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俗话:九顶的光棍,渔沟的相……

灵璧俗话:九顶的光棍,渔沟的相

文/胡桃夹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咱们灵北还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话:九顶的光棍,渔沟的相。这句话是个什么意思呢?

灵璧本地人扯闲谝的时候,偶尔会说起本县各地的风土民情,多会提到上面的这句话。为了弄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本人找了几个见多识广的本地人和跑过江湖的朋友探讨了一番,终于弄明白了这句话的大致意思。

先来说说九顶的“光棍”。

“光棍”者,江湖义气之人矣!他们在本地吃得开混得好,黑白两道能说上话。别人家有了纠纷,能居中调解,外地人来到本地做生意或扎场子卖艺,他也会来捧场子架势,这类人就被尊称为“光棍”。

光棍多侠义好客,常有钱买酒待朋友,无钱添件“人情”衣裳,可见“光棍”也不是好做滴。

光棍又有真光棍和假光棍之分。真光棍说话算数,有威信受人尊敬。假光棍不讲道义,专干“抠良挖相(良,指普通老百姓。相,就是跑江湖的)”的损事,耍泼放赖,遭人唾骂。

这句俗语中的“光棍”一词,应该是褒义,是指那些讲义气的真“光棍”。

九顶地处“苏皖”两省交界,“灵双”公路穿境而过,素有灵璧的的北大门之称,又与山西山东几省是近邻,自是外省人频繁常来的商贸之地。如没有包容博大的胸怀,是难以留住外乡客商,使这个古镇繁华千年声名远扬的。所以九顶人自古就有仗义耿直,敦厚淳朴的优良民风。

下面再来说说渔沟的“相”。

江湖道有“九金十八汉,七十二寡门”之说。这些“三百六十行”操业者,在江湖上统称为“相”。

跑江湖的人要会说“春黄典(江湖话,也叫“切口”)”。以黄河为界,分为“南春北典”。所以又有“春典不全不能到江南,黄典不清不能去山东”的说法。所以即要讲义气,又要有“家门”,还要会说“春黄典”,才能算真正的“相”。

史料记载,渔沟建镇约2000年,自古是沟通南北的水路要道,商贾客旅的驻足之地。渔沟当年聚集着全国各地的商客及江湖人等就不足为奇了。

商客从全国各地来此谋生,也或是路过此地暂时落脚,久而久之,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就此落户生根也未可知。本地人长期受江湖之风熏陶,又有古道热肠的纯朴民风,渐渐融入江湖,操起江湖营生,也最是自然不过了。如此来说,当年渔沟应为名符其实的“相地”。

江湖人中有句话叫“相吃相,不敢犟”。说的是同行中人之间的恩怨纠葛。比方说,逢集时候有人扎场子唱书(大鼓,评书,扬琴等),待这人扎好了场子,后面又陆续的来了几个同行,那么这个唱书人就要把今个集挣下的亲辛苦钱,拿出来平分给这些晚来的同行,还不能说什么怨言。这就是“相吃相”。

“吃相”也说明了江湖中人的互帮互助,彼此不分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侠风义胆。

“吃相”与“架相”是“孪生兄弟”。这“架相”用白话说就是架势,捧场子。即你拿我当兄弟,我就视你为哥们。不用说,当年渔沟人接纳着南来北往的客商,自然懂得留住人脉就是留住了钱脉的道理,自然就会尽力的“架相”了。

历史的脚步走过了旧社会,来到新时代。旧社会所谓的“光棍”和“相”虽已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如今的两地人民身上依然蕴含着先人的豪爽血性和侠义之风!他们在新的时代,敦亲睦邻与人为善。今天仍然给那些南来北往的客商,友好善良地送上传承了千年的敦厚民风和温暖!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0)

相关推荐