常;客观不自见;具有因循承袭特征;具有内在的,辩证的特征。

第十章: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领悟:道德经倡导,不是愚民,而是彻底明白;如同日月照耀大地那样明亮清晰。无知,是大明白之后的大智慧选择。对于一个通晓天下之事的达人,还能否做到装作不知道吗?

第十六章:知常曰明。领悟:对于明的直接定义。明:知常。常识,本来的样子,自自然然如此。

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领悟:明的前提:不自见。言,明的客观性。

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领悟:参考第二十二章。逆否命题。不自见故明,自见者不明。这种逆否命题,在全文中有不少这样的逆否命题。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些说明了道德经本身的逻辑性。

第二十七章:是谓袭明(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领悟:明的特征:顺应承袭。无弃人,无弃物:大格局的认知。这就是三宝之慈(爱),是利他无我。

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领悟:明的表现形式:自知。明,知常;客观不自见;具有因循承袭特征。

第三十六章:是谓微明(强弱等关系与转换)领悟:搏之不得曰微。明的特征,搏之不得;意即,内在的辩证的存在。知强守弱。至此,明,知常;客观不自见;具有因循承袭特征;具有内在的,辩证的特征。

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领悟:这里的明道,取明的搏之不得特征。就是道微。而不能理解成清楚明白的大道。

第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领悟:结合明的定义(知常),特性(客观不自见),特征(因循顺应,搏之不得的内在辩证),欲明,是不一定需要见的(知常就是明,常识在身边),所以,不见而明。

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为习常。领悟:小,微也。见微知著。还是定义明的内在辩证性。习常,或等同袭常,袭明。

第五十五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领悟:重申明的定义是知常,知常的内涵是知和,和,均衡。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领悟:这句话误读严重。首先,愚不是愚昧。这句话的解读如下:古时候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引导百姓投机取巧;反而引导百姓回归淳朴。(不尚贤使民不争,争的不是内心的需要,争是不知足的表现)。

道德经的逻辑性非常之美。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

刘先银题写书名《和光同尘》

驱寒补阳图解: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健康生活之道: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一日咽津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

五脏化五液“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

亥寝鸣天鼓:不晚于亥时(21~23点)入睡,睡前用两手掩耳,再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叫做鸣天鼓,可以健耳、健脑。

寅兴漱玉津:早上起床时,口微闭合,将舌头伸出牙齿外,左右上下慢慢转动数圈,然后将产生的水液(玉津)慢慢的吞下去。然后舌头缩回齿内口腔中,左右上下慢慢转动数圈,然后将产生的水液慢慢的吞下去,以上做完是一次,可反复做数十次。可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元气,健胃固肾。

修身的要点之一主要是“吐纳、调息、导引等”,通过练气,达到经络通畅,并吞津养生的效果。现代科学发现,口水中含有多种有益因子,古人说,唾液可以“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具体地说,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杀灭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平均每人每日的唾液分泌量可达1000 ~ 1500 毫升。人的口腔中积存有食物残渣,从而给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唾液在口腔内不断流动,即相当于对牙齿进行及时清洗,如此能够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唾液中所含的蛋白质、葡萄糖、钠、钾、磷酸、钙等营养成分可以维持口腔酸碱度,调节pH值。牙齿表面珐琅质的溶解与沉积是个动态过程,唾液中的钙离子、磷酸根离子以及氟离子等在保护珐琅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唾液可以将嚼碎的食物“捆绑”成一个个“食团”,利于吞咽。同时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够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不光令人感觉到甜味,还可以让食物在口腔中就进入消化过程。唾液中含有溶菌酶与分泌型免疫蛋白球A 等抗菌成分,可以抑制或消灭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从而预防牙龈、口腔及咽喉发炎。

唾液中含有一种可以让人保持年轻的“口水腮腺激素”,能够让人聪明、齿坚、肌强。医学研究专家证明,人类唾液中的富组蛋白可以显著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故此,在突然受伤、清洗不便的情况之下,最好在伤口上涂些唾液。

现代医学证实,唾液除具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外,还有促进细胞修复生长的因子,消除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同时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所以倘若坚持咽唾液,每口饭咀嚼30 次,便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因此,人们说“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是有道理的。

一般体质强健的人,口水分泌比较充盈旺盛。年老体弱者口水分泌不足,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枯、体力日衰、耳鸣重听、面部失去光泽、大便秘结等情形,运用吞口水养生法,可重拾青春,抗衰延老。

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具有养肝护肝的功效。

《黄帝内经》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是脾、肾所化,肾是人体先天之本,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肾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因此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肝护肝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古代医学家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现代医学也证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种成分,以及10 多种酶和近10 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唾液中还有一种唾液腺激素,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助于人的健康长寿。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能够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 刘先银 編註_刘先银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象元章第二十五【老子·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翻译】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大,便无限飞逝,飞逝而致远,至远而回返。所以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宇宙中四个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25章,可以说是对“道”的定义,那就是先于天地而独存,行为混沌故无所牵连的道。道为混沌态,改变既是不改变,并没有什么分别,便是万物的起源,可以为天地之母。因为道无所依托,亦无名字,便随意命名为“道”。

同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是指“道”乃万物之源。

刘先银书法题字作品

刘先银著作《跟毛泽东学诗词》

刘先银书法题字作品:微妙奇丽 圆明具德

刘先银书法题字作品:微妙奇丽 圆明具德

刘先银书法题字作品:微妙奇丽 圆明具德

刘先银书法题字作品:微妙奇丽 圆明具德

刘先银书法题字作品:微妙奇丽 圆明具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